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特約撰稿人 費西
編輯 │ 阿Po
開播前因為「性轉+福爾摩斯IP」的話題引發關注的日劇《女神探夏洛克》(下略《女神夏》),被騰訊視頻購入版權獨播,截止5月17日,前三集播放量恰好過千萬。
就平均每集超過300萬的網絡播放量而言,《女神夏》超過了上一季優酷購入版權獨播、由石原裡美主演的高口碑話題日劇《非自然死亡》平均180萬每集的網絡播放量,而由芒果TV購入版權、由「漫改小王子」山崎賢人主演的《終結一吻》,平均每集網絡播放量也僅160萬左右。
作為每集一個案件的快節奏單元式推理劇,《女神夏》在今年中國各視頻平臺購入的幾部日劇中,成績略勝一籌。
然而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
從播出口碑來看,《非自然死亡》豆瓣評分高達9.2,另類穿越劇《終結一吻》也有7.6,播放量高企的《女神夏》評分卻僅有5.8,基本等於不及格。這個分數目前也存在質疑,在國外更具權威的IMDB網站上,《女神夏》的評分則為7.9。國內外網站的評分差值,姑且解讀為是在給所有中國觀眾的失望買單。
被期待的更容易被毀滅,萬眾矚目的情緒之下所隱含的風險也是等量的。因此以評分評定《女神夏》是否是本季的合格日劇並不公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此劇口碑表現沒有達到被矚目的「福爾摩斯探案」應有的樣子,是被經典IP所帶來的期待值連累了。
被大型翻拍支配的恐懼
在保留「福爾摩斯」人物典型特徵的同時,不難看出《女神夏》在本土化上做出了努力。
著名的門牌離開了貝克街,被安在了一戶日式大宅;
導演森淳一畢竟拍過《小森林》,烤魚和玉子燒的烹飪細節清新精細;
水川麻美出演的角色為路邊陌生小女孩編發的情節散放出東方式溫情。
拋開「夏洛克」這個著名IP的角色陰影,竹內結子飾演的神探換成任何別的名字也毫不違和,搭配節奏緊湊、臺詞量巨大的破案過程,幾乎就是典型的日式主題性輕鬆推理劇。
然而幸運與不幸的都來自於,它是「夏洛克」。人們很難不拿它與原作或是較為成功的英劇版《神探夏洛克》作出比較。
竹內結子在首集中的巔狂表現略微讓人不適,畢竟她的形象基本上總是溫柔、理性、高貴,散放著聖潔的微光。從早期電影《借著雨點說愛你》到《春雪》,竹內結子扮演的角色都是治癒系溫柔妻子形象;日劇《沒有玫瑰的花店》裡雖然參與了大型騙局,但從本意來說也是溫柔倔強可信度極高的白衣天使;2017年與木村拓哉合作的日劇《A Life~深愛的你~》,更是知性脆弱得一塌糊塗。
竹內結子就是天生軟而治癒,即使有《草莓之夜》那樣的硬性發揮,但其角色也是被逼被虐著在極端環境下的冷靜人設。相比而言,如果將女主換成天海佑希,自帶高大、堅硬又不失有趣的控場能力,或許「女神夏」這個角色的打開方式會讓觀眾更易於接受。更何況竹內結子版夏洛克一出場便是一頭驗屍時都快戳到屍體的狂野短髮。
不拘小節之後,正經人設卻是個擁有高品質物慾的毒舌。
與前作夏洛克的內斂沉默內心裡有龐大小宇宙的天才人設相比,對於夏洛克的粉絲來說,接受無禮外放到有點神經質的女夏洛克確實需要時間。況且,在略顯虛弱的推理面前,再多人設的強調看上去也只是無用的矯飾堆砌。
原作乃至英劇版《神探夏洛克》中的複雜推理在此劇中也瀕臨失效,雖然也有從警察手部細節就能得出喜歡打保齡球結論,從另一角色橘和都的手錶時差就能推算她剛從敘利亞戰場回來的情節表現,但人們對極簡式推進的推理過程還是不買帳。
