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大唐為何崇尚劍?

2020-12-24 枕夢子

酒入豪腸,七分月光,三分劍氣,繡口一吐,半個盛唐。余光中在《尋李白》中的詩句傳誦經久,勾畫出酒香豪邁,縱橫捭闔的盛世闊景。

唐朝是大開大合,兼容並包,政治融合的時代,「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劍作為一種文化意象,以獨立的姿態橫亙在這個時期,古往今來的盛世繁華,離不開酒酣胸膽,少不得月光繁錦,缺不得才子狂狷,但是何以大唐一柄清傲鐵劍,孤凜修俊,在唐朝舞臺天地?

李白舞劍

一 、劍身的實用價值

起於軒轅,興於大唐,我國早在《黃帝本紀》中有關於劍的記載,「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銅劍銘文,符合我們對於劍的想像,但是考慮到上古時期的冶煉技術等,只可判斷當時出現的是劍的概念,為廣泛意義上的武器。

《禮記》中記載,商朝已經產生了劍,但是劍身長為十餘釐米。形制上與匕首的作用相似。商朝中後期產生的劍,矛頭與匕首相結合衍生出雙刃的劍, 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劍的產生均是作為冷兵器發揮攻擊防禦作用的產物。

自秦至漢,關於劍器的選擇與佩戴裝飾也逐漸衍生成一套標準,反映當時的身份等級制度與權利體系。

按照人的形貌大小,劍從最初的短小精悍,逐漸演變為長劍在身,在著名的荊軻刺秦的記載中,荊軻將魚腸劍淬毒藏於圖卷中,行刺中以短劍擲秦王,陷於銅柱,由此可見當時劍的形式與我們現在理解中的長劍並非一致。

但是劍的規是逐漸發展的過程。《史記》記載,秦代的劍已經長達90釐米,比如秦始皇的佩劍達7尺,約1.46米,也正是因為佩劍的長度導致秦王在遇到刺殺時,一下難以抽出劍身。由此劍作為具備防身軍用的武器不斷進行演變,逐漸適應實用及裝飾兩個方面的要求。

劍作為兵器,在作戰過程中具有「劈、砍、刺、壓、格、洗」等一系列劍術招式。

大唐疆域遼闊,民族融合,加上對外疆土擴張,抵禦外敵的政策與兼容並包的民族氣魄吸引了一大批壯志豪情的文人武士,行走於山川或徵戰於疆場,近身攜帶劍作為防禦的武器,已成為拒敵於外,護衛自身的表徵。

荊軻刺秦王

二、劍道推波助瀾

唐朝尚劍離不開皇室對於道家的推崇與宣傳。司馬遷將「論劍」提高到「與道同符」的標準,提出不具備「信廉仁勇」等品質的人,不足以談論劍道與兵法,這個道理與談論道法是一樣的,談論劍道對內可以治身,對外可以應對外界的憂患,君子的道德修養與之相通。

在道家風氣盛行的時期,傳經頌道以及變法施咒的道家子弟手中持有一柄清冷長劍,對內修身,對外匡扶正義,斬妖除魔。

此外劍氣所指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高尚品格,經過道家的傳承與發展,結合皇室的推動,劍所表徵的正義與卓絕迅速融合到個人的劍身與修養的那個中去。

「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崇尚無為而治,借著修行以參禪悟道,大家渴望修煉成仙,超凡脫俗。道家的文化裡包含著入世大展鴻圖,仗劍天涯的人格理想,又兼具出淤泥而不染,兩袖清風,不理塵世的灑脫不羈。

道者形象

寬袖衣衫,長劍在身,道者玄妙形象在盛唐時期廣受推崇,成為文人武者競相追尋的。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唐代「詩仙」李白一生好酒,長身翩躚,劍術精湛。「萬裡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 ,「我家青幹劍,操割有餘聞」,一聲「青蓮居士」「謫仙人」其中寄託的也是道家出世,不與俗塵的清雅與傲然。

