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0-12-14 中國青年報

「龍」飛船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太空旅行的商業化時代或將開啟

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經過約27.5小時飛行後,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晚11時許,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龍」飛船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

在經過之前的一系列測試飛行任務後,此次「龍」飛船順利完成首次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被認為正式開啟了美國近地航天飛行的商業時代。

與之相關的太空旅遊,也再次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

據報導,參與這次代號「Crew-1」航天任務的4名太空人分別來自美國(3人)和日本(1人)。他們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進行科學實驗和空間站維護工作。4名太空人將他們搭乘的「龍」飛船取名為「堅韌」號。

美國《紐約時報》稱,隨著載人「龍」飛船進入商業運行狀態,國際空間站的駐留人員可以增加到7人。「這是幫助太空旅行成為常態的重要一步。將來NASA航天員和其他任何有足夠資金的人都可以購買商業飛船的票。」

載人「龍」飛船是全世界第9款、美國第5款載人太空飛行器,也是全球首個由私營公司自主研發的載人太空飛行器。

飛船高8.1米,直徑約4米,上行有效載荷達6000公斤,下行有效載荷3000公斤,最多能同時容納7位太空人。有效載荷量遠高於傳統太空飛行器。

按照設計指標,一艘載人「龍」飛船可重複使用10次左右,能夠執行低成本、業務化的低地球軌道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除了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以外,改裝後的「龍」飛船還可執行登月等其他太空任務。

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伊萬?莫伊謝耶夫認為,美國正在推動太空商業化,包括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旅行。

對商業公司SpaceX而言,NASA只是載人「龍」飛船的第一個、而非唯一的客戶。

美國休斯敦太空旅遊公司Axiom Space稱,該公司已與SpaceX達成協議,準備藉助載人「龍」飛船,於2021年將3名私人遊客和1名該公司培訓的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並讓他們在那裡生活至少8天。

據稱,目前已有一人預定了座位,票價可能為5500萬美元左右。

無獨有偶,全球首家上市的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今年7月也公開了其商用宇宙飛船「太空船二號」的客艙設計。

該飛船每次可搭載6名旅客進入太空,航程約90分鐘,飛行價格約為25萬美元。據悉,已有大約700人完成了預定。

維珍銀河公司表示,希望在2023年前,實現每隔32小時將一批遊客送上太空、經歷90分鐘太空旅程的目標。

其實,商業化的太空旅行早在近20年前就已經出現。

2001年,當時世界上唯一提供太空軌道觀光飛行的政府機構——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將美國富商丹尼斯·蒂託送上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為期8天的旅行,他也成為人類首位太空遊客。

在2001年至2009年期間,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共向國際空間站輸送了7名旅客。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或於2021年底再向國際空間站輸送一批旅客,他們將在空間站度過12天。

此外,俄羅斯還計劃於2023年再次輸送2名旅客,其中1人可能會與俄羅斯太空人一起完成從國際空間站出發的太空行走任務。

作為人類目前為止或許最為高端的旅遊項目,太空遊顯然價格不菲。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搭載俄羅斯「聯盟-MS」號宇宙飛船進行太空旅遊的遊客,需支付高達2.8億元人民幣的天價。

根據NASA和SpaceX達成的協議,前者需要向後者支付每人5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才能送太空人進入太空。

而對私人遊客來說,要想在國際空間站完成三天兩夜的旅行,不僅需要付給SpaceX 高達5800萬美元的往返「船票」,每人每天還要向NASA支付大約3.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4萬元)的國際空間站「住宿費」。

動輒數千萬美元的費用,對絕大多數人而言自然遙不可及。但是,根據需求的不同,消費者未來還是可以在不同類型與價位的太空旅行間做出選擇。

根據離地面高度由近及遠排序,廣義上的太空旅行可以分成拋物線飛行、高空飛行、亞軌道飛行和軌道飛行幾種。

目前,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和載人「龍」飛船執行的,都是最高端、最昂貴的軌道飛行項目。

而維珍銀河、以及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創辦的藍色起源公司推出的則是亞軌道飛行旅行,價格也「親民」很多,目前只需20萬~30萬美元,維珍銀河甚至希望在10年內將票價壓低至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萬元)左右,令太空遊成為大眾遊。

