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公安局創先成立
110報警服務臺,迄今35載
上世紀80年代初,地處祖國南大門的廣州,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滾滾春潮,人、財、物加速流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治安情況日益複雜,犯罪的流動性、突發性、暴力性明顯增強,對廣州社會治安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廣州公安對警務改革的呼喚尤其迫切。
1986年1月10日,廣州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臺在全國率先正式開通,配備了轉接、錄音以及無線電臺等設備,方便了群眾報警求助,增加了收集社會治安動態的渠道,增強了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有效地打擊違法犯罪。1987年3月,公安部派工作組赴廣州調研後,向全國發出建立110報警服務臺的要求,各地的110報警服務臺陸續設立。1996年,廣州110報警服務臺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正式確認,載入「中華之最」榮譽大典。
35年來,「廣州110」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銳意創新、服務人民,依託科技力量,不斷優化接處警和應急指揮平臺,始終堅守守護平安的第一線。
1996年,「廣州110」率先進入了計算機時代。1997年,開啟了110報警服務計算機網絡時代。1998年,廣州率先建立以110為龍頭的社會服務聯動機制。2003年,廣州市110應急聯動指揮系統在廣州市公安局開通。2005年開始,廣州110先後整合了番禺、南沙、花都、從化、增城等周邊轄區的110報警服務臺。至2012年,實現對全市各行政區域110報警求助電話的統一受理,在全國大城市公安機關統一接處警工作模式建設中處於前列。
歷經多年不懈努力,廣州110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但廣州110從未停止探索突破的腳步。2010年,以舉辦廣州亞運會為契機,廣州110指揮調度系統全面整合,直接指揮全市一線作戰單元。2014年,廣州市公安局建立並推行以110指揮中心為中樞的「情報、指揮、巡邏、視頻、卡口、網絡」六位一體社會治安巡邏防控機制,構建起多種方式互補、聯勤聯動的立體化治安防控格局。
近年來,廣州公安又創新「公安網+盤查」勤務模式,提升重點部位治安管控和突發案件快速處置能力;打造市、區兩級城市快速反應處突尖刀隊伍「羊城突擊隊」;進一步提升合成指揮、快速反應和多警種聯動能力。
2015年,「廣州110」再度領先全國,設立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創新反詐騙工作模式,構建公安、銀行、通信的反電信詐騙「鐵三角」合作機制。對涉嫌詐騙的電話、帳戶、網站進行多方位攔截管控。設立反電信詐騙專線,24小時受理有關電信詐騙的報警和求助。
為高質量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廣州110」響應群眾需求,先後與12345政府熱線、12348廣東法網語音平臺等建立長效聯動機制,創新設立自助移車、公益尋人等工作項目。2020年,為應對新冠疫情,「廣州110」專門制定涉疫警情處警規範,專門設置外語接處警崗位,與在線外語翻譯服務平臺建立小語種翻譯聯動機制,提升涉疫涉外警情處置效能。
廣州110報警服務臺的前身,是1951年廣州警備區設立的00「盜警」電話,用於群眾舉報敵特分子活動。「廣州110」成立那年,剛從警校畢業的楊蘊華和另外5位女同學,成為了「廣州110」第一批接警員,從開臺第一天接到24起報警電話,她們依靠耳聽手記處理著群眾的報警求助。到如今,近200人的接線員隊伍,日接警量已達1.5萬宗,依託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接處警系統高效為民服務。
35年來,「廣州110」的每一步努力、每一個創新,都是一心為民的結果,都是為了讓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得到提升,「廣州110」將繼續砥礪奮進。
編輯丨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