古往今來的帝王君主莫不追尋長壽與成仙,大唐盛世下,眼觀四海昇平,狼煙暫平,君王更是將從事修仙之道的術士推崇到極高的地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道家以劍為法器,一榮俱榮,作為本土宗教,盛唐時期尚劍習俗更為濃厚。

李白

三、舞劍盛行不衰

隨著疆域的開闢,至唐朝時期,劍從最初的兵器形態在戰爭中的作戰價值降低,伴之而起的是其禮儀及藝術意義的提升。唐朝文化的多元性催生出文藝的大繁榮。

唐玄宗時期興建「梨園」,創辦「教坊」,從西胡歌舞到越南音樂,梨園弟子八千,音樂舞蹈發展盛極一時,其中劍舞藝術更是技藝純青,廣受追捧。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作為觀賞的藝人劍舞,在矯若遊龍,騰蛟起鳳,氣勢恢宏的招式中來回變換,自由穿梭,以其渾然天成,飄逸霸氣引得眾人爭相稱讚,拍手稱好。

相傳張旭在觀看完劍舞之後,反省參悟,切磋琢磨,創出起承轉合酣暢淋漓的張旭狂草。也正是劍舞藝術將劍的護衛效果由男性武將轉向女性。

公孫氏舞劍

大唐是包容的朝代,男女的社會地位較之明清有更大的平等,「先帝十女把錢人,公孫劍起初第一」女性獲取更大的社會主動性之後將舞蹈藝術與劍術藝術相結合,將具備盛世氣勢及舞蹈之美的打過太毒展現的淋漓盡致。

到得明清時期,為加強中央皇權,推行「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思想,女性被徹底壓迫到極低的社會地位,此外宋朝家國飄零,版圖蠶食,對內削弱兵權,對外求和政策,導致武將弱化,佩劍氣勢相較大唐去之甚遠。

除了藝人劍舞之外,軍營中的劍舞同樣興盛。軍隊中犒賞三軍將士,用戰鼓做伴,配之以軍號。

《劍器詞》:「聖朝能用將,破敵速如神。掉劍龍纏臂,開旗火滿身」; 「今朝重起舞,記得戰酣時」……軍隊的劍舞更多賦予作戰的技術及豪邁,為振奮三軍將士的雄心壯志,鼓舞士氣增添勁頭。

在文總是起「李白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裴旻身經百戰,縱橫疆場,王維的詩句道出將軍劍術高超,更稱讚將士為國殺敵的英雄功績。

劍舞除了藝人、將士之外,唐朝尚劍更多的為文人所推動。朝代發展講究「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但是盛唐時期的文人尚劍之風。

唐朝長劍

一方面源於道家文化的出世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劍本身的象徵意義,君子高潔,錚錚鐵骨,志向遠大,此外還有文人希望報效國家,一展胸中才華,同仇敵愾的個人情感寄託。

詩人寫詩是直接用文字戰士自己的內心情感,但是佩劍確是多以劍明志,像李白「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詩聖杜甫年少時「拔劍欲與龍虎鬥」;曾參「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唐人尚劍更多了一層文人情感寄託及託物言志的精神取向。

劍舞藝術離不開道家的劍道並行,道家藉助劍施道布法,人們相信道家子弟手中一柄長劍可以通天徹地,降妖除魔。

尚劍思想迅速傳播,「劍人合一」「劍樂雙舞」等概念拔地而起。富有想像力的文人甚至將劍作為自己修行以及生活的陪伴者,認為劍富有靈性,衍生出「劍魂」「劍魄」「劍靈」等意象,將劍作為有生命意義及人格精神的存在。

「劍在人在,劍亡人亡」的修煉思想滲透其中。幹將莫邪,魚腸七星等寶劍名稱作為自己佩劍獨一無二的標誌。有的統治者為了練成寶劍,甚至要以生人獻祭。

寶刀配英雄的思想在寶劍配英雄中同樣適用,寶劍象徵了權利與等級。中國古代歷史中,青龍偃月刀、雌雄雙股劍、劍等等富有名氣的兵器都歸屬於一個主人,兵刃也隨著歷史人物的興衰留下經久不息的佳話。

