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最美詠雪詞:通篇無雪字,寫盡雪花美,其中名句驚豔時光

2020-12-10 騰訊網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清朝寫詩詞最多的人是乾隆皇帝,勝在量大。

清朝寫詩詞最好的人是納蘭性德,勝在質優。

乾隆皇帝和納蘭性德,都是滿族人,都酷愛漢文化,但是,他們的文學修養卻有著天壤之別。

(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

比如,同樣是詠雪,乾隆皇帝在那首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飛雪》中寫道: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嗯,確實是適合小學生讀。

納蘭性德也有一首詠雪名作,題曰《採桑子·塞上詠雪花》,其詞曰: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性德的這首《採桑子·塞上詠雪花》堪稱詠雪詩詞中的極品佳作,不僅是問鼎清朝,縱觀整個歷史,也絕對是鮮有人能及。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時所作,那是在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十月,23歲的詞人初到塞外,切身感受到塞上的風雪凌冽,遠非中原的溫潤氣候可比,於是有感而發,寫下此詞。

整首詞,沒有一個「雪」字,卻句句都在詠雪,更重要的是,納蘭性德詠雪,不落窠臼,視角新穎,不描寫雪花的輕盈漫舞,不讚美雪花的不畏凌寒,偏偏歌頌雪花的高潔品性。

(納蘭性德:冷處偏佳,不是人間富貴花)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我偏愛雪花,並非源於它漫天飛舞時的輕盈姿態,也不是因為它越寒冷越美麗。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我偏愛雪花,是因為它有人間富貴花無法比擬的高潔之姿。

這裡的「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別有根芽」的意思就是另有原因。「人間富貴花」則是指牡丹或者海棠之類的花。周敦頤《愛蓮說》有言:「牡丹,花之富貴者也。」陸遊亦有詩曰:「何妨海內功名士,共賞人間富貴花。」這兩句是家喻戶曉的名句,流傳度極高,「人間富貴花」現在更是經常被單獨拎出來引用,比喻明豔動人的氣質美女。

(納蘭性德: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謝道韞故去後,又有誰能真正讀懂雪花的漂泊?

此處涉及一個重要典故,《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才女謝道韞曾有詠雪佳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後世常用「詠絮之才」形容才女。

此處不僅僅是用典貼切,同時也是借謝道韞暗喻同為才女的盧氏,表達了他對亡妻的無限思念——只有謝道韞懂雪,只有盧氏懂納蘭。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雪花飄啊飄,看過天涯冷月,聽過胡笳悲鳴,感受過塞外的萬裡西風和浩瀚沙海。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正如著名詞論家林花榭所言,「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這字字句句,都是納蘭性德對自家身世的真實寫照。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就喜歡借詠花來表現自己的品德高潔。

比如,王安石的《梅花》,用梅花的不畏嚴寒、傲雪獨開,比喻自己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

又比如,周敦頤的《愛蓮說》,用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比喻自己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

