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才華究竟有多高?謝靈運這麼評價他

2020-12-22 柳下書堂路

說起曹植,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他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能在七步之內寫成一首詩,並寄託比喻,足以見其文才不凡。

但曹植最著名的評價還是非才高八鬥莫屬了,現在我們稱讚一個人有才華通常會用才高八鬥來形容,其實才高八鬥的稱謂最先來自於曹植,是山水詩人謝靈運對他的評價「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什麼意思呢,石是一種計量單位,簡而言之就是曹植佔天下才華的十分之八,我佔十分之一,天下人共分剩下的十分之一,從這裡可以看出謝靈運非常自負,認為自己的才華可以和天下人相當,但也說出了曹植的不俗才華,佔天下文才的十分之八,什麼概念呢,八個謝靈運的才華才能抵一個曹植,我們要知道,謝靈運也是山水詩的大家,文學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他確認為曹植的才華八倍於他,可見,他對曹植敬仰到了一定程度。

最能體現曹植才華的是《洛神賦》了,原文太長,我摘錄一段: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

看這段想像奇絕,文採斐然,詞章華美,用語不俗,時而將洛神比作驚鴻,遊龍,時而比作秋菊,春松,極盡描寫這所能,百代以下,描寫美女,無人能出其右者。

曹植的散文很有特點,氣勢雄健,感情充沛,文採斐然,代表作有《求自試表》曹植的詩成就更高,鍾嶸的詩品評價他「骨氣奇高,詞採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架溢今古,卓而不群」他是我國第一個大力寫作五言詩的詩人,為五言詩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稱為「建安之傑」代表作有《贈白馬王彪》《七哀詩》《白馬篇》

他的詩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他的父親曹操在時,他過的是優遊的貴公子生活,瀟灑自如,此時他的詩歌雄渾,充滿青年躊躇滿志的激昂,在抒寫志向與抱負的同時,也常常瀰漫著戰亂環境所賦予的悲涼慷慨和人生無常的嘆息。後期曹操去世,曹丕登基,曹植備受打擊,過的是形同囚禁和監視的生活,此時的詩多是表現自己壯志難酬,備受壓抑的鬱憤心情。

