鄭板橋曾說過:「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這句話總體意思就是「難得糊塗」,而比糊塗更難得的就是「裝糊塗」。裝糊塗可以避免恨多不必要的誤舍和糾紛,做事的時候就應該能糊塗則糊塗,這樣才能讓事順利圓滿地完成。糊塗是一種做事智慧,而裝糊塗則是做事大智慧。
清代出了一位了不起的書畫家、文學家,那就是鄭板橋。鄭板橋曾經題過幾副著名的匾額,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有兩副,一是「吃虧是福」,再一個便是「難得糊塗。」
有一年,鄭板橋專程來到山東萊州的雲峰山遊玩,結果流連忘返,直至暮色悄然降臨。他不得不借宿於山間的一所茅屋裡。屋主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塗老人」,出語不俗。
室中陳列有一塊硯臺,方桌般大小,其石質細膩,鏤刻精良,鄭板橋十分嘆賞。老人請鄭板橋題字以便刻於硯背。板橋認為老人必有來歷,便題寫了「難得糊塗」四字。
事實果然如鄭板橋所猜想,這位老人「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是一位隱退的官員。鄭板橋了解後,便又題下了一行字:「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福報也。」
人生還是糊塗點好,該愚則愚。愚不可及這個成語看起來是個貶義詞但事實上,有時候它卻是一種相當高明的處世之道。無論是在當今現實中,還是在歷史上,都有很多實例生動地證明了這一點。
春秋時期的衛國,有一位十分有名的大夫,人稱官場上的不倒翁,此人正是寧武子。他經歷衛國兩代的變動,由衛文公時期到衛成公時期,兩個朝代的政治統治完全不同,寧武子卻安然無恙地做了兩朝元老,令很多人感到驚訝。
寧武子沒什麼特異功能,他的秘訣就是:該聰明時,他就聰智過人,無人能及;該裝愚守拙時,就十分遲鈍痴呆,愚不可及。當國家政治穩定的時候,他將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遺餘力。
但當政局混亂,官場險惡時,他雖然還在朝參政,卻表現得愚蠢魯鈍、愚昧無知,絕不會對他人構成威脅。這種行事作風,讓寧武子很好地保全了自己,成功地成為了兩朝元老。
從歷史的角度看,他裝糊塗既保全了自己,也對當時的局勢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其他人看不清局勢的情況下,他仍在努力挽救,表面上好像碌碌無能,實際卻很有作為。
孔子對寧武子評價很高:「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寧武子這個人,善於根據形勢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態度。
國家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國家無道時,他就做到首愚。他的聰明,他人或許能夠做到;但是他的裝糊塗,一般人都做不到。
一個外表精明強幹的人,難免會給對方留下精於算計的印象,這樣就會讓對方處處提防,警惕萬分,這無形中會增加做事的麻煩或阻礙。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就有必要掌握裝糊塗的智慧。尤其在他人嚴防死守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裝糊塗來尋求突破。
某市一家大型裝修公司的老闆安總,最近成了一個「香餑餑」,市內多家建材公司整天都圍在他身邊轉。原來,安總接了一項大工程,光是建材費用,就高達上千萬,這也難怪那些建材經銷商眼紅,也都想將這筆大生意納為己有。
在對眾多商家的考察當中,有一家引起了安總的注意。這家供應商實力中等,在眾多商家中並沒有突出的優勢。但他們找安總時,不僅沒有託熟人,也沒有「走後門」給安總承諾「好處」。
安總找到這家供應商的時候,他們首先讓業務員接待了安總,隨後老闆又親自和安總進行了幾次接觸。這個老闆與一般精明的商人不同,他總是副很糊塗的樣子,說起話來齜牙咧嘴,「直爽豪放」有餘,但文雅不足。
安總和這位老闆交流過後,這位老闆熱情地請安總吃飯,說是要去喝兩杯。盛情難卻,即使生意不成,也要仁義在,難保不會有下次合作的機會,這是生意場上常見的現象。
酒桌上,觥籌交錯,沒多久那位老闆不勝酒力的樣子就表現出來了。喝醉後更是糊塗,不是忘了跟這個人碰杯,就是忘了敬酒。有時候還稀裡糊塗地幫安總擋酒,對著別人傻笑,還吐著發硬的大舌頭反覆說做生意就得交心,要用自己的良心掙錢。
一頓酒下來,安總帶去的人都在私底下笑這位老闆有點傻,做事也稀裡糊塗的,不過人倒是挺實在的。只是他們認為,安總肯定不會和這樣的糊塗老闆合作。他們沒想到的是,最終安總就是和這樣個「糊塗老闆」籤了合同。
在生意場上,爾虞我詐的事情屢見不鮮。因此,越是外表精明強幹的人,越是容易引起他人的警惕,讓他人提高防範心理。一副糊塗模樣的人在他人看來,總是處於弱勢,因而就容易讓人放鬆警惕。
因此,一個裝糊塗的人,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故事中,「糊塗老闆」正是通過他憨傻的樣子,較為輕鬆地獲得了安總的信任,進而拿下了一筆巨額生意。
聰明難得,糊塗更加難得。人活在世上,誰不願意聰明自信,大展宏圖呢?誰不願春風得意,成為被人敬仰的對象呢?然而,在必要時,一個人反而要學會描著明白裝糊塗。
既然世上許多事,分清對錯都不容易,或者說根本沒有搞清楚的必要,那麼還是裝糊塗比較明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