第二集結尾,僅憑夏洛克一句點睛的臺詞,畫商立刻承認不會替畫家桑畑開畫展的情節看得人一頭霧水。整個觀看感受就是將英劇版的推理密度摺疊再摺疊。推理迷都是很嚴格的,夏洛克的粉絲更無法從中獲得太多快感。
更何況第一集出手便是水川麻美這種大牌配角,兇手自出場時就已昭然若揭。
說HBO不行是不道德的
在HBO亞洲頻道今年的原創項目計劃清單上,《女神夏》絕對是最受矚目的作品。
搭檔的製作方又是從2011年就紮根日本,2014年便宣布被日本電視臺(NTV)買下的HULU。既有HBO過往高水準戰績加持,又有差不多完全本土化的HULU保駕,《女神夏》實不應該賣相如此平庸。
硬要總結原因,只能歸結於「西劇東進」的水土不服。
在IMDB上,18歲以下的觀眾給此劇打出了平均8.0的高分,在18-29歲的男性觀眾群體中,《女神夏》的分值一度飆到9.1,但30歲以上觀眾那裡,此劇就沒那麼討好了,甚至有6人打出了4.2的低分。
要說波光瀲灩賞心悅目,兩位女主角顏值都是中女裡的佼佼者,絕不會令觀眾失望。但在更要求質素與細節的成年觀眾群體之中,《女神夏》這樣的推理劇想要光靠皮囊華麗,那是糊弄不過去的。
HBO向來以題材先鋒,製作精良著稱。此番自挫銳氣,也可以理解為HBO對東方觀眾的「輕看」,取其形舍其髓,浮光掠影就以為可以娛樂亞洲大眾。
但看看HBO亞洲頻道今年的原創製作清單,仍然是硬性衝撞居多,大部分時候並沒有掉以輕心。
如恐怖重頭劇《Folklore》,由來自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的6個恐怖故事構成,集結當地新晉導演,創作素材均採集自民間迷信和神話。
再比如此前HBO2017年與臺灣公視合作製作了一部6集迷你劇《通靈少女》,講述具有通靈能力的少女小真掙扎在高中生活和另一個世界之間的故事。這是HBO首部全中文電視劇,不僅豆瓣評分7.6(IMDB7.2),在公視播出時,收視從首集的0.8一路飆升至大結局的4.4,打破了公視此前由《痞子英雄》保持七年的4.03最高收視紀錄,還順便拿下了第52屆臺灣電視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獎。
雖然劇集製作團隊有許多西方人,如監製Jonathan Spink,但當出現如九天玄女,宮廟修行等中華文化元素時卻並不讓人感覺生硬違和。HBO的首次中文原創劇試水可謂相當成功。
另一邊,HULU這兩年自身原創佳劇不斷,最新的便有備受矚目的《使女的故事》,而其日本分部自被NTV買下之後,也以大尺度多形式的原創(比如2016年震碎三觀的《代價》)不斷掀起話題。
但兩者結合,並有《福爾摩斯》這種超級IP打底,竟然力有不逮,落得個互相消耗裡外不是的結局也讓人唏噓。
玩崩的翻拍都像人格分裂
讓經典IP置換掉文化背景成功落地並不容易。
不說把西方IP引入東方,即使像日劇、韓劇IP的翻拍,也很容易變成人格分裂,讓人抓到把柄。
國產劇對經典日劇《求婚大作戰》生搬硬套,甚至連在中日兩國擁有不同國民度的棒球運動也照搬不誤。而在沒有《深夜食堂》只有深夜燒烤攤大排檔的我國,硬要拍出日版《深夜食堂》裡淺淡艱辛的人間百態,無異於是將原劇情強行合理化。結果也就可想而知——豆瓣評分2.8。
新近落地的《北京女子圖鑑》,雖然本土化細節密集,例如初到北京住地下室、回家探親洗髮水兌水將就用等情節,但也因為多少將「女性成長」的劇集硬核輕描淡寫而引發爭議。