曹植後來更是被與李白,蘇軾並列稱為閒才

相關焦點

  • 才高八鬥的曹植,一首《七哀詩》,訴說他的鬱郁不得志
    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曹植的才華,《三國志》裡是這樣說他: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柰何倩人?」
  • 「才高八鬥」就是出自此人之口,但是,他自己卻佔了其中「一鬥」
    「才高八鬥」這句成語,大家都不陌生,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很有學問,讚美其才華橫溢。但是,你知道這個成語出自哪裡嗎?其實,這句話出自謝靈運之口,是他評價世間文人才子時說的:「天下才氣共有十鬥,曹植獨佔其八,我分一鬥,天下人共用一鬥。」從這裡可以看出,謝靈運對曹植的評價很高!
  • 謝靈運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10字是千古名句,卻難倒了百人團41人
    看過詩詞大會的都知道,第一道題很簡單,雖然有些迷惑項,但是一般來說也很少會有這麼多選手出錯。去年的「蕭蕭班(斑)馬鳴」,難倒了82位選手,算是情有可原。記得當時點評嘉賓王立群老師都驚呆了,估計他也沒想到居然會有這麼多人答錯吧。而這道題的正確答案就是「池塘生春草」,出自南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的《登池上樓》。可能南北朝的詩人,除了陶淵明,大家都不太熟悉吧。
  • 和蘇軾、李白齊稱「仙才」 曹植在《九州劫》中能否繼續才高八鬥?
    但是除了李蘇二人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人在歷朝歷代備受文人墨客的追捧,他就是三國時期"建安七子"的代表人物,曹植。清代大文學家、清代詩壇領袖王世禎就曾經說過"自漢魏兩千多年來,以詩見長的大家有很多,但能稱得上仙才的,只有曹植、李白、蘇軾三人。"
  • 七步成詩的曹植,喝酒誤事,頭腦簡單才是被曹操看不起的理由
    這首詩給曹植樹立下了良好的才子形象,此後謝靈運也曾稱讚曹植「才高八鬥」。但他的結果卻並不如人意,這讓世人覺得他是只會吟詩作賦的文人形象。然而,事實上,曹植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優秀表現。例如他有極強的政治直覺,他第一個向皇帝提出要警惕司馬家族的人,但當時掌權的曹叡直接無視了他的建議,只把警惕司馬家當作無稽之談。雖然曹植並沒有見到一語成讖的那天,但我們能夠從歷史結果中推論出曹植確實有先見之明。
  • 才華豎溢是什麼鬼,凡爾賽嗎
    聊無可聊,不如就聊聊自己取的這個頗有點凡爾賽文風的筆名——才華豎溢的林立。其實,世上本沒有「才華豎溢」這個詞,但基於魯迅先生「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理論,我以「才華橫溢」為詞根創造了這個詞。才華這東東,就像杯子裡的水一樣,看得見,喝得著,就是抓不住,多了還會橫著溢出來,但是豎著是怎麼也溢不出來的。所以,我的本意是,才華豎溢就是無才可溢的樣子。
  • 三國仙人曹植:才高八鬥比李白,七步成詩命途舛
    三曹之一本期話題,便講一講三國裡的一仙人——曹植。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植父親曹操的詩詞,就廣為人知。全國學生,哪一個沒有背誦過《觀滄海》?而曹植,恐怕是青出於藍勝於藍。論行軍打仗,雖不能說其狗屁不通,但也的確不怎麼出眾,完全比不過父親曹操。而其詩文,必能更勝一籌。
  • 「七步成詩」的曹植為何沒有鬥過曹丕成為世子?
    而另一方面曹操也不甘於人後,發展事業的同時沒有忘記為曹氏基因流傳做貢獻,曹操一生共有25個兒子,相當厲害,估計後邊有娃的興奮勁都沒有了。曹操的兒子中,有名的就那麼幾個,其中包括:曹昂、曹彰、曹丕、曹植、曹衝,其餘的除非刻意的去看史書,不然真的沒什麼印象。
  • 李白《將進酒》為何獨提及他?才華際遇都其次,這才是根本原因!
    李白的《將進酒》中,唯一具體提到的歷史人物就是「陳王」曹植。李白為什麼會提到曹植呢?我認為原因有三,最後一點才是根本原因!,但他唯獨佩服曹植的才華:「天下才共一石,曹植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分一鬥。」
  • 曹植七步詩已是絕唱,唐代竟然還有五步成詩的,唐玄宗立賞其將軍之職
    上文這首《七步詩》大家都非常熟悉,它的作者是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這首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其意自明。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自小非常聰慧,他思路快捷,談鋒健銳,進見曹操時每被提問常常應聲而對,脫口成章,深得曹操喜愛。
  • 「才高一鬥」的謝靈運,號稱中國山水詩的鼻祖,為何被公開處決
    曹子建就是寫下《洛神賦》這一驚世之作的曹植,而這位認為除曹植外,天下人加起來才和他相等的「狂徒」就是謝靈運。他才華橫溢,性格張揚,是中國山水詩的鼻祖,是詩仙李白的偶像之一。可是你知道嗎這樣一個驚才絕豔的人物最後卻是被公然處死,這是為什麼?史靈雲本名義,字永雲,外號客兒,東晉是劉宋時期的佛學家、旅行家、山水詩派的鼻祖。
  • 他是和李白蘇軾比肩的大才子,七步成詩,短短六句令人叫絕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他是魏晉南北朝的大詩人,也是第一位大量創作山水詩之人,在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論才華,我只服曹子建。
  • 後浪的曹丕和曹植問:爸爸去哪兒?曹操說:志在千裡,歌以詠志
    昨天文章簡單介紹了老曹(曹操)的一些所謂冷知識,今天加上他的兒子一起介紹,二位小曹:曹丕和曹植,因為這三個人在文學上的成就,加上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對漢魏時期的文壇大有影響,在文學史上亦有其應有的位置,是建安文學的重要代表,所以後人把他們父子兄弟合稱為「三曹」。
  • 曹植:7步成詩,「才高8鬥」,最喜歡寫美女的詩人
    結果曹植走了七步就創作了一首詩,其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至今被世人傳為經典之作。也許正是這句才使得曹丕感到慚愧,不再對曹植處罰,只是將他屢次遷封。後世的謝靈運看過曹植的所有作品之後,更是大聲疾呼:「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這也是人們經常使用「才高八鬥」形容一個人文才高超最初的來源。
  • 謝靈運與謝朓山水詩之比較
    其詩風又因為審美心態、觀覽方式、審美好尚等的差異而各有不同,下面對「大謝」和「小謝」山水詩的不同之處作四個方面的比較:1、從詩歌內容上看謝靈運的山水詩大多數是寫遊山觀景的心得,多寫山水的奇異景色,於山林中而得志,尋找樂趣,謝靈運第一個以成功的創作實踐確立了山水題材的獨立地位,為山水詩展示了無限的發展潛力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洛神》曹植&甄宓
    02世人推崇李白,李白卻崇拜南北朝時的謝靈運,謝靈運的偶像呢,是曹植。他說:天下才華共一石,曹植八鬥他一鬥,剩下一鬥,天下共分之。甄宓將蓋世「三曹」深深吸引,讓一代梟雄曹操亂了分寸,讓痛恨紅顏因禍水的曹丕流露柔情,更讓才情橫溢的曹植得到「一點靈犀」。甄宓在鄴城第一次與曹植相識,便被他的才華所吸引。
  • 曹植之才不僅限於詩賦,佛教音樂他也是始祖
    提到中國古代的音樂,不能不提曹植曹子建。他創製了「魚山梵唄」音樂體系,是中國佛教音樂的開端。很多人知道曹植,都是因為七步詩。他的文學才華,在三國魏晉時代確實無人能及。他自幼聰慧,10歲即能誦讀詩、文、詞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愛。他也很有政治頭腦和軍事才華,曹操曾經認為他是諸子中「最可定大事「的一位,一度想立他為太子。但後來由於曹植行為過於任性,屢犯法禁,才讓曹操改立曹丕。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繼魏王位,不久稱帝。之後,曹丕曾幾次想藉機殺掉曹植,但由於母后卞氏的保護,曹丕的陰謀沒有得逞。雖得活命,但此後曹植屢遭貶爵削邑,改換封地。
  • 七步成詩之後,曹植的結局如何,曹丕念在手足之情放過曹植了嗎?
    一隨著袁紹的覆滅,曹操統一了北方,年歲已高的他便開始計劃確定繼承人,雖然曹丕雖然是哥哥,但曹操更偏向曹植,而且曹植身邊還有荀彧、楊修等智囊助陣,很可能改變魏國時局。即便如此,曹丕也不是吃素的,他想翻盤,於是組建了「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的智囊團,比如司馬懿、賈詡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