再比如,陶淵明的《飲酒·秋菊有佳色》,用菊花的隱逸特性,比喻自己隱居終身、不問世事的決心。

「以花自喻」本身並不新鮮,但前人詠的都是真正有生命的花,納蘭性德則不然,他不去詠「人間富貴花」,偏偏詠塞外的雪花,此花非彼花,卻更具高潔品性,對象選擇獨特,蘊含寓意深刻,獨具匠心,千古無二!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李白僅用四十六個字,就寫盡了冬雪的氣勢,堪稱詠雪詞的經典之作
    ——唐 李白《清平樂·畫堂晨起》在他眾多的詠雪詩詞中,這首《清平樂·畫堂晨起》的詠雪詞則別具一格,堪稱是詠雪詞中的經典之作。01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一個「狂」字,即道出了詩人骨子裡的豪放不羈,也寫盡了宇宙之英豪闊邁的俠氣,可謂神來之筆,那個狂墨賦醉詩的詞人形象已然躍然紙上。這真是一場急風驟雪,漫天狂舞的雪花,令天地間一片蒼茫,使人猶如進了一個如神話一般的世界。
  • 納蘭性德最美的一首詞,僅是開篇7字,驚豔世人,句句動人心弦
    只可惜,上天似乎總是對有才之人抱有偏見,自古才子要麼命運多舛,要麼多命不長矣,納蘭性德就是這第二類人。納蘭性德雖然出身名門,但交往不重門第,並且他對朋友極為真誠。他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朋友們的品格和才華,對待愛人他用情極深。或許就是應了那句"情深不壽",31歲的納蘭性德抱病而亡,只留下一部《飲水詞》,被爭相傳唱。他的一生如煙花般燦爛,卻也一樣的短暫。
  • 納蘭性德最美的一首詞,最後2句成經典名句,讀後讓人陶醉
    在眾多清代的詞人中,納蘭性德是最耀眼的一位。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深受康熙帝的賞識,授予他一等侍衛的頭銜,多次隨駕出巡。納蘭性德在事業上突飛猛進,但是他的情感生活卻充滿了悲情主義色彩。納蘭性德的妻子盧氏,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子,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卻妻子亡故,這對納蘭性德的打擊可謂是巨大的,他的悼妻之音,也就在此時響起,悽美哀怨,委婉動人。
  • 納蘭性德最經典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名句,道出愛情最美的樣子
    納蘭性德生於高官之家,但他卻沒能成為一個典型的官二代。納蘭性德自幼熟讀詩書,文採飛揚。他區別於一般的文官武將,他既有斐然的文採,又有著高超的武藝,還有著細膩的心思。 納蘭性德擁有一個短暫的人生,但絲毫不影響其在歷史上留下的完美形象。對於納蘭的才學自然不必多說,納蘭性德留給後人更多的印象,還是其豐富細膩的內心情感。
  • 納蘭性德為初戀寫的肉麻情詞,唯美浪漫,無一愛字卻句句飽含深情
    不過有一個人卻是例外,此人便是納蘭性德。納蘭性德的詞,婉約雋永,很多作品如果不刻意提醒,簡直可以和宋詞相媲美。納蘭詞最美的篇章,是情詞,尤其是關於初戀的懵懂美好的追憶。納蘭性德的初戀,一直是一個謎,每一種猜測都是一段佳話傳奇。其中,清代無名氏曾在筆記中記載:「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 後來這一則記錄的女子就被民間附會為是納蘭性德的表妹。
  •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起句漂亮,落筆驚豔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起句漂亮,落筆驚豔千年文學界,在「不務正業」這件事情上,李煜真的是達到了極致。提到他,很多人最先想起的不是他做皇帝時做了什麼大事,反而是他那三十多首詞作。筆者說僅有三十多首,不清楚是否會有朋友感覺有一些詫異:才那麼點數目嗎?是的!
  • 倉央嘉措這句話堪稱絕美,短短28個字寫盡痴情,至今流傳300多年
    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為他傾覆一生。他是雪域最哀傷的王,苦苦在政治與紅塵中掙扎求索。在歷代達賴喇嘛中,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一位非常獨特而神秘的人物。他是一代達賴,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以情詩聞名於世。
  • 新婚之夜,納蘭性德寫給愛妻的詞,開篇7字讓人讚嘆,驚豔了世人
    納蘭性德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些許悲傷和難過,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可是,卻成了「感性」、「悲傷」、「難過」的代名詞。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能夠與武沾上邊的,都是血氣方剛的存在,可是納蘭性德偏偏將柔情盡徹底。作為康熙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可以說是仕途一路綠燈,當時皇帝遊巡時很多次都帶著他,俗話說「職場得意,情場失意」,納蘭性德在「情」字方面,可以說是付出生命的代價。
  • 納蘭性德的一首詞,筆力遒勁,情感真摯,驚豔了整個深秋
    納蘭性德是清代著名詞人,他22歲賜進士出身,經過選拔而成為康熙皇帝的三等侍衛,後來又升到一等。納蘭是一位出生於宰相家的貴族公子,卻勤奮聰慧,詩詞、書法、射獵等樣樣精通。年輕時的納蘭性格豪邁,十分好客,為了朋友也毫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 滿清詞人納蘭性德,作下一首詩詞,精美絕倫,結尾令人陶醉
    這首詩的通篇都飽含著納蘭性德對於去世亡妻的懷念,這惆悵的措辭,悲傷的語調,無論是在當時那個年代,直到現在這個年代都有很多人為其悲痛不已。這首詩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孤獨與悲涼。這首詩在通篇,作者都在為讀者打造一個意境。而這個意境的關鍵詞就是這個「涼」字,也因為這個字,把全詩的基調奠定了下來。無論是空蕩蕩的房間,還是落敗的夕陽,還有瑟瑟秋風下的蕭蕭黃葉……這些關鍵詞把一篇悲涼落寞的場景描寫的非常到位。
