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國經濟持續復甦背後顯現四種力量

2020-12-16 大眾網

  (經濟觀察)11月中國經濟持續復甦背後顯現四種力量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官方15日公布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一張飽含暖意的成績單背後,顯現出支撐經濟持續復甦的四種力量。

  首先,產需兩端持續回升,為中國經濟繼續「收復失地」提供動力。

  生產方面,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注意到,11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創下2019年4月以來的當月增速新高。他特別指出,工業生產結構特徵較為亮眼,當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比上月大幅加快4.5個百分點。受疫情衝擊更明顯的服務業亦加速追趕復甦進度,當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0%。

  

  在需求側,三大需求均延續回升勢頭。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上個月加快0.7個百分點;進出口同比增長7.8%,增速比上個月加快3.2個百分點。1—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

  其次,在一系列紓困助企政策帶動下,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

  一個突出表現是:今年前11月中國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民間投資首次轉正,說明隨著經濟恢復,市場性的投資是在增加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該現象同時反映出中國經濟運行正逐步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

  這一趨勢,從顯著改善的企業市場預期中亦可得知。11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2.1%,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4%,均為年內新高。另據渣打銀行針對中國逾500家中小企業開展的月度調研數據顯示,11月中小企業經營活動持續擴張,預計今年底前此類企業生產和銷售將保持穩健。

  再次,就業民生保障有力,為經濟社會穩定恢復兜住了底線。

  年初一度顯現壓力的就業形勢已總體穩定。11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就業主體人群調查失業率為4.7%,亦較上月回落。

  在保供穩價成效繼續顯現下,與民眾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食品價格也不再屢屢出現大幅上漲。1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下降2%,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2.5%。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預計,隨著經濟逐步進入趨勢性運行軌道,中國物價整體水平將回歸經濟基本面,保持溫和上漲格局。

  最後,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多的複雜局面,宏觀政策仍將保持定力。

  拿到這份顯現暖意的成績單後,中國經濟將步入2021年。各領域持續復甦,是否會讓此前官方出臺的一些寬鬆政策明顯收緊?對此付凌暉回應稱,隨著經濟逐步向常態化回歸,政策上相應會做一些調整。但總的來看,經濟恢復有一個過程,保持政策連續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對於穩定經濟運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建議,在當前需求端恢復相對滯後的情況下,仍應維持一定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未來根據供需平衡動態變化適時調整財政貨幣政策力度。同時,要客觀辯證地看待今年宏觀槓桿率攀升的合理性,在經濟尚未穩固恢復之前,審慎把握好防風險與穩增長之間的平衡。(完)

