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道理和知識是沒用的,只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

2020-12-15 舒樹看世界

知識和道理是沒用的,只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

起初對這句話並不能有很深刻地理解。更多的感覺是故弄玄虛。

如果知識和道理是沒用的,那我們的學習的價值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儲備知識嗎?

我們懂了很多道理,即便這些道理,呈知識和道理存在著,難道這不是覺悟不是進步嗎?

1

道法自然,規律如來,

哪一個不是道理,哪一個又不是知識。

丁元英常說,一說即錯,因為條件的條件,因為因果的因果。

更多的我認為是因為觀念不對稱,所以說不明白。

適合道理本身應用而用,並非因為無用。

用才有用,是一句大智慧的話。

當下很多的信息爆炸充斥著我們的眼睛和頭腦,讓我們被動填鴨式的去吸取非常多的知識論點。

我們對不同的觀點有著不同的認知層次。可那些境界並不是屬於你的,那是別人的。

起初在看《天道》的時候,發現這樣一件事情。

丁元英為什麼炒股能賺錢啊?如果我們能在《天道》中發現這個秘籍,是不是我們炒股也能賺錢啊?

但最後發現一切都是徒勞的,因為丁元英賺的不是炒股的錢,而是思維境界的錢。

丁元英說,真有賺錢的秘籍,人家能告訴你,能那樣賺錢,也就不用寫書了。

這句話的本意是什麼?知識和道理是沒用的,用才有用。#天道#

因為你能賺到錢,也並不因為他有炒股的秘籍,而是因為他的思維境界,是思維境界的用,所以炒股賺到了錢。

當你明白這個用的含義之後,便不會再捨本逐末了。

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

那你所追求的,所謂的秘籍還有什麼價值?

2

儲備知識和道理,是進步的前提。

能讓迷者進步的經,便是真經。

丁元英在五臺山的論道。最終因為智玄大師的一句話而塵埃落定。

最終也給了丁元英一個心不苦的所在。

用才有用,並非丁元英不知道實際的操作方式方法。但終缺一個心安的所以然。

只要是有人性的,沒有太大變質的,所做的就是那點人事而已。

這要是有人相,便只能做人事兒。

丁元英去討一個心安,並非心安,也並非為了佛理修證。

給心找一個不苦的所在,已經不是道理和知識的用,能到達的地方了。

不是關於強勢文化弱勢文化的各抒己見,也不是關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

最終引出的還是你的知識,你的道理管不管你心不苦的用。

丁元英雖然合了一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但在我看來,也是言盡如此。

再往前一步便是得道,但只能站在門檻,不進不出。

如說道理和知識不管心不苦的用,那麼知識和道理是無用的,是有漏的,是不究竟的。

無用的用便是寄希望於活個明白。

但太多人卻把知識和道理寄希望於活成秘籍心法,最後連活個明白都沒有資格了。

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顆平常心。

你拿道理和知識的用,妄想去度心苦。難道你的知識和道理比覺性更有用嗎?

3

知識和道理並不會讓你開天眼,

因為知識和道理本身就是立場的。

什麼樣的知識,什麼樣的道理,便管什麼樣的用。同樣的知識,同樣的道理,因立場的不同也管不一樣的用。

因為對同樣的知識,同樣的道理,理解層次的不同,便有了張冠李戴的笑話,但不妨礙立場裡面的用。

小丹說過的這段話,我一直認為非常深刻。

小丹說,只要不是我覺到的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我也拿不住,葉小明他們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覺得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小丹這番話已經出離了知識和道理的用。

我們經常會說應當剝離知識和道理,但我們最終應該剝離的是自己的知見。

知識和道理是無礙的,有礙的是我們的知己。

像《天慕紅塵》中葉子農說的:啥叫路?成功者的經驗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沒人走了,他管借鑑模仿參照作用。

知識和道理沒有錯,亦是無礙。但因眾生是站場的是好惡的是利益的,所以知識和道理就有了,不同的立場,不同的用。

啥叫路?成功者的方法經驗叫路。

如若用見路不走,即見因果的思路去看今天的這個課題。

便是不唯經驗,不唯教條。

用才有用,即見因果。

不論學習什麼,汲取什麼都因為用而有用。

但能把這種用,發揮到什麼樣的極致,便是因你的能量而決定了。

悟到這樣的道理,前途在什麼地方?

