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不是的什麼都不想,更不是天馬行空的地亂想。不是想像頭頂有蓮花綻放,亦不是想像跟隨特定的物體,而是將自己置於旁觀者的角度,只是觀察、覺受就好了,進入冥想也行,不能進入亦可的心態。一絲一縷地搭建連接的橋梁,平靜持續地給予關注。為進入冥想狀態而關注,不是為關注而關注,所以是不抱有任何期待的。
引導的次遞從呼吸的覺知開始。
1.意識跟隨呼吸,即意識可以全情的投入呼吸。
2.再深入地讓意識關注呼吸,關注呼吸的階段,即吸和呼氣的開始、結束、結束後的一小小段停留/過渡。建立起呼吸的覺知。
3.關注鼻尖,也是較難的部分。難不是將意識放在呼吸上,而是將意識持續放在呼吸上。
覺知的次遞:點的覺知、擴散的覺知、整體的覺知。
冥想狀態之前,大多會有一段靜默,是與空元素的連接,空性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能呈現,是清晰的。而與「空」連接時,即意識趨於或相對靜止的狀態,而意識沒有波動了才能吸納能量。
針對小白,從每日固定時間的靜坐開始培養習慣,比如每天早上醒來或每晚睡前。之後開始建立呼吸的覺知,坐姿或仰臥都行。躺著可以先關註腳、小腿等依次向上,然後五點冥想法,再然後鼻尖冥想法。
每次冥想從閉眼技巧開始,直到自然的閉合雙眼,然後OM唱誦(冥想中的唱誦O只有3秒,其餘是M,且聲音沒有刻意拉長,保持連貫最重要),然後清理經絡調息法,再靜默或意識擴散部分,最後進入冥想。
唱誦時聲音從丹田(丹田的位置:身體放鬆後呼氣、呼氣,感覺不得不吸時,再堅持幾秒,肚臍以下三寸的位置會有一個凹陷,就是丹田的位置)到肚臍,到胸腔,經後腦勺後側,最後到頭頂。
希望這個步驟能夠幫助大家培養冥想的習慣,從而真正從冥想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