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想必大家不陌生,現在很多仙俠劇中的妖魔鬼怪很多都是與《山海經》有關的,最為出名的《三生三世枕上書》《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的四海八荒,九尾狐、龍等都是《山海經》中的生物。
《山海經》中記載的異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長相怪異,比如燭龍,鳥的羽毛,狐狸的九尾,山脈般的身軀。
馬面人身的英招,六足四翼沒有面目的帝江,人面九首鳥身的九鳳,四角、人目、彘耳的諸懷,一隻眼睛的一目國,還有身長九寸的小人國......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和普遍的現象叫意象或者預兆,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有特殊的現象發生時或怪物出現時,這是一種預兆,或吉或兇。
《山海經》中認為,異獸出現在人世間也是有預兆的,不好的異獸出現,人世間不是瘟疫就是旱災亦或者戰爭,好的異獸出現就是明主、聖賢等,多餘人物聯繫在一起。
那麼有一個疑問來了,這些上古神話中說的事情,是真是假呢?到底有沒有發生過?
今天我們就列舉一些帶有預兆的異獸,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與傳奇。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百八十裡,曰渾夕之山,無草木,多銅玉。囂水出焉,而西北流注於海。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
肥遺在《山海經》中是很常見的一種異獸,《西山經》《北山經》都是有記載的,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肥遺是蛇的頭,兩個身子,出現的地方就會有大旱。
在民間傳說中,商湯曾經見過肥遺,緊接著商朝連著7年大旱,逼得商湯祭祀求雨,差一點沒把自己獻祭給天神。
後來專家們在研究《山海經》時發現,肥遺就是現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蜻蜓,它與旱災確實有關聯,不是胡說八道。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蜻蜓高,曬得焦」,每年的小暑節氣前後,都會有很多的蜻蜓在田地裡或者山間飛,這就意味著高溫天氣要來了。
由此可見,上古的先民認為肥遺預示著旱災是有依據的,這很可能就是他們經歷了長期觀察後得出的結果,不是憑空捏造的。
《山海經·大荒東經》:"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山海經》中的夔牛是一種能預言風雨的異獸,他有時候也被叫做雷獸。
他像是牛,全身又都是青蒼色的,沒有角,僅有一隻蹄子,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閃耀著光芒,似日月之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它叫夔牛。
夔牛的長相可以說描寫額的很細緻,一看就是古代的傳說,現實生活中根本就沒有,但是,這個時候專家們又來說話了。
夔牛的原型很可能是鱷魚,鱷魚有一個習性,每次在颳風下雨之前,都是喜歡鳴叫的,這正對夔牛的預言,現身就狂風暴雨。
後來在甲骨文中發現,殷商的第一位王的名字就是「夔」,商朝是在東夷的,雷澤又是東夷的核心區域,後來也就稱為「雷獸」了。
這兩種帶有預言色彩的異獸經過了我們的層層分析,可以得知一件事情,《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不一定都是傳說。
這些異獸的特殊能力很大程度上,都是先民通過長期的生活與自然的觀察而得出的,《山海經》這本書的價值不只是神話小說。
《山海經》從問世到現在,一直被很多人當閒暇時刻的課外書,因為裡面的趣味性極強,大家都把它當成了興趣書來讀。
在學校中,甚至一些老師還不讓讀《山海經》,嫌棄它擾亂孩子刻苦用心的學習勁頭,難道老師忘記魯迅文章中提到的,長媽媽給他買的《山海經》了?
《山海經》雖然是以趣味性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背後卻隱藏著真實的歷史故事,我們不能再把《山海經》當做興趣書來讀了。
《山海經》全書三萬一千字,分為十八卷,包括山經五卷,海外經、海內經各四卷,大荒經四卷,另又海內經一卷。
記述了有關遠古時期的天文、地理、神話、巫術、宗教、物產、民俗、醫藥、異國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可謂是中國歷史上一部想像力非凡的百科全書。
中學的語文課本中《水注經》有十幾處都是引用的《山海經》,能進教材的肯定是意義非凡的,《山海經》的記事方式與章法體現了作者嚴謹的態度。
在先秦典籍中,歷來被視為小說家言的《山海經》,唐朝的魏徵在讀過山海經之後,也被它徵服了,並把這本書編寫進了史冊。
眾所周知《山海經》是文言文的形式,讀起來很費勁,好多吃的字都不認識,好多詞語都無法理解,大家別慌,這本《山海經》的節操可是很講究的。
他不僅僅給了你白話文一般的翻譯,而且還給了你注釋與注音,不計其煩的還有古風插畫,最後他還要顧及顏面給了你古風般的封面設計。
不得不說這本《山海經》簡直是太講究了,從裡到外一點縫隙講究的都不放過。重點要提及的就是書中的古風插畫。
一幅幅精美的插畫,每一筆都包含插畫師的情感與心血,而且這個插畫師是一名90後,他以獨特的東方美展現了《山海經》的魅力。
如此優秀的插畫師,如此有魅力的《山海經》,不把它收入囊中簡直是太可惜了。
想了解的朋友,點擊下面的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