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有4樣私人用品,曾因羞澀藏於閨中,現很常見滿大街都是

2020-12-16 老杜通文史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古代作為封建社會,當時男尊女卑風俗極其嚴重,一般都是男人當家做主,而女人連話語權都沒有,大到終身大事,小到飲食起居,這些通通都要聽從男人安排,並小心翼翼的過完一生。

古時有這樣一句話:「男女授受不親」,在封建時代哪怕你多看對方一眼都是不被允許的,更別說她們的私人用品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古代女子的4樣私人用品,曾「羞於見人」,而現在滿大街都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肚兜,古代女人用的肚兜,就相當於是我們現代人用的胸罩。男人女人生理結構不同,所以當時女人們都會用肚兜來遮擋私密部位。

到了現代基本沒有女人再用肚兜遮羞,隨著生活條件變好,就連各種物品也在慢慢升級更新換代,所以作為現代的胸罩就代替了古代人的肚兜。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在古代肚兜不像現代的內衣一樣,有專賣店隨便到商場挑選就能買到,在古代內衣乃是私人最私密的物品,別說買不到就連拿出去洗都不行,而且如果被發現,女人會受到重罰。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古代的衛生巾,大姨媽是每個女人一生都要經歷的事情,而大姨媽來臨時就要用到衛生用品,在原始時期和奴隸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出布和紙,所以當時女人都會用乾草樹葉來解決衛生問題,後來到了封建時期就有了棉花和草木灰,慢慢人們又發明了例假帶,慢慢演變成如今的衛生巾。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封建時期女子來大姨媽,只有自己的母親知道,作為父親基本對此事都不清楚,當時例假帶都是縫製而成的所以不能用一次就扔,只能髒了洗乾淨再接著用。

古代的例假帶和肚兜一樣,都不是隨便就能買到的,一般都是由母親手工縫製,而且不得買賣,會被人說成傷風敗俗。

坐便器,封建時期管坐便器叫便盆,她是女子私人如廁的用品。不過在當時能用坐便器的幾乎都是大戶人家。像那種小門小戶的女子根本沒條件和資格去享受這些東西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澡盆,洗澡本身就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除了皇宮的娘娘們一般家庭的女子洗澡都是自己完成,如果在人在旁邊肯定會十分尷尬並且感到不好意思。

古代女子洗澡都是用非常大的澡盆洗,就像現代用的浴缸一樣,只不過古代的澡盆比浴缸深很多,有條件的家庭會有幾個丫環伺候洗澡,沒條件的只能自己完成。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隨著時代不斷更新變換,女人們的地位和各種規矩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男尊女卑現在男女平等,以前不能見光的東西,現在也成了見怪不怪很常見的東西,這也要感謝我們的祖祖輩輩,是他們的智慧才讓我們過上如此幸福便利的生活。