  【編輯:朱延靜】

相關焦點

  • 中國紀檢監察報: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原標題: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1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就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從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延續著復甦進程,投資、消費、外貿呈現繼續向好態勢。不斷增加的轉正指標,超出預期的經濟表現,這背後是一系列聚焦「六穩」「六保」、紓困企業的政策密集落地並取得積極成效。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最近一項調查顯示,由於供需同步改善,加之惠企紓困政策持續落地顯效,中小企業效益狀況略有改善。
  • 經濟參考報頭版:中國經濟內生復甦動力持續增強
    經濟參考報12月16日消息,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公布的11月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強勁復甦,特別是出口產業鏈的超預期表現,成為經濟向好的關鍵動力。據海關統計,按美元計價,我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21.1%,是2018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也是2011年以來同月最高增速。
  • 外貿增速大超預期,背後有哪些力量在推動?
    中國外貿進出口超預期增長,背後有哪些力量在推動?出口是下半年經濟重要拉動力量按美元計價,11月中國出口當月同比增速創下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的最高紀錄,延續了三季度以來的持續增長態勢,成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復甦的最大亮點。
  • 外貿增速大超預期 背後有哪些力量在推動?
    出口是下半年經濟重要拉動力量按美元計價,11月中國出口當月同比增速創下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的最高紀錄,延續了三季度以來的持續增長態勢,成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復甦的最大亮點。2020年一季度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遭遇了供給停擺,中國外貿受到明顯衝擊。
  • 海外人士關注中國經濟穩步復甦正面「外溢」效應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統籌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成效持續顯現,10月我國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海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社會運行率先恢復,為穩定世界經濟做出重要貢獻,為各國抗擊疫情提供了寶貴經驗。
  • 四季度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加快復甦
    在12月15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從11月的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無論生產還是需求都在穩步回升。」「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總量不斷躍上新臺階。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
  • 外媒:中國經濟持續加速復甦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進一步鞏固
    國際在線專稿:12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當日,《華爾街日報》發文對此進行報導,稱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勢頭強勁。報導稱,11月,中國的經濟活動全面復甦且勢頭強勁,工業生產、投資和消費者支出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進一步鞏固了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
  • 外媒:中國經濟復甦為全球經濟帶來曙光
    10月以來,中國經濟復甦繼續展現良好態勢,為全年經濟增長奠定良好基礎,充分證明了中國的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工作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0月份消費和投資企穩回暖。總的來看,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增長,「六穩」「六保」任務落實成效進一步顯現。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長將比三季度進一步加快。預計後期中國進出口貿易仍然會好於全球整體狀況。這也和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的預測不謀而合。中國何以實現如此驚人的經濟發展呢?美國《外交學者》雜誌稱,除了疫情防控得力之外,還在於中國長期對科技創新和數位化的重視。
  • 經合組織:G20三季度經濟顯現強勁復甦勢頭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巴黎12月14日電(記者劉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4日發布公報說,今年第三季度,二十國集團(G20)經濟顯現強勁復甦勢頭,整體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上漲8.1%,但仍比去年第四季度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下滑2.4%。
  • 中小企業復甦步伐持續加快
    隨著助企紓困政策及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效果顯現,11月份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進一步改善。同時,內外需求持續回暖,中小企業銷售明顯改善,帶動企業補庫存意願增強。專家建議,要繼續聚焦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鼓勵金融企業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同時,幫助中小企業打造解決方案。
  • 新聞縱深|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11月,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12月1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11月份工業服務業繼續回升,投資消費不斷改善,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
  • 「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面對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中國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相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行穩致遠,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泰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顧問、泰國法政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阿頌西表示,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尼泊爾跨喜馬拉雅友誼協會主席拉吉姆表示,中國經受住了疫情考驗,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成績來之不易,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 解放軍報鈞聲: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和力量
    來源標題:解放軍報鈞聲: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和力量 6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滑5.2%,這將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 下半年經濟會否持續復甦?六大關鍵詞預判中國經濟下半場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發布會上表示,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運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態勢。我們對下半年經濟持續復甦是有信心的。同時,經濟回升也是有基礎、有潛力、有條件實現的。GDP:二季度經濟「由負轉正」,傳遞哪些信號?
  • 外媒:消費回升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增強
    11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多家外媒對此進行報導稱,中國消費穩步回升,工業生產和投資增速超過預期,經濟復甦勢頭增強。,10月中國消費加速增長。報導分析,這主要受益於中國「十一」黃金周假期和政府實施的刺激性政策。 文章寫道,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復甦步入正軌,並援引日本野村銀行的預測稱,「到2020年底,預計中國經濟會出現更明顯的復甦,服務業和零售業將穩步增長。」
  • 境外媒體:中國經濟復甦交出優異答卷
    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2月19日報導,中國正以極快的速度復甦,許多經濟指標已經恢復甚至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彭博新聞社稱,中國將成為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增幅約為2%,並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幅將達8.2%。
  • 郭磊:疫後經濟復甦動能強於傳統復甦 七種力量帶動此輪經濟改善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5日,新浪財經2021投資策略會正式開啟,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在策略會上表示,相較於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復甦,當前經濟復甦力度更強。他表示, 疫後經濟復甦和傳統積極復甦不同:所有國家變同周期,共振性更強;絕大部分行業經歷被動出清,整個經濟驅動力量更加多元化;修復更多源於供給約束逐步打開,連續性遠超以往;全球製造業「總供給」緊平衡,疊加不同疫情控制能力下的跨市場再調配效應,使出口需求更剛性;疫苗深度影響經濟預期和修復軌跡。
  •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國際論道)
    新華社記者 邵 瑞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均高於10月增速。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快於前10個月增速;民間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 中行研究院王家強:2021年全球經濟進入弱復甦 低利率仍將持續
    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王家強  12月16日,在和訊網舉辦的第十八屆財經風雲榜銀行峰會上,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家強用三個關鍵詞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趨勢:弱復甦、低利率、新變局。  2008年之前,全球經濟高增長實際是在西方高消費,東方高投資,全球高能耗、高投入的這種粗放式增長背景下形成的。經過危機衝擊,人們日益關注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往這種高增長將無法持續。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坐穩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外媒關注年末中國多項...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均高於10月增速。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快於前10個月增速;民間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