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薛雅夫
有時汽車媒體做久了,反倒會開始迷茫。因為各個階級之間的產品力差距不斷縮小,品牌調性以及以往品牌所強調的性格,也開始慢慢趨向同質化。雖然我能夠理解供應商資源整合最大化以及平臺化造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造車本就是一場生意,但從個人情感上,試車開始變得是一件乏味無趣的工作,而不是在新大陸上探尋精彩的秘密。
以至於在很多個時刻,我都開始想念17~18年,那段專注於參加卡丁車比賽的時光,有時候玩好一種車,遠比現在試千萬種無差異的車型要來得快樂許多。
反思當下,節能減排是不可阻擋的現實問題,面對自然生態,電動化的推進也確實是一件合情合理的汽車工業史演變,因此在駕駛的體驗上,國六的的確確扼殺了動力,也制約了家用車在性能上的多元化發展。
所以在這個節點上,我們去看日系品牌,它們在駕駛哲學上,會是一個頗為有趣的對比。
我們先來說日系車。
日系之所以能在終端市場保持極具競爭力的銷量表現,離不開大統一的生存法則——買菜,俗名有買菜雅閣、買菜凱美瑞、買菜天籟等之稱,甚至是SUV市場的CR-V、RAV4和奇駿等,也都是居家耐用的小能手。
這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多數國人務實理性的性格與日系車的經濟耐用、小毛病少的特點形成完美匹配。
回歸日常的生活,汽車扮演的角色本來就是陪伴者,輕鬆好用易上手是強需求,能夠很好地融入到平淡溫馨的家庭生活,增添幸福感,才是購置汽車的原始意義。
所以在動力匹配的獨特哲學上,豐田的閃光點,是最難以取締的,明面上看油油膩膩,但在實際的體驗裡,豐田出品,比起許多主打大馬力的渦輪車,在市區駕駛起來,要更舒適。
因為西方社會總營造出一種假象:渦輪增壓即等於動力好。理論上確實沒毛病,同等排量的發動機,只要渦輪做得好,動力增加40%-50%並不少見,以AMG的代號M139為代表的地球最強2.0T發動機來說,最大馬力達到了422匹,渦輪貌似能讓家用車也能擁抱跑車的性能。
若只光看數據,不看實際體驗,那麼與抖音的鍵盤車神其實無差。豐田車無論自吸車還是混動車,低速時響應快速,動力遞增直接且平順,這使得它在市區使用,其體驗感要來得比市面上絕大部分的渦輪車要好。特別是TNGA架構時代後,豐田在底盤質感上的進一步提升,如今開豐田更有雷克薩斯的味道,上下班通勤代步,肯定要比一大票渦輪車,來得舒服得多。
日產在很多時候,又和豐田很像,動力持續有力並且平順,這也與買菜日產普遍走量的自吸車型以及祖傳CVT有著難以分割的關係。不過從銷售區域分布的情況看,日產貌似會更深受二線城市的歡迎,這裡有著主觀和客觀的因素,也是好玩的地方。
記得一位開奇駿的老同學跟我說:「我們生活在農村的,給你一臺法拉利都沒什麼用,農村的路不會給你鋪得多平整,坐得舒服、開得省油就不錯了」。
同時聚焦於每月轎車及SUV的銷售榜單前十裡,上到奇駿,下到軒逸,憑藉著省油和「大沙發」座椅這兩大法寶,徵服了無數滿足於當下、安逸現狀的家庭。而這也是日產得以長期大賣的重要因素,十來萬買輛空間大、又省油的SUV,對不少人來說,選擇是香的,也符合日產長期以來在大家心目中的老印象。
當然,鹹魚白菜中也肯定會分出不同的口味,本田向來是日系陣營中「學習委員」的角色,緊追新技術發展,擅於鑽研高精尖前沿科技,從三進三退世界級大舞臺F1賽場就知道,本田是一個迷戀於速度的平民品牌,這也是為何本田車向來都那麼具備駕駛感的原因了。
當其他日系品牌還在堅守自吸動力或發展油電混動,本田是為數不多,能全系買得到渦輪增壓車型的日系品牌,這本身也與它的品牌理念相關——把運動,寫進祖訓裡。即使是賣8萬的飛度,或者是15萬的思域,操控感就是比隔壁家的要帶感。
另外,馬自達又是日系主陣營的另類,小公司總有小公司的生存法則,只為粉絲服務。
馬自達多年以來,堅持自然吸氣發動機開發的緣故,其車型在絕對動力上,很難比拼如今的渦輪增壓車型,這讓它在玩車圈內的地位有些尷尬,賽道幹不過飛度,街道又快不過網約車,這就使得馬自達變為一個小眾的群體,貪圖速度的不會成為馬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體會馬自達的人馬合一。
不過馬自達在近年來也積極調整定位,以馬自達3昂克賽拉車型為例,定位不斷向上發展,其屬性開始向豪華品牌靠攏,憑藉著漂亮的外觀、精緻的內飾質感以及出色的操控,固執地向喜歡這個品牌的人群服務。
而小眾的又何止馬自達一家呢。
某種程度上,斯巴魯與馬自達可以是一家,因為與所有帶有堅持的廠商一樣,是註定難逃小眾定律,這家只做水平對置發動機以及全時四驅的廠商,在進入內地市場多年,長期都是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不是說它做的車型不好,只能說斯巴魯崇尚的低重心以及操控性,與咱們國情,多多少少有點出入,參考每月SUV銷量榜前五的車型,無一例外均是強調大空間的中庸買菜車型,儘管開過斯巴魯的人,會對這個品牌車型的駕駛感受頗為難忘,但真正要到下手的時候,年輕人其實比老年人更加保守。
寫在最後
回歸開頭所說,儘管大家的發展思路不同,但日系車在大統一的駕駛體驗上,還是很趨同的,例如都執著於自然吸氣的開發,哪怕是兩田如今主推混動車型,其核心還是圍繞著原有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指導思想下開發而來的,精益求精、善於做減法的造車風格,向來都是日系品牌的做法。
這既是情懷,也可以看作是對於自吸引擎的迷戀。無論怎麼說,開日系車,其駕駛體驗要比許多歐洲渦輪車要爽快許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