你的前途在哪兒?就在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

《天道》這部電視劇由《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拍攝的,裡面的禪機,道理,商界風雲鑄就了這本書的經典。每一個人物都是如此的高深莫測。

無論你是創業者,還是普通人,這三本書都能讓你開竅,讓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避免做無用功。

2021即將到來,註定又是一個經濟寒冬,人生即是如此,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在什麼時候發生變數。

最好的方式,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創造價值,能看到優勢的人,才能具備成功者的思維,而《遙遠的救世主》《背叛》《天幕紅塵》這一套書就能彌補你的思維短板。

見路不走,如如是觀。想學習成長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先到先得。

相關焦點

  • 《天道》:我們有什麼文化,因為有文化和有什麼文化不是一個概念
    一個85後,酷愛解讀《遙遠的救世主》。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我無意評說文化,更不敢不自量力的來評論文化。至少,我還知道我自己是一個什麼東西。當我們定下神,睜開眼,再去看的時候,才發現我們所接受的所背負的文化是糟粕。知識和道理是沒用的,用才有用。知識和道理也有極限,超出它極限的地方,便是無用的地方。佛度辛苦,只為一個心安。
  • 《天道》:要想出人頭地不是學多少知識,而在於這3層覺悟的境界
    在電視劇《天道》裡面,丁元英才對芮小丹說了,道理和知識是沒用的,只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這便是關於知識的最關鍵之處。你即便擁有大量的信息儲備,但如果不會用,用不出來,那就是一堆垃圾。那如何才能做到會用知識?如何讓儲備的信息為自己創造價值呢?那就是學習的首要目標——讓自己覺悟。
  • 《天幕紅塵》:道理作為果存在是有條件的,取決你的覺悟和認知
    《天道》解析,每晚十點,公號——煤球青年全網首發道理和知識是作為果的條件存在的。可是道理的用,卻取決於你的覺悟和認識。並不是你聽了某一個道理,你便具備了這某一個道理的用。道理的用,不是可選可控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很多道理只是因為聽過,便自覺認為有道理,所以才會有了攀緣心。一顆攀緣心便已經偏離了事物的本質。再安上一個某某人說更是錯上加錯。
  • 刷了三遍《天道》,我總結了最有穿透力的5句話,句句直擊人性
    2、道理和知識是沒用的,只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問題出在哪裡?不會「用」。你買了很多付費課程,聽過很多牛人講座,你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但如果不會用,用不出來,那就是一堆垃圾。怎麼才能賺到錢?葉曉明認為:有了丁元英,就有救了。有了丁元英就能用他的資源和人脈,丁元英就是他的救世主。
  • 《天道》:天是什麼?是神是道,是全能全知者,是便在不可見者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天,是道。是事物規律和自然法則。因此,很多事情沒有辦法,因為你的理解就有了一個所以然。我只是依照客觀現實如實觀照而已。因為因果的因果,因為條件的條件。我只能告訴他自卑是什麼,我卻沒有辦法告訴他如何走出自卑,因為自卑是不存在的,如果自卑真實存在的話,那自信在哪裡?
  • 讀歷史,名著,小說等,到底有什麼用
    書籍,影視等知識文化類內容,可以分為兩類,有用的,和沒用的,但是這樣分類也並不準確,如果是抱著一個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心態,那麼就不會有沒有用的知識。也有另外一種分類的方式,技能類的專業書籍,和閒書,貌似閒書也沒有什麼用途,為什麼要看,這個也是取決於你理解問題的角度,對一部人人來說是閒書的書,但是對另一部分掌握了核心的人來說,這就不是閒書了,從中也可以汲取所需的營養。
  • 為什麼卡卡西在與佩恩六道對決時沒有用神威捏碎天道?
    一點沒錯,卡卡西的神威只適合對靜態物體或者直線運動的東西使用,對於高速運動,或者運動軌跡不規則的時候,就不能使用了,所以神威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說,對於擰掉迪達拉的那條手臂也是同樣的道理,迪達拉都是基本都是直線飛行的;還有,第四忍界大戰的時候,卡卡西用神威擰掉了擰掉外道魔像的一條手臂,主要的原因也是外道魔像基本原地不動。
  • 《天道》裡的大道理: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
    那麼「見路不走」就是直擊本質,不陷入套路,有什麼樣的條件,就會出什麼樣的結果。這在科學領域更容易理解,前幾天看一個關於發明飛機的事情,人類為什麼幾千年都沒能發明飛機,是因為一直陷入有翅膀才能飛的想法中,直到有一天透過翅膀的表相,發現飛起來的真正原因是相對氣流的壓力差造成的,於是才真正實現了飛翔的夢想。
  • 科學有用沒用?看這本書
    「一首詩、一曲交響樂、一幅畫、一則數學定理、一個科學新發現,所有這些都承載著大學、院校和研究所全部的立身之本。」在這個意義上,我寧願「浮誇些」,將書名譯為「科學的無用之用」。所以,弗萊克斯納創立普林斯頓高研院後,只是給科學家提供優裕的條件、寬鬆的氛圍,打造「學者的天堂」,而不給予任何「職責」,但他依然有充分的理由懷抱希望——高研院產生的無數影響世界的成果,就是弗萊克斯納的理念的完美詮釋。
  • 《天道》:真正厲害的人,身上這兩個特點是藏不住的,很有道理