  • 這些驚豔了時光的網紅名句,竟然都是出自蘇軾筆下
    一蓑煙雨任平生」,還有《題西林壁》中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無一例外,都是用最通俗的語言,寫出了最感人肺腑的情愫、最直擊人心的感受、最醍醐灌頂的道理。蘇軾的這種特質,很像現在的網絡寫手,他們都善於一語道破天機,一言驚豔時光。
  • 李煜《長相思》,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仿寫,開篇3字驚豔世人
    其中的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了擬人和名詞連用的表現手法,來表現自己內心的孤寂,這種表現手法為後來很多詩人借鑑。比如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就在名詞的使用和堆砌上和李煜詩中的經典之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將詞人心中孤寂冷清之感描寫的淋漓盡致。
  • 納蘭性德寫下最深情的詩詞,開篇讓人淚目,也驚豔了世人
    很多人在愛情中享受其中的美妙和美好,而有人卻為了愛情傷神,日夜流淚。關於愛情的詩詞作品有很多,而納蘭性德的一部作品是很驚豔的,被後世人叫做美好愛情的作品。這部作品叫《畫堂春》,這是一個經典的愛情的作品,是詞人追憶初戀愛人的作品,也是他對於愛情的堅定和執著。
  • 納蘭佳句驚豔女孩名,簡直是絕美傾心
    《納蘭詞》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雖然其詩詞大多都是痛徹肺腑,哀感頑豔的類型,但是其情真意切也打動了很多人,也正是這份真摯的情感驚豔了很多人,讓其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因此,從中為孩子起名,絲毫不遜色唐詩宋詞,也平添了幾分清新脫俗之感。
  • 一首比較冷門的詞,但一開篇就令人驚豔,通篇美得猶如一幅山水畫
    趙秉文,字周臣,號閒閒居士,元朝著名的學者、文學家、詩人、詞人;儘管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並不多,但是很多的作品那又是別具一格,寫得極為唯美,這首《青杏兒·風雨替花愁》那就是一首很經典的作品,通篇風格清新,明白如話,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把春天獨特的美景,還有自己對於春色的讚美,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使得這首詞處處與眾不同。
  • 納蘭性德的邊關思鄉詞,卻寫盡了男兒慷慨報國之志,堪稱千古佳作
    納蘭性德何許人,怕是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就會讓你聯想到,會是什麼樣的人,能有這麼驚豔的詩詞。是翩翩公子?是落落狂生?是楞枷山下一襲素衣的參禪隱士?我想說,你想他是誰,他便就是誰把。每個愛讀納蘭詞的蘭迷們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納蘭容若。比起「性德」或許連他自己都更喜歡自己的「容若」的名字。跟他的詩詞一樣的美好。
  • 納蘭性德的春詞名句:春情梨花薄,夕陽何事近黃昏
    清朝納蘭性德《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初衣解詩:納蘭性德留下的詞作裡,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有些字句會經常重複使用,比如「春日」,比如「黃昏」,又比如「迴廊」,當然最著名的就是「梨花」。為什麼納蘭性德不寫桃花薄?自古桃花美人都是一起的。這是納蘭性德的哀傷,十二首梨花詞,「星前月底,魂在梨花。」」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又是梨花欲謝。」「為梨花,深掩重門。」第一:納蘭性德喜歡梨花,但喜歡的前提,是他在短暫的生涯,曾經和梨花朝夕共處。
  • 「千年一個」納蘭性德:傷心深處是痴情
    大清朝的御前侍衛;唐宋後800年第一文人;是公子,也是素人;他是納蘭性德,字容若,一個流著葉赫那拉氏家族血液的滿族正黃旗子弟。 他身處鼎食鳴鐘之家,卻有一肚傷心,都寫在了詞裡。納蘭性德的青春裡,也有初戀。相傳,那個初戀女子是納蘭性德的表妹——納喇惠兒,她正值豆蔻年華。她幼小無父無母,被寄養在納蘭家,和納蘭性德,一起長大,一起玩耍。他和她,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納喇惠兒十五歲那年,被迫選秀入宮。有情人,成了兩地相隔,一個在宮內,一個在宮外。
  • 宋朝一位小詩人寫了一首詩,不僅成全了梅花,通篇還美得令人驚豔
    張嵲,字巨山,宋朝詩人、文字家、思想家;儘管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多,但是每一首都是精品之作,這首《墨梅》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通篇寫得極為細膩,詩人通過一種極為生動的口吻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梅花,從而不僅成全了梅花,通篇還美得令人驚豔,所以如此唯美的一首作品,那自然也是不容錯過。
  • 納蘭性德一首經典《浣溪沙》,14字道出無數人的心聲,讀之落淚
    下片3句,短短21字,將一生的悲歡離合都囊括了進去,讀來令人慨嘆不已。當然,不只為納蘭,也為我們曾經歷過的種種。每一個有過去的人,每一個有往事的人,每一個曾走過坎坷的人,或許都有這麼一個時刻。《浣溪沙》清·納蘭性德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納蘭詞很美,他的用語與構境,都有一種獨特的悽清的美:「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