幹將莫邪鑄劍

四、劍的身份象徵

像日本武士佩刀,刀的裝飾材質象徵著不同的身份地位。西周時期有「虎賁之士說劍」的說法,到春秋時期冶劍技術開始發展,秦漢時期根據劍身長短,劍的規格裝飾等衍生出身份地位的佩劍裝飾。

唐朝時期,劍作為一種象徵,雖然上至天子,下至平民均盛行佩劍,但是其中亦有明確的身份權利的表徵意義。

明清時期,有欽差大臣帶著「尚方寶劍」巡視四方,劍斬不法之徒。尚方寶劍,劍鋒銳利,冷冽無私,不單單是護身的法器,更是皇帝權威的象徵。

《杜陽雜編》中記載唐德宗佩戴火精劍的典故:「其國有山,方數百裡,出神鐵。其山有毒,不可採取。若中國之君有道,神鐵則自流煉之為劍,必多靈異。」表述只要中國國君是明君,神鐵便會自己形成寶劍,在此寶劍更是明德聖君的象徵。

唐人尚劍,唐劍多出自名家之手,像流傳至今的龍泉寶劍,匠人名作,一劍難求。唐人佩劍則具有悲天憫人的時代氣息,潛藏著文人將士為國為家、施展才華的豪情壯志。

龍泉寶劍

經濟的大繁榮,政治的相對安定,文化的兼容並包催生了劍舞藝術的發展,為剛柔並濟的劍道傳承大開門路。

20世紀90年代以來,「香港回歸劍」「澳門回歸劍」「千年龍劍」等中華寶劍隨著歷史大事記誕世,更是象徵揚我國威,不可冒犯的國家品格,尚劍是昔日唐朝的特色,更是當今國人選擇,傳統劍文化將蘊含大國品質不斷綻放光彩。

