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作為皇帝的專屬物 為何諸葛亮還敢稱臥龍

2021-01-08 凱風網

在中國古代,龍是一種很特別的神異生物,被視為皇權的象徵。龍的形象被廣泛使用在皇宮建築、器物上。走進故宮博物院,我們隨處能見到龍的圖案。

皇帝的生活裡,處處都有龍的影子。皇帝睡覺的床叫「龍床」,皇帝所穿的衣服是「龍袍」,皇帝坐著的椅子是「龍椅」,皇帝的身體是「龍體」,皇帝的鬍子是「龍鬚」,皇帝生氣了叫「龍顏大怒」,皇帝高興了叫「龍顏大悅」,皇帝出生叫「真龍天降」,皇帝駕崩稱「龍御上賓」……

此外,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得擅自使用龍的形象,也不能隨意使用「龍床」「龍椅」這些專用說法。否則,將會面臨著很嚴厲的處罰。

不過,既然龍是皇權的象徵,為何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敢自號為「臥龍」;另一名蜀漢名將趙雲,敢叫「趙子龍」?他們就算不怕漢獻帝找麻煩,也不怕劉備穿小鞋?

其實,將龍視為皇權象徵的歷史,雖然很久遠——早在商周時期,天子就將龍紋刻畫在青銅器、旗幟和衣服上,但是龍並沒有被皇室壟斷。直到元朝時期,朝廷才禁止非皇室成員使用龍的形象。

在元朝之前,龍作為社會生活中流傳一種文化意識,被相當廣泛地使用。

詩人更是頻繁地將龍寫進詩詞歌賦裡。

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他那首膾炙人口的長詩《離騷》中這樣寫道:「為餘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何離心之可用兮,吾將遠適以自疏。屯餘車其千乘兮,齊玉紱而奔馳。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整段詩歌的大概意思是:為我駕起矯健的飛龍,乘上玉與象牙裝飾的車輛。心志不一不能共處,我將自己去到遠方。我的車隊有千輛,排列整齊,隆隆飛馳。每輛車有八條蜿蜒的神龍牽引,車上飄動著五彩的雲旗。

屈原兩次提到了龍,一是「飛龍」,二是「八龍」。在這裡,龍居然成了屈原的交通工具。楚王似乎也沒有找屈原算帳。

各種民間舉行的民俗活動裡自然少不了龍的身影。

從春秋時期開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興起了一種全民參與的民間民俗活動——划龍舟。當時,南方水系發達,人們將舟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生產工具。在捕捉魚蝦的勞作中,逐漸產生了一種划船競速的活動,人們命名為划龍舟。

後來,隨著吳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划龍舟活動逐漸傳到長江上遊和北方地區。再後來,廣東、福建沿海地區也興起了划龍舟活動。就這樣,划龍舟活動成為了一種全民公投參與的民間民俗活動。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沒有將划龍舟活動改名,更沒有對這種活動進行禁止。

幾千年來,無數民風民俗和民族節日與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正月十五舞龍燈,二月初二龍抬頭,五月初五划龍舟,讀書人赴考要跨龍門,戲劇演員剛入行要跑龍套等。傳統戲劇裡面,更是有許多以龍命名的曲目,如《龍虎鬥》《鎖五龍》《打龍袍》《困龍床》《《遊龍戲鳳》雙龍會》《龍鳳呈祥》等。

所以,漢獻帝、劉備為什麼要管諸葛亮號稱「臥龍」、趙雲取名「趙子龍」這種芝麻小事?

