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在山西解州地方有一口古井,村裡的很多人都靠著這口古井喝水,但是那時西北地方也戰禍不斷,致使古井也受損嚴重。康熙即位之後,社會變得安定下來,村裡一個農民就開始想要修繕這口古井。
但就在他挖掘的時候,卻挖到了一塊硬物,弄出來之後,發現居然是一塊碑石。他大字不識,便請來當地有些名氣的文人,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可是把文人嚇一跳——這塊碑石居然記載了「武聖」關羽關雲長的生平!
武聖關羽關羽大名,在整個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什麼「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之類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詳,膾炙人口。
但上述所說的前三個情節,事實上都出自《三國演義》之中,是小說之中虛構的情節,並非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正是因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太過於出名,甚至壓倒了《三國志》的風頭,因此天下大多數人都是知關羽而不識關羽,對關羽的自古以來都是從說書的口口相傳而得知。
而說書的為了吸引人的眼球,自然會在很多方面添油加醋,神化關羽,以至於但從武力乃至用兵之上都算不上武將頂尖的關羽卻擁有了「武聖」之名。熟不知即使是《三國志》中,對於關羽的記載也不盡詳實,直到現在,百度百科上官員的關羽的出生年份都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三大誤解但此農民發現的這塊碑石,卻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更加完備的關羽。關羽乃是河東郡解縣人,也就是後來的山西解州之地,在關羽故鄉出土的碑石,還是具備一定可信度的。而這個碑石,也至少向我們說清了三個誤解。
1.桃園三結義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相識後頗為投機,便在桃源之下以年齡長幼排序,劉備年長,便做了大哥,關羽次之,做了二哥,而張飛最小,就當了三弟。
《三國志》已經向我們證實,所謂的桃園結義也是小說虛構,史書之中的記載只說明了三人情同兄弟,並未講到什麼桃園。而此碑石則更是直接記載了關羽的出生年是公元160年,而劉備出生於公元161年,也就是說,關羽比劉備還要年長一歲,若真以《三國演義》所言排序,那關羽才是三人之中的大哥。
2.「義子」關平
在《三國演義》裡,關平並非關羽所生,只是因為武藝高強而受關羽賞識,故而受關平為義子,從此開始跟著關羽打天下。但在此碑中記載,關羽出生於160年,關羽長大之後娶胡氏為妻,並在公元178年誕下關平。
也就是說,關平是關羽的親生兒子,並非是什麼義子。而碑石所記載的關平的出生年份,與《三國志》中所記載的相符,這也進一步提升了此碑石的可信度。
3.關羽生日
在民間傳說之中,關羽生於5月13日,因此每到了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帶著貢品香火去往關公廟之中祭拜關公,有的地方甚至還會辦廟會,以此來展現對「武聖」關羽的崇敬和銘記。
但在此碑石之中記載的關羽生日,其實是在6月24日,而5月13日其實是關羽兒子關平的生日。也就是說,千百年來無數人拜的其實是武聖之子關平,而非武聖關羽本人,也不知道關羽在天之靈,要是知道自己的人間福蔭居然被自己的兒子佔了去,到底會作何表情。
結語
可惜這個碑石中所記載的其他的一些關羽事跡,在各家正史中都沒能得到佐證,因此最終此碑石中的文字記載只能被當作野史。但無論如何,關羽作為武家至聖,對他的考古研究自然不會停下,期待有朝一日我們敬仰的關羽,能夠以更加完整的面目出現在我們的眼中,成為一名受人全面了解的真正「武聖」吧。
《三國演義》雖然不是正史,但作為一部小說,無論是在文筆文風、遣詞用句、人物塑造還是情節設置,都是一部在整個歷史上都屬上乘的作品。而其中對於關羽的描寫,更是膾炙人口,令人難忘。
而與《三國演義》齊名的另外三大名著自然也不會遜色於它,而《四大名著(三國、水滸、西遊、紅樓)》就一次性收錄了包括《三國》在內的四本名著,原價128元,現價僅需78元,就能夠一次把四大名著讀個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