相關焦點

  • 人民海軍的授劍儀式為何使用漢劍而非唐刀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強漢盛唐威服四海,以致於後世之君以使國威遠邁漢唐為無上榮耀。漢劍、唐刀也可以被視為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刀劍。那麼為什麼人民海軍授劍儀式上使用是漢劍而非唐刀呢?唐刀實際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唐刀其實並不是某一種刀具的名稱,而是隋唐時代四種刀具的統稱。《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為何要讓尉遲恭拿劍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
    讓尉遲敬德拿劍去請,是秦王在向房、杜表明:已經下定決心要動刀子去解決問題了。而這個決心,也一直是房、杜謀劃的,但李世民一直不予採納。秦王之劍,可不像如今有些大師,把自己的花拳吹成「祖傳殺人技」。結果一拿出來,就丟人現眼、盡惹來笑話。
  • 為何中國海軍的佩劍是漢劍,而不是唐刀呢?唐刀不好嗎?
    「深藍之劍」是我國海軍的授劍,能擁有此劍者可以說就擁有了海軍的最高榮譽,有13名艦長政委就曾被授予「深藍之劍」,而每一把劍刃上都會刻有被授予人的姓名,因此每一把「深藍之劍」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古以來都會有給軍官授予劍的儀式,主要是用於激勵軍人的榮譽感,而海軍的授劍儀式,最早的就是1805年英國為海軍設計的標準佩劍,自此,海軍授劍儀式就此開始流行起來了,那時各國海軍的佩劍幾乎都是西洋劍的風格。但隨著時代不斷地發展,各國海軍的授劍儀式也發生了變化,而是開始融入本國民族特色。
  • 夢幻西遊:玩家打造劍俠客五開,開啟情懷之旅,大唐變「香餑餑」
    在夢幻西遊裡面,劍俠客造型一直受到大家的熱捧,他那帥氣的造型早已深入人心。如今夢幻裡面五開玩家越來越多,各種大秒固傷隊伍橫行,而劍俠客造型的角色因為門派的問題選擇的玩家並不多,不過也有一些熱衷劍俠客的玩家,他們直接打造五開劍俠客的隊伍,美其名曰「開啟懷舊之旅」,大唐官府這個門派也因此變成了「香餑餑」。
  • 劍是兵器之王,為何以劍聞名的「劍聖」卻鮮為人知?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唐代有「三絕」: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可見,裴旻是以劍術聞名的。 裴旻的劍術有多厲害呢? 書中寫道: 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 意思是說,裴旻一下子將劍拋得老高,然後不慌不忙,緩緩引手,劍身不偏不倚就落入了劍鞘中了。周圍的人無不感到脊背發涼,畫聖吳道子趁勢在天宮寺的牆壁上落畫,超出了任何時期的水平。
  • 劍…劍…劍…劍帝的劍如何選擇?
    為何目標已經沒有士兵,英雄血量不足4000,我一發AOE跳出數字5000沒有打死?現在你應該明白了。 我們先來對比下三把劍的滿級屬性和特效:首次瞬身的位置要求貼近敵方攻擊的範圍邊緣(最好有清風、露娜、奧瓜、小艾等提速),甚至要冒險瞬身貼臉,以確保瞬身的後續回合能直突敵陣的中心位置,利用冥皇劍先行打出一段傷害,並搏一次嗜血劍的首次固傷特效,之後利用劍氣,再次對敵陣造成一次範圍傷害,同時第二次等待嗜血劍的固傷特效,而後尋求位置釋放鬼炎斬或零式風暴,第三次等待嗜血劍的固傷特效。
  • 華山論劍並非比劍,「劍」字有何含義?為何不是別的兵器?
    有朋友問,《射鵰英雄傳》中,五絕沒人用劍,為何「華山論劍」還稱之為「論劍」?話說當年《九陰真經》橫空出世,在江湖上掀起了無數腥風血雨,眾多英雄好漢因此喪命,後來事情越鬧越大,連一些江湖上的成名高手也被捲入其中,最後五大高手相約於華山之巔比武論劍,因此稱之為「華山論劍」。
  • 給玩家發地皮、建樓市 「花與劍」鬥膽重建唐朝紅樓盛世?
    隋朝末年,皇帝無道、昏庸奢靡,有李氏興仁義之兵擔社稷之重,終得四海清平,是為大唐。花兒與少年郎們初入江湖,便是這兩朝相交之亂世,所幸與秦王李世民相識,共保大唐江山穩固。
  • 執劍軒轅,共意山海《神都夜行錄》x《軒轅劍天之痕》聯動將啟!
    在軒轅劍系列十二部正作中,《軒轅劍叄外傳:天之痕》是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其畫面風格、故事劇情、遊戲機制和背景音樂無不給玩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年後,《軒轅劍天之痕》帶來的感動仍縈繞在一代人心中,而與《神都夜行錄》的聯動,為降妖師們帶來了又一次執劍軒轅、共意山海的寶貴機會。11月12日,《神都夜行錄》維護更新後,聯動活動將正式開啟。