    這句話中滿滿的都是傳統觀念,給我灌輸的思想就是,在家有父母可以依靠,出門有朋友幫助。全憑一個「靠」字,讓很多人都不再那麼努力去靠自己,總想著有別人可以靠!這種傳統思維已經成為我們固有的思想了,形成了一種文化規律,也是天道,這句話也在很多人身上應驗,多年之後才知道一個「靠」字毀了你的一生!
  • 《天道》:若想出人頭地,不在於學多少知識,而在3個層次的覺醒
    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只有懂得用,才有用!在電視劇《天道》中,芮小丹想要去留學,丁元英給了她一個建議,讓她留學的時候不要為了學位證,而是要為了學而學,去留學的目的主要是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靜心學習幾年,掌握各種先進的知識與資訊。
  • 《天道》:什麼是救主文化?符合和代表客觀規律的文化就是救主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天道》一直在提醒每一個讀者,什麼是命運,什麼是文化,什麼是改變命運的方式方法。小丹與王明陽在審訊室的討論,是對信仰極致的拷問和梳理。丁元英額頭挨著林雨峰的槍的那一刻,是不是已經將預見到了死亡?#天道#《天道》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使命。讓每一個看完《天道》的人,都在不同的角色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
  • 有什麼道理,是你長大才懂得的?
    可是,長大了經歷了之後,卻發現真的很有道理。未來,我會把這些道理講給我的孩子聽。他肯定不會聽,因為,只有等他長大了,才能明白我在說什麼,就像小時候的我,是一個道理。1.讀書沒用?是你讀的書沒用而已小的時候總是喜歡抱怨:「為什麼要讀書?我好想出去玩!
  • 白巖松:沒用的東西最貴,有用的東西都便宜!為什麼前者更受歡迎
    白巖松曾經說過,金子有什麼用?珍珠有什麼用?衣服的功能有兩個——保暖、遮羞。滿足這兩個功能,一百塊錢一身拿下來。但是同樣說這是牌子,這一身兩萬多,那19900是哪來的沒用的東西?什麼是沒用的東西?牌子!沒用的東西最貴,有用的東西都便宜更多。
  • 天道:做人要想成大事,不是腦袋有多少知識,而是覺悟這3層境界
    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也只有學會「用」,才有價值!在影視劇《天道》中,芮小丹希望去留學,丁元英給了她一個意見,讓她出國以後不必為了學位證書而學習。去留學的意義主要是打造優秀的學習環境,平心靜氣自學幾年,掌控多種優秀的常識與訊息。
  • 整理收納的知識有何用,它背後的「思維模型」有真意思
    有一個90後年輕小夥,在上中學的時候,學校裡的男孩很喜歡打架。參與打架的男孩子,要麼贏,要麼輸,而他偏偏從打架中研究出了套路。什麼套路?用堅硬打擊柔軟!再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一味扔東西不是完美的生活的辦法,物品也沒有錯,是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的問題,是我需要什麼才幸福和我不需要什麼更幸福的話題。有意思的很,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學一些「整理知識」隨著潮流去聽話照做,不去看背後的思維模型你就很難入門。這是知識與智慧的話題。
  • 暗黑2恰西注入到底有沒有用?又該怎麼用?乾貨要收藏
    下面舉例說明:目標,空間之刃,詞綴,40ias,450ed,250ar,2s,看需要用多少級的人物去做這個注入,才能有機率得到這些詞綴的空間之刃。如果clvl+4<(99-37/2),即clvl<76時,那麼alvl=clvl+4-37/2=clvl-14clvl-14<62,也即所得到的alvl<62,只比56大一點點,有一定機率,但是機率很低;於是,我們只能用下一個公式了
  • 佛教:用漢語拼音,念「南無阿彌陀佛」,有用嗎?
    佛像只是後來,佛教東傳,傳入中國後,大師們才將佛經或咒語翻譯成中文,或意譯,或音譯,因此,佛教的咒語或念佛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在發音上才有了很多的變化。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念佛,即念「南無阿彌陀佛」,用的大多都是漢語拼音的念法。學過語言學的朋友都知道,中國人講英語,怎麼講都沒有英國人講的地道,外國講中文,再標準我們也難以接受,因為環境不同,文化底蘊有別,再如何標準都不如本地人講得的有味道。念佛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中國人再怎麼還原,也不可能念出古印度人念的那個底蘊與味道,更不可能念出「南無阿彌陀佛」所在表達的完整意思。
  • 天道:一個人真正變得強大,大多都是從「認慫」開始的,有道理
    《天道》中的「認慫」《天道》中的丁元英是一個見過大風大浪的人,為王廟村導演的一出殺富濟貧的扶貧神話令人嘆為觀止,但是也有很多人對他一些表現不是很理解。其實丁元英壓根沒在意這些,這些對他來說都是一些俗人俗事,他的每一個毛孔裡都滲透著,對世俗文化的居高臨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於跟你講道理。在著名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天道》中,牛人丁元英在一家麵館吃麵的場景很好地說明了以上這些觀點。
  • 《天道》什麼才是真正正確的價值觀?丁元英如是說
    殺富濟貧說明上帝視角下,窮富只是狀態,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多寡,和事實上物質供需和精神供需不相適應背後的矛盾,殺富濟貧是天道獨有的「神技」還是普通人可以逆天改命的文化密碼,見相非相,怎麼做都合適,怎麼說都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