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人陸遊《釵頭鳳》裡的「紅酥手」縈繞在世人腦中千百年了,很多人都想一探究竟:「紅酥手」到底指的是什麼?
其實關於這個答案,一直就有3種:一是紹興有名的點心叫佛手酥;二是陸遊結髮妻子唐婉白裡透紅的酥手;三是陸遊的一語雙關。您贊成哪種呢?
重溫陸遊《釵頭鳳.紅酥手》
鈺姐認為,若要了解」紅酥手「則要先了解《釵頭鳳》全詞,我們來大致重溫一下這首千古絕唱。記得很小時侯就能吟誦這首《釵頭鳳》,不僅因為其朗朗上口、意境斐然,更被陸唐二人的忠貞愛情觸動至深。
《釵頭鳳·紅酥手》陸遊 〔宋代〕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滿黃縢酒的杯子。春色蕩漾著滿城,而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多麼可惡,將歡情吹得那樣稀薄。滿酒杯像是一杯憂愁的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如今遙想當初,只能感嘆:錯,錯,錯!
美麗的春景依然如舊,只是人卻受盡相思憔悴消瘦。淚水洗盡臉上胭脂紅,又把薄綢手帕全都溼透。滿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靜空曠、灑滿清冷的池塘樓閣上。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但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如今遙想當初,只能感嘆:莫,莫,莫!
再次重溫這首詞,感覺字字涕淚,句句誅心,傷感之情噴湧而出,陸唐二人的愛情悲劇再次將這首千古絕唱推進我們心坎。
陸唐二人本為琴瑟和鳴的恩愛夫妻,奈何陸母強勢,恐陸遊兒女情長荒廢學業,以致遷怒唐琬,不到三年棒打鴛鴦,陸唐被迫分開,各自另娶他嫁。7年後兩人相遇再現沈園,見人感事,相思之切與眷戀之深於《釵頭鳳》裡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紅酥手」究竟指什麼?
一說:唐婉白裡透紅的酥手
透過陸遊的撫今追昔,憶起與唐婉偕遊沈園的美好情景「紅酥手,黃縢酒。滿園春色宮牆柳」,這是一幅春日夫妻把酒看園的廣闊深遠的背景圖,由唐琬紅潤的手臂、黃封的縢酒以及碧綠的柳色等元素構成,讓這幅圖有了更為靈動和明豔的色彩感,讓人無限神往。
所以,這裡不能看出「紅酥手」指的是唐婉為陸遊殷勤把酒換盞時的美麗姿態,體現在手臂上是白裡透紅,非常誘人。即便相隔數年仍然縈繞在陸遊腦海,同時還說明了唐婉的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內在美。當然從側面看出了恩愛夫妻的柔情蜜意和婚後生活的幸福美滿。
二說:紹興有名點心佛手酥
這種說法也頗有幾分道理。當年陸母棒打鴛鴦致二人分開後,都各自婚嫁。陸母給兒子娶妻王氏,唐婉改嫁「同郡宗子」趙士程,自此兩人再無交集。
即便7年後陸唐二人(唐有偕夫)沈園重逢,唐婉安排酒餚,聊表對陸遊的撫慰之情,各自成家的兩人也不可能有親密舉動,畢竟在那樣年代宗制禮法森嚴,即便在陸遊詩詞裡更不可能寫得過於露骨明顯,如果指的是唐琬白裡透紅的玉臂,難免會落人口實。
當時的南宋以紹興為陪都,黃縢酒是紹興的美酒,並以黃紙為封。古代宴請等自然少不了各種糕點,因此與之有關的還有一種紹興的點心叫「佛手酥」。佛手酥是一種特色小吃,酥點,色微黃,形如佛手果,皮酥餡香甜。造型美觀,形態逼真,口感酥脆綿甜。
而在古代如此有酥有酒,才堪稱完美。因此,「紅酥手」被理解成一種點心,也不無道理。
三說:一語雙關
《釵頭鳳.紅酥手》裡有幾處一語雙關,比如「東風」喻指的是陸遊之母,東風惡當然就是說陸遊母親對兩人棒打鴛鴦,是陸唐二人愛情悲劇的關鍵所在。同時陸遊悔恨自己當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終與婦訣,或者是對尊者壓迫行為的否定以及對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否定,詞中沒有明說,也不便明說。
那是為什麼呢?陸遊非常孝順,寧願遵長者意而犧牲自己的愛情,古代人對父母無條件的遵從與現代則不同,即便內心有諸多不滿也只能在詩詞中隱晦的表達。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有「媽寶男」之嫌,但在古代就是常態。
所以,也就不難理詞中的「紅酥手」也是一語雙關了,既指唐婉白裡透紅的嫩手,也可能指紹興的點心佛手酥。也可這麼理解,表面指酥實則指人,是陸遊對年輕溫婉貌美的唐琬的相思。因為再見唐琬時「人空瘦」,愛人已經憔悴消瘦,今非昔比,兩相呼應,更見悽悲,原來這磨人的相思竟能如此的摧毀一個人。
結語
綜上,我認為「紅酥手」是一語雙關,主要是指貌美溫婉的唐婉,其次才是指紹興名點佛手酥。還有陸遊《釵頭鳳》實為難得的千古絕唱,值得欣賞。
大家怎麼認為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