  • 任飄渺vs慕容煙雨,為何不出劍十二,卻出劍十三?
    原本任飄渺是天下第一劍,但在與慕容煙雨一戰中惜敗,從此天下第一劍易主。不過在粉絲眼中,任飄渺仍然是天下第一。提起與慕容煙雨的一戰,那便不得不說到一件事,那便是為何任縹緲不出劍十二,反而出了臨時頓悟的劍十三?縹緲劍法無形無相,在《九龍變》時期任飄渺曾自述飄渺劍式「劍八」已得天下第一,「劍九」滅巫教全族。
  • 莊子《說劍》: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卻最能走心入神
    莊子氣定神閒面不改色心不跳,中氣十足,聲如洪鐘:「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於萬千軍中,可取上將首級。你可以隨便叫個人來和我試試。」話是攔路虎,衣服是人毛。莊子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只有豁出去了,用氣勢壓倒對方。趙文王也真被鎮住了,忙連連說:「要專門給先生擺一場隆重的出場儀式,並且要有一定分量的劍士才配得上和您一比高下。」
  • > 神諭之劍
    9377《神諭之劍》現已震撼開啟,超強打擊千人戰場萬人國戰再次呈現!9377《神諭之劍》是一款大型多人在線即時戰鬥網遊,唯美... TAG標籤:神諭之劍發布時間:12-15 作者:9377
  • 秦時明月中那些似劍非劍的兵器,有沒有你喜歡的劍?
    劍可以說是秦時明月的一個標誌!真的可以說是帶了「劍文化」傳播。但是小編覺得有些,秦月中的有些劍,說起來有點牽強……更和其他兵器相似。1、墨梅墨梅與其說是劍,不如說是一把尺。天明答應接衛莊三劍,修復機關無雙,俠道就月兒等等行為表明,他本身就具備這一品質(不排除,燕丹對於荊軻有愧疚)。第二,身為劍聖蓋聶的傳人,沒有劍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找到一把適合一位少年的劍這就很難!因為少年不能有太重的血腥,所以天明的劍沒有劍鋒,沒有劍尖。
  • 劍可以截削刺,為什麼與鬼子肉搏戰時,中國軍人用刀而舍劍?
    在古代的現實生活中,劍不是尋常物品。先秦時期法律規定,只有士以上的階層才有資格佩劍。司馬遷《史記》記載秦王贏政登基只用六個字來描述:「乙酉,王冠,帶劍。」這說明帝王即位時,王冠與寶劍是必須隨身攜帶的,可見劍的重要地位。在戰國時期,劍是價值連城的神物,國家之間經常因為一把劍的歸屬展開惡戰。傳說晉楚曾有一戰就是因為要搶奪泰阿寶劍的所有權。
  • 劍3玩家集合!測試一下這些劍3梗你知道多少
    劍網3作為一個存活了11年的老牌國風武俠遊戲,不僅見證了很多玩家的青春,還衍生出深厚的劍3同人文化,玩家們在通過遊戲聯繫感情之餘,還通過創作劍3同人文化表達自己對劍3的喜愛,很多玩家也因此獲得了多於一般遊戲的樂趣,比如磕CP、翻唱同人曲什麼,甚至這些同人文化還吸引了不少的雲玩家,要知道前幾年
  • 《劍無極限》劍雨第二式,冰之雨殺
    突然蘇念雨低頭看著手中的滅世劍,低聲道:」好兄弟,你說我要不要試一試。翁。滅世劍突然發出一道劍鳴聲。好,那我就去試一試。蘇念雨抬起頭,看著眼前的冰劍,毅然的一步一步的走向巨劍。當,蘇念雨剛走十步的時候,冰劍忽然散發出恐怖的威壓,砰。蘇念雨猶如斷了線的風箏一樣,直接倒飛出去。空中猛地突出一口鮮血。
  • 金閃閃使用乖離劍,必須用鑰匙解鎖,為何要多此一舉?
    為何其他寶具抬手便可射出來,乖離劍卻必須多此一舉呢?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乖離劍作為金閃閃的最強底牌,同樣也是動漫《fate stay night》當中出現過的最強寶具。無論是第四次聖杯戰爭還是第五次聖杯戰爭,金閃閃想要使用乖離劍之前,必須用鑰匙劍來來對乖離劍進行解鎖,方才能將這屆最強寶具取出來。
  • 世界三大奇門刀劍:一種專獵首級,一種最兇,折斷敵劍,撕肉成條
    下面這三種刀劍便是代表,一種專門獵取首級,一種令敵大出血,最後一種最兇惡,折斷敵劍,撕肉成條。坎比蘭刀。16到20世紀婆羅洲一種特有兵器,為達雅克人中的伊班族所使用。長70到110釐米,重0.9到1.6千克。這種刀最早由民答那峨群島上的摩洛人發明,與巴隆刀為同一體系。19世紀,伊班人向馬來西亞的沙勞越擴張領土,在種族衝突中,他們使用了這種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