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生物
本文不考究,不追根溯源,僅僅出自對各種神話元素的興趣愛好,難免夾帶私設,當個故事也好。
夔牛,它兇嗎?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雲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百裡,以威天下。
也有說法:
夔,神魅也,如龍一足。
流波山異獸夔,它長得壯實,像牛,有一條有力的長尾巴(也可能頭像牛,身子似龍);身體覆蒼青色鱗甲,頭上沒犄角,且腹下只有一條腿,一隻蹄子(確實有些搞笑,它是怎麼保持平衡的?又是怎麼遊泳的?)。
它大約住在海裡,出水必定風來雨往,身上閃耀光芒如日月般奪目,叫聲如雷鳴般響亮,也被稱為雷獸。總之是個很有特色的異獸了。
在《誅仙》裡流波山,夔牛出場便自帶音效:
「一聲長嘯,如龍吟一般,直上天,聲動四野。隱隱雷聲,隆隆作響,仿佛是來自大海深處。」
還挾風攜雨。
其長相就是:
牛身無角,肚中有一足,似人獨腳戲。外表兇悍之下,還有絲絲滑稽與可愛。
兇惡嗎?沒看出來。
大概人們不喜歡它出來,一露面就狂風暴雨無法控制。遠遠沒有供奉應龍圖騰來得方便。想當初,赤水女子都被嫌棄,更何況長得怪模怪樣的夔牛。
雖然它不是瑞獸,但也不是惡獸;或許它脾氣不好,但也沒什麼傷人的故事(也沒有吃人的傳說);它伴隨風雨出場,但它住在遠海之中。(神話時代也少有凡人入深海,也沒那個技術吧)
然而就是這麼略顯無害的夔牛,在各種故事裡反倒都因為它的特異之處,被殺之取材,被困之取血,被獻之取魂。
《山海經》裡,黃帝伐蚩尤,九天玄女就指示黃帝,取夔牛之皮製鼓,取其骨做槌;一震鼓聲響徹五百裡,連震響徹三千裡;可以威懾天下,可以鼓舞士氣,可以震懾敵人!(哪都有九天玄女的事)
《誅仙》裡,因鬼先生指引,夔牛被鬼王宗宗主萬人往以伏龍鼎所擒,用以獻祭四靈血陣,就因為它是兇獸。
《鬥羅大陸》裡有十萬年魂獸-天青牛蟒大明,其形象也很似以夔牛為原型(牛首蛇身)。最終也是獻祭主角,做了好一把助力!不也是因為它是魂獸麼。
反倒是《古劍》咕嚕灣裡的夔牛,這個形象就可愛得多(瞧瞧那呼呼啦啦舞!),整個族群都傻傻呼呼。也盼望著它們傻獸有傻福,一輩子平平安安。
在文學作品裡,夔牛也多次出場。
《莊子》秋水篇寓言: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夔牛處於羨慕鏈的最下端,因為它只有一足(=ω`=)。
其實這個故事講的是保持天性,要追求心靈自由。有此心胸,大事可成。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中,魯哀公與孔子對話也提及夔牛,魯哀公原本好奇夔是否只有一隻腳,孔子卻玄而又玄引到誠信的話題。┐(д`)┌
夔牛之能力,無非與水有關,挾帶風雨之勢,雷鳴電閃。說多強大那就談不上了。也難怪總被人盯上,被迫或被主動地為各個梟雄反派與正義主角做輸出貢獻。
圖片源自網絡,本文獨家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