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
我們都知道,女性比較喜歡「買買買」,尤其是衣服,也正是因為如此,市場上的女裝品牌層出不窮,女裝店也是開滿了大街小巷。但是近幾年卻有不少女裝品牌紛紛宣布倒閉,近幾天,又有一個女裝品牌宣布破產了,它一直被認為是國貨品牌,它就是艾格。
破產清算
昔日受到廣大女性歡迎的女裝品牌艾格再一次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登上了熱搜,但是這次卻是因為破產的消息。在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前一天的晚上,在上海破產法庭的微信公眾號上,就有一則關於「雙11特輯」的相關內容,其中就提到了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其消息稱艾格集團已經進入了破產清算受理中,其女裝產品將會以「全場一折」的特價進行甩賣處置。
其實,早在一年之前,艾格集團就已經開始進入破產清算的程序中了。在2019年的7月份,上海陸洲就由於艾格不能清償到期的債務,向當地法院申請了破產清算。
說到艾格,應該是很多女性朋友的青春回憶了。艾格這個品牌在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就憑藉著其擁有的品牌供應鏈、合適的市場定位以及良好的產品研發,迅速在中國市場獲得發展。而如今它卻以關門進行收場,徹底告別中國,讓很多的網友朋友唏噓不已。
創立發展
根據相關的公開資料顯示來看,艾格最早源於1916年,其第一家店是德國商人Max Lindemann在德國柏林開的一家以名為「ETAM」的零售店,最初售賣的不是女裝,而是內衣和襪子。後來通過不斷的發展,將連鎖店開到了法國巴黎,逐步成為在法國甚至是歐洲範圍內都比較著名的女裝品牌。
艾格不斷拓展海外市場,而為了降低風險,艾格採取的是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將品牌的經營權利交給當地的合作方這樣的模式。也就是「本土售賣,本土製造」,憑藉這樣的模式,在1994年底的時候,法國艾格集團就在中國設立了一家分支企業,並且在1995年的1月份在上海開設了中國第一家艾格線下專賣店。
分企業成立之後,就吸取了法國總公司的成功經驗,將原本的專賣店銷售方式轉變成為在國內知名的商場設立專櫃,於是,艾格就迅速成為了一個知名品牌。再加上艾格的產品設計與生產都是在中國進行的,所以能夠更好地貼近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作為第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服裝品牌,艾格曾經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相關相關的市場數據顯示,在我國2006年的女裝銷售排名中,艾格穩居前三甲的寶座。
瘋狂擴張
為了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艾格採取的擴張方式主要就是加盟,2014年的時候,艾格的線下門店在中國市場的數量達到了3083家。因此,中國市場也成為了艾格最重要的一個市場。2007年的時候,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數額和利潤收入佔據著全球市場將近20%的份額。艾格在中國區的銷售業績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極大地彌補了艾格在歐洲區的不足。而對於艾格在中國市場所表現出來的優異成績,艾格的創始人也曾公開進行表示,「中國服裝市場需求仍然很旺盛,我們會增加更多投資,中國市場非常大。」
但是好景不長,這種快速擴張的方式是有很大弊端的,隨著零售門店的數量不斷增加,庫存積壓、客源分流、加盟商瓜分利潤以及零售點效益低下等問題接連出現。於是,艾格不得不通過關店的方式來減少損失。在2017年上半年期間,艾格就關閉了中國市場的154個門店。
市場競爭激烈
除了艾格自身擴張帶來的問題之外,還遭遇了激烈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多的像ZARA、優衣庫、GAP、H&M等海外的服裝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再加上後來電子商務在中國蓬勃發展,前後的夾擊就導致了艾格的市場競爭力大大下降。
艾格的這個案例清晰地告訴我們,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潮流之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因為一朝的輝煌而在以後的日子裡一勞永逸的。不論在過去創造出了多麼漂亮的成就,只要有一點疏忽就會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從而將會面臨著隨時被淘汰的危機。
本文由西紅柿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