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陪兒子一起翻開《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裡的《我長大了》這本書來讀,作者是荷蘭的阿蘭德·丹姆。這本書講述的故事是:小熊說自己長大了,可以去捉魚了。於是,熊爸爸就帶著小熊去山那邊的一片湖裡捉魚。沿途遇到很多困難,熊爸爸教會了小熊如何去克服它們,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爸爸的幫助下捉到了魚,小熊真的長大了。
那麼,小熊需要學會哪些本領才能真正地長大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方法。
需要學會用眼睛去觀察
在上路之前,熊爸爸說它們得先弄點吃的墊肚子。於是,小熊自告奮勇,主動去摘路邊的果子吃。可是,小熊摘果心切,一雙眼睛光顧著盯著果子看,完全沒注意到灌木叢下方正躺著一隻滿身是刺的刺蝟。結果,果子沒摘到,卻被扎了一身的刺,非常痛。熊爸爸語重心長地對小熊說:
「寶貝兒,一頭大熊是會用眼睛去觀察的。帶刺的灌木叢和刺蝟一定是有區別的。」
當我講到這裡的時候,在一旁互動的兒子突然漲紅了臉,十分不好意思地跟我說:
「媽媽,我知道錯了。下次,我要好好看路,不會老是踩到爸爸媽媽的腳了。」
聽到兒子這麼說,我心裡是十分欣慰的。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我們天天待家裡,確實被兒子踩到腳好多次,特別痛。雖然我和爸爸耳提面命、苦口婆心說了好多次看路的時候不著急,慢慢走,然而效果不太明顯,過後還是被踩了好多次。如今,讀到這裡,兒子意識到小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學會用眼睛去觀察。
行動之前要先學會思考
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小熊需要翻過一座山。小熊覺得爬山是它的拿手好戲,根本不在話下,於是十分勇敢地走在前面,氣喘籲籲地爬呀爬,雖然累了的,但是想到希望就在前方,越爬越快,全然沒把山頂上的那隻兇神惡煞的大老鷹放在心上。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熊爸爸迅速上前一把抱住了小熊,焦急萬分地對小熊說:
「寶貝兒,一頭大熊在行動之前要先學會思考。最好還是離老鷹遠一點兒!」
讀到這裡,兒子說:
「媽媽,這隻老鷹看著好可怕。」
「是啊,你看老鷹正伸展開它的大翅膀,張大嘴巴,面目猙獰的,看樣子,是要把小熊吃掉呢。」
「媽媽,小熊應該遠離老鷹,太危險了。」
「對,兒子說的對。在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要先動動腦子想想這麼做是不是有危險,考慮清楚再去做。」
緊接著,我拓展著給兒子進一步解說到,平時在小區裡遇到陌生的人要給他吃東西時,一定要自己想清楚不能拿來吃,這是十分危險的事情。陌生人有可能是壞人,千萬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需要學會冷靜地去面對一切
小熊接著往前走,來到了一條通往山裡的地道。小熊毫不猶豫,爭著走在前面,給熊爸爸領路。這時,從黑暗的山洞裡飛出來好多隻黑乎乎的蝙蝠,小熊嚇得馬上跑向熊爸爸,兩手緊緊地抱住熊爸爸的右手,臉上顯出十分害怕的樣子。這時候,熊爸爸不急不慢地對小熊說:
「寶貝兒,一頭大熊要學會冷靜地面對一切,蝙蝠在黑暗中也能找到路。」
聽完熊爸爸的話,小熊鬆開了手,冷靜下來,相信在黑暗的地道裡它們也是能夠找到路繼續前行。
需要學會用耳朵去聽
之後,小熊繼續走啊走,翻山越嶺走了好久。走到一片平地上的時候,小熊感到非常疲憊,想坐下來歇會。熊爸爸說還不行,因為聽到了遠處有踩草叢的啪啪聲。小熊沒注意,在爸爸地引導下仔細聽到一群野牛正朝著它們的方向跑過來,非常地危險。於是,小熊和熊爸爸一起迅速跑開,終於安全了。
需要放開手親自去嘗試
後來,小熊還遇到了一些困難,都在熊爸爸的幫助下,逐一化險為夷。終於,小熊來到了湖邊。小熊覺得自己是大熊了, 可以捉魚。於是,搶先撲通一聲跳到了湖裡,伸手去抓湖裡那條大魚。可是,魚沒捉到,小熊不會遊泳,在水裡撲稜著。面對此情此景,熊爸爸想到底要不要直接去把小熊救上來呢。熊爸爸覺得是時候教會小熊自己去面對,自己嘗試遊泳。於是,熊爸爸在岸上教給小熊要學會用爪子遊泳。最後,在熊爸爸的配合下,小熊不僅學會了遊泳,還抓到了魚。
在故事的末尾,小熊和熊爸爸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手裡都拿著魚,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小熊真的長大了。
由此可見,不光是小熊,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在長大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學會這些本領:學會用眼睛去觀察;行動之前要先學會思考;需要學會冷靜地去面對一切;需要學會用耳朵去聽;需要放開手親自去嘗試。
學會這些本領後,相信我們的孩子都能在家長的呵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