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類作文是中學生作文的常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中學生都寫過親情類作文,或寫母親的慈祥,或寫父親的嚴厲,或寫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互動等等。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中學生並不能寫好這類作文,老生常談,沒血沒肉,打動不了讀者,自然得不了高分。
究其原因,不是情感不夠真摯,而是寫作文的角度出現了問題,往往是選取的材料過於陳舊,寫的時候缺乏細節的描繪,或者說習慣於流水帳式地寫作,沒有把細節放大了寫,不能讓人產生刻骨銘心的印象。
所以我們寫作親情類作文,要選取那些真實且能打動人的材料,扔掉那些不能讓人耳目一新的材料,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曾經打動過自己的材料,而且不要很寬泛地去寫,要注意選擇一個點,一個興奮點,能夠打動自己,也能夠打動讀者的興奮點這個點或是表達喜愛,或是表達厭惡,或是表達高興,或是表達悲傷,都可以。這個點可以是一個難忘的瞬間,也可以是一段感人的對話,甚至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無意識的動作。我們對這個點來精雕細琢,發掘出亮點。
這一個點很重要,我們平時的作文很多時候寫得大而無當,什麼都寫了,但是什麼都沒有寫深寫透寫出彩。與其這樣,我們不如選擇一個點來詳細地寫,運用各種方法技巧來寫好這個點。這樣方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會把親情類作文寫得充滿細節美。
我們寫親情類作文,在主題上往往是讚美親情的美好。這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要看怎麼樣去讚美,是簡簡單單地直接喊口號讚美?還是通過寫人寫事來讚美?顯然,在作文裡直接喊口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也是讓人討厭的,顯得很假很做作,讓人反感。我們應該集中筆墨寫一件事或幾件事來表達讚美的感情,能夠給人一種不著痕跡的感覺,那就很好了。
優秀作文片段賞析:《風中的母親》
冬日的清晨,凜冽的寒風肆意地橫行,冷冷清清的街道上只有零星的幾個行人。我又路過了打著「黑龍江特色早點」牌子的早點攤位,正在炸餈粑的中年女人,一頭長髮在風中凌亂地飄著,她不時地停下來捋一捋頭髮,但是眼睛仍然盯著滾燙的油鍋。幾年來,這一幕幾乎每天都在重複著,但我從來沒有在她那裡買過一塊餈粑、一個油條。
看著她凍得通紅的臉頰,我的心裡很酸很酸,再也忍不住了,怯生生地走進攤位。「媽!」喊出來的時候,我竟然莫名地流下了眼淚。「小輝啊!」媽媽抬頭見到我,有些吃驚地問,「怎麼起這麼早,今天?」我意識到,自己以前匆匆的腳步,對她是多大的傷害。
同樣讚美母親,這位中學生卻說,自己路過母親早點攤時從來不敢與她打招呼,更沒有到攤位前來。還寫道:「從來沒有在她那裡買過一塊餈粑、一個油條。」這樣的情節和細節,讀來令人印象深刻。勤勞的母親為了生活早早地外出擺攤,而我因為內心的虛榮心,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的媽媽是賣早點的,所以幾年了,我都裝作是一個路人,匆匆經過早點攤。因為在寒風中,我看到媽媽的辛勞,觸動了我的內心,於是就走了上去喊了一聲。而媽媽的回答更讓我愧疚,原來媽媽每一天都會注視著我,知道我有意避開早點攤。
這樣表達出來的母愛讓人回味,比那些在作文裡喊口號要強得多,不在一個檔次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