你對古代封建社會有什麼看法嗎?歡迎留言評論。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古代女子有4樣私密用品,每件都曾羞於見人,如今不再是稀奇物
    1.古代女子的私密物件古代的女子最注重的就是貞潔了,別說和男子摟摟抱抱,就連私下見個面都是有辱門風的,更別說什麼把自己的私人物件贈予男人了,今天想跟大家一起探討的是古代女子所用的4件私人物品,這4件私人物品每一件都是羞於見人的,這4件私人物品,在我們如今看來並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
  • 古代女子擁有4件秘寶,每件都羞於見人,只有丈夫可以看到
    這個發展過程經歷了幾千年,就在女性地位最卑微的時期,她們在生活上受到了很多的限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女子擁有很多的私人物品,基本都只有自己的丈夫可以見,其他人都不能見。有4件物品最為突出,讓我們共同來了解。
  • 中國古代服飾有多美,古代女子如何穿衣時尚搭配?種類滿目琳琅
    當今社會,想來大家都應該看過很多古裝劇,想《大明風華》、《如懿傳》等等,廣受大家喜愛。除了精彩的劇情外,裡面那華麗大方,滿目琳琅女性衣服也給觀看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現如今,各種古風服飾也在慢慢形成潮流,相信大家也經常看到很多女生都穿著漢服等古風附屬出現在大街上。
  • 在中國古代,女子日常喜歡佩戴的裝飾品,有哪些呢?
    耳墜耳墜不像項鍊那樣,有可能會被衣服遮擋到,耳墜和髮飾。頭飾是古代衣服飾品中最顯露在外面最顯眼的飾品,而且古代的長裙,加上比較高水平位的髮飾頭飾和耳墜,把人們的關注的重點都集中在了人的上半部分,使得穿漢服長裙的女性看起來就更,身材挺拔修長。
  • 日本滿大街的漢字 為何中國人基本上都看不懂?
    日本滿大街的漢字 為何中國人基本上都看不懂? 全世界除了中國,其實還有很多國家至今都保留漢字。這當中就包括日本,但是很多人去日本旅遊,發現街上的漢字他們基本上都看不懂,這是什麼原因呢?
  • 古代的男子,為何都喜歡娶15歲以下的女子,原來裡面藏有「貓膩」
    在古代常常出現「老少配」的情況,年齡的差距,給兩人造成了巨大的鴻溝,婚後生活也往往不幸,最慘的還是那些年輕貌美的女性。可以說,古代男子非常偏愛娶十四五歲的姑娘,也有大量女子在此時就已經出嫁,為什麼古代男子專挑這麼年輕的女子,等到十七八歲,或者上了二十歲再娶不行嗎?這麼著急,究竟是為了什麼,還是說這裡面另有隱情?
  • 細數古代的定情之物,都分別有這樣一些寓意,大家知道嗎?
    在古代,我們古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兩家相看完畢就可以成親了。但是,對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怎麼可能會聽從自己父母的,所以在年少的時候就有很多在私底下互贈定情信物,而中國人說話都是隱喻的,而且性格非常內斂,就會產生很多定情信物,當然這裡面的定情信物也分為好多種。
  • 古代女人的4件秘寶,件件都羞於見人,有一件父親都不能看
    三從四德說明女子要以丈夫和兒子為天的地位。除了三從四德,古代女性的4件秘寶,每一件都不能見人,不過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已經不是稀罕的事情。1. 澡盆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女性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不過隨著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到來,女性的地位漸漸變得越來越低下。
  •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古代女子的別稱有很多,主要有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羶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
  • 古代女子裝扮頭髮都會用什麼髮飾?
    古人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道理,通常都不會去剪頭髮,頭髮也就越來越長。男子一般都是把頭髮豎起來,並不需要帶什麼髮飾,女子則不同,在不同朝代會梳不同的髮型,髮飾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通常的髮飾有:笄、簪、釵、櫛、步搖、華勝、點翠、鳳冠等。
  • 我國古代有名的「午瑞圖」,很多畫家都曾創作過,一起來欣賞
    我國古代有名的"午瑞圖",很多畫家都曾創作過,一起來欣賞 我國傳統節日,端午除了紀念屈原外,還有祛毒迎祥瑞的傳統,歷代畫家筆下多見午瑞圖。最早可追溯自宋代,明清時期,"午瑞圖"創作進入高峰期,文人畫家與宮廷畫家都曾進行"午瑞圖"創作。
  • 古代女子衣服有深V領,還能半袒胸乳?別驚訝,這都是日常穿搭
    文丨木木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封建社會有嚴重的禮樂教條,尤其是對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穿衣打扮方面,女子的身體更是不可以被他人看到,尤其是腳,被除了丈夫之外的男人看到是極大的罪過,更是產生了纏足的畸形審美。
  • 中國古代女子髮型變遷史,日本女子原來仿的這個朝代?
    溫庭筠的這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鮮明的描寫了古代女子精心化妝的過程。在中國古代,人們十分看重毛髮,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除非極特殊的情況,一般人是不會去剪自己的頭髮的。而女子對於頭髮更為看重,髮型以及髮飾對她們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妝容。
  • 生活中常見的4樣東西,很多人以為是外國引入,其實是中國人創造
    很多年輕人都以使用外國貨為榮,但由於當時有機會出國的人比較少,所以也因此鬧出了不少笑話。 實際上在現代社會中,也有一部分人會錯誤的認為,大家平時使用的很多東西都是外國貨。生活中常見的這4樣東西,很多人以為是外國引入,其實是中國人創造。
  • 古代最浪漫的愛情信物,傳情又安神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句話,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其中還有兩句「寶馬雕車香滿路」,「笑語盈盈暗香去」,描寫的便是古代盛裝麗人香氣襲人的場景。香囊,從古流傳至今的迷人氣息,不僅能鎮定心神,撫慰心靈,還是古代最浪漫的愛情信物!
  • 丁真火到日本,韓國網友卻說滿大街都有的臉,中國網友回擊亮了!
    令大家沒想到的是,這幾天就連日本和韓國等國外很多電視臺也相繼對丁真進行了誇讚,不少日本妹子表示希望有機會可以來理塘遊玩,但韓國很多網友卻稱丁真是滿大街都有的臉,在他們國家是非常常見的面孔。中國網友看到後立即表示「別的不說,雙眼皮子就不是你們滿大街都有的」。這回擊,真是一針見血,漂亮極了!
  • 忠孝兩全、捨生取義,古代閨中「奇女」,外出「拼事業」不輸男子
    王昭君劇照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少英雄,但一些巾幗英雄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固有的觀念,這些奇女子們都是有膽識、有才氣的傳奇女性,她們沒有被束縛於深閨之中,而是憑藉自己的力量戎馬一生,建功立業。這些閨中「奇女」,外出「拼事業」不輸男子。
  • 古代女子的嫁妝都有什麼?除了首飾盒之外,這個東西用處讓人臉紅
    古代女子的嫁妝都有什麼?除了首飾盒之外,這個東西用處讓人臉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雖然說社會因為發展而變得越來越便捷,很多時候人和人之間也可以非常融洽的相處,但是在歷史這條河流上,誰都不能把源泉的能量給阻隔。
  • 古代不同年齡的女子,是怎麼稱呼的呢?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看到各種大女主劇情的電視劇在熒幕上出沒,其中古代居多,然後大多有著各種古代的稱呼,讓我很是好奇,都說中國古代是重女輕男的,這是真實的。那麼在古代我國對於女子的稱謂有哪些呢?從年齡段上來說?對此,我在網上進行了一番搜集,看看這古代的稱謂到底有啥特色可言。 接下來我一一列出。
  • 老人常言:「家有4樣,不破也亡」,是哪4樣讓一個家庭破碎?
    常言道:「家有4樣,不破也亡」,是指的哪4樣?還是早知道好 引言: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祖輩的傳承下,給後代留下了寶貴的哲理名言,古話說得好:「話糙理不糙」,雖然有的話語是粗俗了點,但是也詮釋了人生大道,這些都是先祖們用實踐證明的,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