除了「船票」之外,關於太空旅行的配套設施也開始有了諸多設想。

今年早些時候,日本太空港協會宣布計劃建造太空港城市;早前還有報導稱,美國初創企業Orion Span宣布將在國際空間站上建造名為「Aurora」的太空酒店,預計2022年開業。

來源:工人日報

相關焦點

  • 「龍」飛船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 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
    「龍」飛船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太空旅行的商業化時代或將開啟。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在經過約27.5小時飛行後,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晚11時許,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龍」飛船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
  • 宇宙生活指南攜手泡泡瑪特,DIMOO太空系列為你揭秘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太空中的一天是不是十二時辰?太空中的時辰有沒有晝夜之分?太空生活什麼樣?零重力究竟是什麼的感覺?在太空中度過一天是怎麼樣的?怎么喝水?怎麼吃飯?怎麼洗澡?怎麼睡覺?《宇宙生活指南》前三期的節目帶領觀眾衝破了大氣,探討了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
  • 太空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亞軌道距離為零,地球軌道還需幾年|鈦媒體...
    如此惡劣的太空環境,如此危險的太空飛行,我們還敢飛天旅行嗎?別擔心。從太空飛行器、航天服到艙內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載人航天工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用一切科學、技術與工程手段保證人的絕對安全。鄧玉林舉例說:「針對人類在太空中的一些反應,我們必須要開展醫監醫保工作,這是為太空旅行護航的重要內容。
  • 從嫦娥五號探月到太空移民有多遠,曦光晨眠帶你進入太空饕餮之旅
    太空人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太空人登空太空漫遊的鏡頭。那麼我們距離真實的太空移民還有多遠呢?其中的一個外空探測器的外形與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嫦娥五號極為相似。而我們在太空中失蹤的狀態下,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跑步的時候我們可以圍著搶跑,這樣呢就會沒有了地心的吸引力。而我們運動的體驗。也自然會變得不一樣。對於自身的感官感受也似乎變得更強。除了運動,我們還要解決飲食問題、睡眠問題。除了這些,我們還離不開身體保健方面。
  • 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
    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   名稱源於屈原長詩   寓意探求徵途漫漫   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葛小春介紹,「天問」的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追求真理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如果在太空中開一槍,子彈能打多遠?美國太空人曾做過實驗
    如果在太空中開一槍,子彈能打多遠?美國太空人曾做過實驗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登上太空,為保證太空人的安全,在明文規定中,太空人可以佩戴槍枝來到太空,如果在太空中開槍,子彈能打多遠呢?美國太空人曾做出實驗,或許很多人覺得太空是真空環境,所以槍是無法在太空中正常使用的,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現在很多子彈內都裝有氧化劑,無論是太空、水底都能夠正常使用。
  • 子彈在太空中的射程有多遠?美國太空人親身試驗,結果超乎想像
    不過無論多遠的射程,子彈飛行達到一定的極限後,受地心引力影響,都會落到地面。對此就有人提問,如果不受地心引力影響,比如在外太空射一槍子彈能飛多遠呢? 當然,美國太空人並不是專門為了做這個測試而帶著手槍去太空的。 1965年,蘇聯發射「上升2號」飛船時,本來一切都已經順利完成,但最後飛船返回地球時卻出現了問題。因為遙控裝置失靈使得發動機無法工作,飛船在降落時與原本的地點發生了偏差,兩名太空人落在了蘇聯北部的森林中。搜救人員搜救時才發現,兩名太空人被野獸圍困,差點淪為野狼的食物。
