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8月5日訊(通訊員 金琴娣 車婷華)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建設,塘栖鎮作為美麗城鎮建設鄉鎮,隨著徵地拆遷、回遷安置等問題凸顯,安置房建設、回遷任務以及百姓安居成為發展中的大事。
謀劃安居藍圖,共建品質家園
萬丈高樓平地起。塘栖鎮為保證每個安置項目按計劃如期開工,迅速開展前期工作,規劃完善統一設計標準,落實責任,倒排計劃,緊盯時間節點,層層落實責任到人,組織協調推進工作。目前,作為美麗城鎮「生活美」建設項目,塘栖鎮錦繡名邸二期、水岸名築二期、吳家壩項目正在開工建設當中,共計設計房源約2000套。建築面積266770平方米,計劃可完成回遷安置809戶。
錦繡銘邸二期安置房在建工地
吳家壩安置房在建工地
據悉,塘栖鎮已建成並交付使用的多高層公寓小區有水榭花都(部分樓幢)、水岸名築、水岸錦城、春滿小築、錦繡名邸、水岸錦城四期共6個小區,房源3653套,建築面積655521.38平方米,累計完成回遷安置1733戶。已交付使用的每一個多高層公寓安置小區均經過精心打造,聘用專業的物業公司進行管理,來自塘栖鎮唐家埭村、西苑村、酒店埭社區、丁山河村等區塊的拆遷戶在各個小區實現了舊房換新房的安居夢。
與舊生活方式和住宅相比,多高層公寓小區有著可靠的質量、優美的環境、專業的管理、齊全的配套、明晰的產權等幾大優勢。
錦繡名邸
春滿小築
水岸錦城
加速回遷安置,實現安居樂業
為了讓塘栖鎮拆遷戶獲得更高的幸福感,塘栖鎮全力提速回遷安置,每年都組織2-3次提前安置分房活動。在不斷進行供需匹配的基礎上定期開展異地過渡安置和「老弱病殘」特殊安置工作,積極配合徵遷工作新徵遷區塊安置戶的提前安置工作,通過提前安置,最大限度消化空置安置房存量,最大限度滿足安置戶回遷需求,讓在外過渡的老百姓早日遷入新居,甚至讓有的特困拆遷戶,拆遷到安置過程無縫銜接。
考慮到徵遷戶回遷拿房的迫切心情,塘栖鎮利用春滿小築、錦繡名邸、水岸錦城等安置小區的存量房源,通過自願申請報名的形式,為家有高齡老人、適婚兒女待婚房裝修等急需回遷的安置戶,提供了「先拿一套住起來」的機會,免去了安置戶在外過渡的不便,解決高齡老人租房難的實際困境。
塘栖鎮政府安置辦主任沈森迪說:「回遷工作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們希望通過異地提前安置等方式,來解決老百姓急盼新屋、急用新房的迫切需求,這也有助於後續拆遷回遷工作的推進。」
近年來,塘栖鎮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按照「拆遷安置並重」的工作思路,分別出臺了「塘栖鎮異地過渡安置方案」和「塘栖鎮『老弱病殘』特殊安置戶安置方案」。截至目前,通過多次回遷分房,塘栖鎮已先後分配存量房源700餘套,讓700多戶安置戶提前搬進新家。
「原來以為要五六年,結果一個月不到,就拿到新房的鑰匙了!」車師傅是餘杭區塘栖鎮油車橋區塊的拆遷戶,這次他分到了位於春滿小築小區的150平方米和80平方米戶型的房子各一套。
像車師傅一樣,來自塘栖鎮油車橋、範家鬥、三文村、外塘、大善寺區、塘栖路以東等各個新拆遷區塊的600戶安置戶順利拿到了自家的首套新房鑰匙,提前實現了回遷安置。
接下來,塘栖鎮將繼續深入推進異地過渡安置和「老弱病殘」特殊安置戶安置等方案。梳理剩餘房源戶型,作好配比準備,為新拆遷區塊提前實現「安居夢」,時刻準備著。
落實長效管理,注重優化品質
安置房建得好,必須管得好。塘栖鎮多高層公寓安置小區均採用專業化物業管理模式。各小區均通過公開招投標選聘物業服務企業進行管理。
專業物業管理和安置戶自治相結合,讓物業管理更「接地氣」。一是在選聘物業公司時約定除專業管理崗位外須配備一定比例的本小區安置戶崗位,一方面緩解失地安置戶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讓「熟面孔」負責管理益於矛盾調解疏通。二是在物業公司以外成立由安置戶代表組成的矛盾協調小組和志願者服務團隊,共同參與小區管理。
用後期改造彌補「先天不足」,讓安置小區更適宜安置戶生活。安置房小區在建設時往往根據一般商品房小區的理念來設計,使得某些方面不適宜農民安置戶生活,如電瓶車停放、紅白喜事酒席用房需求等等。塘栖鎮建立多高層公寓零星項目施工庫,負責對安置小區進行合理改造,增設電瓶車集中充電點,增設紅白喜事用房,分割儲藏室……讓安置小區更適宜安置戶生活。
不定期開展各類形式的文娛活動,讓物業管理更「暖人心」。在鎮建管中心的指導下,塘栖鎮各安置小區物業公司和所涉村社時常在小區開展各類形式的文娛活動,「慶國慶」文藝匯演把安置戶自導自演的節目搬上舞臺,「元宵節送湯圓」讓家家戶戶吃到甜蜜湯圓……文娛活動豐富了安置戶的文化生活,也讓安置小區更有人情味。
實施物業費「先交後返」,培養安置戶繳納物業費的意識。安置小區都有物業費免繳期限,塘栖鎮對安置戶免繳物業費期限的後半段實施「先交後返」,一來培養安置戶繳納物業費的意識,二來也讓業主對物業公司的服務水平有一定監管和約束。
住品質安置房,享優質的管理,是塘栖鎮前行的目標,讓拆遷戶提前回家是塘栖美麗城鎮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