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徐梓軒
說起搏擊,大家第一時間能想到的就是「邱建良」「張偉麗」等優秀搏擊選手,他們比賽的精彩瞬間也都歷歷在目,他們用鮮血和汗水為祖國爭得了榮譽。那麼,什麼是搏擊呢?
搏擊技術就是融傳統武術、散打、柔道、拳擊、摔跤、泰拳、截拳道、跆拳道等於一體,專門用於制服敵人的綜合性格鬥武藝。它注重實用,追求實效,強調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少的動作將敵制服。
就讓我們跟隨「兵記者」徐梓軒的鏡頭,體驗一下搏擊的魅力!
「加油、加油、加油!!」
擂臺上,兩名隊員鬥志昂揚,氣勢高漲,他們卯著一股勁兒,毫無保留,直拳、擺拳、勾拳、鞭拳組合運用,正蹬腿、後擺腿、側踹腿、橫踢腿連環攻擊,拼勁全力去將對手擊倒。忽然,藍方一個下潛擺拳打了紅方一個措手不及,並順勢將他摔倒,臺下響起陣陣掌聲!
「兵記者」徐梓軒參加搏擊訓練
「不就是對打嗎?這有何難。」仗著自己練過一段時間的散打,我也躍躍欲試的想找個人切磋一下「武藝」。
「打」這件事還真是知易行難,聽似簡單,談何容易。上場前,滿腦子都是「騷」操作的我,一上場就懵了,短短幾分鐘過去就感到體力不支,出現了攻防時機不準,動作不到位,不敢攻,不會守,一直被動挨打的現象。搏擊隊員這麼厲害,是怎樣煉成的呢?
帶著心中疑問,我迫不及待拉著這位有「優秀教練員」之稱,入伍十六年的四級警士長成青峰教員請教秘訣。
成班長卻說:「哪有什麼秘訣,就是一個字『練』,要想練就過硬的搏擊本領,就必須保證過硬的體能素質和搏擊技巧,只有做到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保證一招制敵!」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搏擊之術亦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日復一日的艱苦磨礪。萬丈高樓平地起,在與搏擊隊員交流中,我了解到,為了練好搏擊,每次訓練都要不斷訓練拳法、腿法等基礎動作,把簡單的動作練到極致,達到穩、準、狠的攻擊效果。
「要想搏擊打得好,練好體能必不可少。」每周數次的5公裡武裝越野是他們的「必修課」。
當然,力量訓練也緊隨其後,俗語說:「一力降十會」,在實戰中,你打人一拳像摸一下似的,即使打再多也沒有用,最好的就是一拳擊中且能夠達到最大的殺傷效果。這就要求隊員們不斷通過器械和徒手運動,加強自己的身體力量。
他們明白,過程很痛苦,但回頭看時,會發現其實那些痛都不算事。面對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他們從未退縮,相反意志越來越堅韌,成績也在堅韌中一點點進步。
「在打牢基礎的同時,還需掌握『快』、『準』、『狠』、『活』這四個要點,絕對快、相對準是我們致勝的秘訣」對於這一點,兵記者深信不疑。
所有的訓練,都是為了練就過得硬的技術。每次對抗結束,他們都會坐在一起,相互講評,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只有累得不想動彈,才能對得起每一滴汗水。付出必有收穫,真金不怕火煉!」片刻休息後,隊員們又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擂臺雖小,只有汗水澆灌才能屹立不倒。
記者手記:
只有經歷過才明白,精武強能的背後,是無數次的摔打磨鍊。短暫的體驗結束,脫下搏擊服的那一刻,疲憊與酸痛驟然襲來,這次經歷讓讓深深的體會到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使我才真正明白了「偉大的背後都是平凡,榮耀的背後都是苦難」;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的,搏擊亦是如此。
進入新時代,只有練就過硬本領,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安定的生活,是軍人在守護,他們以青春和生命在保護國家與我們的安全!
E
N
D
●冬訓練兵場丨告別體能訓練「老套路」,助力官兵合理釋放「洪荒之力」!
●輸給自己帶的兵,我心甘情願!
●小舉措撬動大成效,「五小練兵」練出真本事!
●「五大技術」比武點燃練兵烽火!這場極限較量,推動戰鬥力實現從質變到量變!
【來源:山東武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