  • 在太空中打一槍,子彈能飛多遠?太空人做了實驗,說了你可能不信
    射擊是在地球環境下的射程,如果放到太空中,子彈又可以飛行多遠、時間多久呢? 要知道,太空和地球的環境是不一樣的,地球有氧氣和其他稀有氣體,還有地心引力,這對子彈的飛行有很大的影響。
  • 「直播預告」宇宙生活指南:太空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鈦媒體「全球...
    2020年,我們正在步入一個人類社會的新時代,看似很遙遠的航天科技正在一點點改變我們的生活。在這個時代的轉折點,鈦媒體聯合百家號,將在7月5日起進行《宇宙生活指南》系列太空科普線上直播,並將其作為T-EDGE-X全球連線科技月的線上直播活動之一。7月5日的第一期《宇宙生活指南》系列直播中,4位航天專家將遠程連線前歐洲航天局科學家、資深太空旅遊行業專家,一起探討太空旅行與普通人的關係:太空旅遊為什麼吸引人?
  • 這一天離我們有多遠?
    當人類踏出地球飛向太空的那一刻是激動的,同時也是畏懼的。激動,自己能夠代表人類飛向太空;畏懼,太空過於深邃,一眼望去滿是絕望。太空的真實樣貌可能並非我們所想,那太陽的真實樣貌你敢看嗎?6000℃的表面溫度,人類能夠「登陸」嗎?那這一天離我們有多遠?
  • 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舞臺上的「初音」是真正全息投影麼?除此以外筆者了解到還有一項新技術,它通過雷射聚焦,將空氣中的物質離子化,形成一個離子霧光點,看起來就像真正的全息投影一樣。雖然它擺脫了介質,可以直接在空氣中形成三維影像,但嚴格來說已經不屬於全息投影的範疇,而且價格極高,目前也只是停留在實驗階段。總而言之,我們現在距離真正的全息投影還很遙遠。
  • 劍走偏鋒的《三體》改編之路,我們離成功還有多遠?
    史詩級大作的質感,頗有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風採。這部短片也在2016獲得了全球華語科幻電影星雲獎最佳短片獎,實至名歸。02、《我的三體》:同人到官方的蛻變《水滴》的成功僅僅是對原著眾多精彩片段之一的解讀,是王壬對水滴這個特殊興趣點的關注,《三體》中還有更多我們期待可以用電影化生動表現的故事與場景。我們想看到的,不僅僅是從文字中讀出來,腦子中想像中來,而是影像伴隨之下可以呈現的奇異風景。
  • 腦機接口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現代鋼鐵俠馬斯克
    8月28日,馬斯克在其初創公司 Neuralink 總部展示了腦機接口最新研究成果,硬幣大小的 Neuralink 植入物,擁有1024路連接,能夠感應溫度氣壓,並讀取腦電波、脈搏等生理信號,且具備無線充電功能,同時還有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
  • 15個太空項目,遷居宇宙離我們有多遠?
    Image Cortesía de Foster & Partners 編譯:專築網小R,王雪純 7月20號是阿波羅11號登月的50周年紀念日,這艘飛船於1969年7月16日離開地球,4天後登月成功,這是人類歷史上的裡程碑,不斷激勵我們對航空技術的探索
  • 我們離星際列車還有多遠?
    四、飛向太空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真空管道列車的過程中,科學家們也曾暢想用這種手段加速飛行器的可能。因為傳統火箭如果增大載荷,就要將體積造得更大,也要塞進更多的化學推進劑。而真空管道運輸不僅速度快,還節約能源,倘若用來加速飛行器,那麼飛行器的體積就可以更小,或是載荷得以提高。
  • 解放雙手離我們還有多遠?
    但無人駕駛究竟離我們有多遠呢?我們先來看看目前輔助駕駛系統的滲透率。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智能裝配較為齊全的傳統自主品牌陣營以及新勢力陣營裡面,哪怕在官方指導價僅為十萬的入門車型上,都可以看到全速域自適應巡航駕駛輔助系統的出現。
  • 聚焦黑科技,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舞臺上的「初音」是真正全息投影嗎?除此以外筆者了解到還有一項新技術,它通過雷射聚焦,將空氣中的物質離子化,形成一個離子霧光點,看起來就像真正的全息投影一樣。雖然它擺脫了介質,可以直接在空氣中形成三維影像,但嚴格來說已經不屬於全息投影的範疇,而且價格極高,目前也只是停留在實驗階段。總而言之,我們現在距離真正的全息投影還很遙遠。
  • 聚焦黑科技 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舞臺上的「初音」是真正全息投影麼?除此以外筆者了解到還有一項新技術,它通過雷射聚焦,將空氣中的物質離子化,形成一個離子霧光點,看起來就像真正的全息投影一樣。雖然它擺脫了介質,可以直接在空氣中形成三維影像,但嚴格來說已經不屬於全息投影的範疇,而且價格極高,目前也只是停留在實驗階段。總而言之,我們現在距離真正的全息投影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