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這兩個村竟「藏」著400多戶成吉思汗後裔。
他們就是生活在興化陳堡鎮校果村和姜堰蔣垛鎮邱劉村的校氏家族。
12月2日校氏家族向先祖舉行了集體祭拜禮。
史載:
校姓應為撒裡答之後裔,世係為:成吉思汗——朮赤——拔都——撒裡答——校姓。
一個叫校立本的明朝人,於明永樂元年(1403年),舉家從山西洪洞縣,遷移蘇州閶門,再轉到泰州裡下河校陵莊,至今後代已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617年。
這個秘密,來自10多年前,河南中牟縣出土的一塊古墓碑文。
而位於姜堰蔣垛鎮邱劉村、鹽城大豐區劉莊鎮的校姓家族,則是由校陵莊遷入。
姜堰校氏家族中收藏著兩本1943年的《校氏族譜》,族譜記載:民洪武癸丑年(1373年)五月十四日子時,公本籍姑蘇。因靖難兵起,於明永樂初年率一支族人至姑蘇遷泰州西北二十餘裡校陵莊居住。數年後,公又率一支族人遷海陵東南校家裡定居。校氏第一世為鎔公,字立本。
邱劉村校氏後人校增儀說,校氏子孫在泰州這片土地上已繁衍生息600餘年,如今在興化陳堡鎮校果村、姜堰蔣垛鎮邱劉村、鹽城大豐區劉莊鎮分別有130多戶、300多戶、100多戶校氏後人。
相關新聞
泰州還有另一支成吉思汗的後裔
居住在泰州的葛姓居民也認為他們是蒙古族後裔,是成吉思汗的後代,並以一本清朝鹹豐年間所修《葛氏宗譜》為證。
如皋冒氏已被有關政府部門確認為成吉思汗後代。同時,如皋《冒氏宗譜》和興化《葛氏宗譜》中關於脫歡等事跡記載相互吻合,據此,可以說明在泰州、興化的葛氏家族確為成吉思汗後代。
據了解,生活在姜堰、興化的這支成吉思汗後代達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