日本近期翻拍的經典韓劇《信號》,也因為不假思索完全照搬而遭遇口碑危機。
因此,劇情移植在某種程度上往往比原創更難。
日劇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風靡亞洲,除了有包裹糖衣的都市故事,甚至連戀愛中飄出的苦與腥都被人追逐。在經歷了韓劇改朝換代般的衝撞後,日劇也經歷過無所適從的陣痛慌亂,這兩年才又慢慢淡定起來。
《四重奏》式帶著新語境的金句電視劇重新風靡中國,雞湯的本來面目其實是尖刀,刺入耳膜心臟,這是日劇一貫的真相:堅硬又脆弱,非常罪非常美。
豆瓣9.1分日劇《四重奏》
2017年冬季日劇裡被優酷買下的《非自然死亡》多少沾了石原裡美這兩年急升人氣的光,但片子本身體現的多元思考卻也冷靜質樸,這是日劇的看家本領,不止是販賣噱頭那樣簡單。
豆瓣9.2分日劇《非自然死亡》
被形容為垂死掙扎的富士臺月九檔,2018年春季迎來了穩定高潮,由古澤良太執筆的《行騙天下JP》,輕喜劇題材,並非什麼新鮮的玩法,但伏筆有趣,反轉輕鬆,不用過腦,播出六集竟然久違地將收視穩定在了9以上。
日劇《行騙天下JP》
由二宮和也坐鎮的醫療劇《黑色止血鉗》,收視至今沒有跌下12,一方面日本醫療劇佔盡類型劇的先天優勢,另外此劇內核雖為「醫療政治博弈」,卻不像《白色巨塔》悲觀,二宮和也飾演的不按牌理出牌的天才醫生渡海,看似反病人反社會卻恰巧是每一集的燃點所在,要說是另類熱血醫療劇也沒問題。
這樣看來觀眾並不難討好。翻拍與原創在本質上也並無不同,只是看摸不摸得準受眾胃口。
折衷主義是不管用的
翻拍的披掛擁有奪人眼球的先天優勢,但也須將精力貫注於劇本和製作。我國觀眾中不乏被精良製作帶刁了口味的,想要隨便投食粗糧又談何容易。
好在近兩年各大視頻平臺覺醒得早。
比起翻拍劇,國內近兩年的口碑神作幾乎都是原創。比如被Netflix拿下海外播放權的《白夜追兇》,Netflix的購買考量從面上來看也十分簡單——《白夜追兇》劇作本身已頗具美劇感,還擁有「黑暗恐懼症」和「雙胞胎聯手破案」的雙重新穎設定,其「硬漢派懸疑推理」的屬性,更令其具有以肢體暴力替代言語機巧,以縝密推進消彌浮誇推理的視覺到知覺的酣暢硬核。
同一時期被Netflix買下的愛奇藝自製口碑神作《無證之罪》,作為較冷門的社會派推理劇,則著力於人性的抽絲剝繭和犯罪心理動機,更注重生活場景的鋪呈,劇中東北城市極寒的大背景,像烙在視網膜裡揮之不去的本土斑跡。
真正的高中生活也在近年的青春校園劇中復甦,《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瑣碎得像每個普通少女的青春期,在郭敬明式哀傷狗血青春自行了斷後,《小美好》這樣的青春才真是落了地。
如今可以說是網絡平臺的盛年,各平臺都開始奉行「精緻的利己主義」,利己無外乎圈地運動,除了原創,更爭相引進(買斷)優質好劇,英美日韓泰,甚至能實現與國際播出實時同步。
俗話說不作不死。折衷主義在未來是不管用的,能收穫口碑和播放量的劇都是力氣活兒。文化輸出和引進體現在影視上,不是推出去拿回來打太極這樣簡單。我國的網絡影視製作不算晚熟,而且雖然沾了一些市場亂拍亂播的灰塵,也瑕不掩瑜,連HBO也會犯眼淺的錯——再大的IP也經不住折騰,試錯成本誰都要付,睥睨眾生的前戲只能是殞身不恤,原創也好翻拍也好,也是沒有什麼捷徑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