從元朝開始,統治者的確將龍作為他們的專屬物,不允許民間隨便使用。不過,這種限制主要體現在與皇家禮儀制度相關的建築、器物上,不會在人名、地名上禁止民間使用龍的字樣。

在人名上,元朝、明朝、清朝都出現了許多以龍為人名的名人。大家很熟悉的,就有明朝名將毛文龍。毛文龍為平遼總兵官,鎮守於皮島,後來被袁崇煥以十二大罪狀殺掉。明末清初抗荷英雄鄭成功的父親叫鄭芝龍,曾經做過福建總兵。此外,元朝詩人龍仁夫、清朝詩人龍啟瑞,更是直接以龍為姓氏。

在地名上,中國以龍為地名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浙江省的龍遊縣,黑龍江的龍江縣,福建省的龍海市、龍巖市,廣東省的龍川縣,山西省的龍渠溝,深圳的龍崗區……據統計,光是黃龍洞,全國各地就有6個。此外還有3個黃龍山、2個黃龍湖。

由此可見,在古代,龍並沒有完全被統治者佔用。只要在禮儀制度上沒有違反統治者的禁令,民間是可以出現龍的字樣,不足為奇。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的身份到底是什麼?
    漢朝最後一位皇帝,自幼聰穎過人,但迫於形勢無奈,一直處於「傀儡」狀態,可以說是有壯志但不能酬。他們兩個的 人生軌跡是不是差不多!如果把諸葛亮解釋稱漢獻帝的話,好多情節也能夠解釋得通。漢獻帝的衣帶詔真的是要誅殺奸臣嗎?也不盡然,誅殺了一個還會有另一個。只有離開這個地方,在展宏圖才是根本。其實本來目的就是要逃跑。
  • 諸葛亮外號是臥龍,龐統的外號為鳳雛,司馬懿的外號是什麼?
    常言道「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這句話中的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這兩人都是三國中赫赫有名的人物。直到三國後期,三國中出現了一人,這人是諸葛亮的勁敵,他就是司馬懿。
  • 臥龍鳳雛怎麼來的?為何鳳雛龐統成就不如諸葛亮?
    臥龍鳳雛想必大家都知道吧,我說的當然不是下面這兩位,而是正兒八經三國裡的人物。前兩天我問朋友你知道三國裡臥龍鳳雛不,他說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周瑜。也有人以為臥龍鳳雛這兩個名頭是水鏡先生取得。我……行吧,這期寫作素材~其實臥龍鳳雛並不是水鏡先生取得,而是龐德公,包括水鏡先生這個屬於司馬微的名頭,也是龐德公取的。龐德公是何人呢?他是龐統的伯父,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這關係能看出個所以然了吧。
  • 再讀《三國演義》,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與漢獻帝,似乎是同一個人
    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比如諸葛亮明明是平民,為何敢自稱臥龍?明明是鄉野村夫,又為何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還拿出了《隆中對》?最關鍵是在劉備去世的時候,為何對諸葛亮說「汝可取而代之」?如果諸葛亮是漢獻帝,那麼這一切都變得非常合理了。
  • 諸葛亮人稱臥龍,龐統被叫做鳳雛,但最厲害的綽號當屬司馬懿!
    諸葛亮人稱臥龍,龐統被叫做鳳雛,但最厲害的綽號當屬司馬懿! 諸葛亮和司馬懿到底誰更厲害呢?曾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大多數人認為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手下敗將。
  • 諸葛亮為什麼取名—臥龍?背後含義,今天的我們完全可以借鑑
    於是乎他投奔了劉表,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慘遭打擊的劉備是終於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想圖謀天下,你光有武帝,不成,你還得有腦子,正所謂武力和計謀兩手抓,而且兩手都得硬。 首先臥龍先生本名諸葛亮,諸葛亮出身名門,他是漢司隸校尉、諸葛風的後人。他的父親諸葛圭也曾經做過泰山的郡城,他的叔叔諸葛璇和荊州的劉景升是好朋友,故此他們一家才擇居在了南陽。我們再聽聽此時的諸葛亮和他的弟弟諸葛均現在在幹嘛?他們避世隱居苦讀十書,寧可在南陽種地,也不為那些殘暴的軍閥們倒一言、出一策、獻一計。
  • 諸葛亮很可能就是漢獻帝?這三大證據經得起推敲,你還信嗎?
    漢朝最後一位皇帝,自幼聰穎過人,但迫於形勢無奈,一直處於「傀儡」狀態,可以說是有壯志但不能酬。是不是情節非常相似呢?的確。劉禪的「樂不思蜀」和諸葛亮的「殫精竭慮」形成強烈的反差,許多人希望諸葛亮是蜀漢後主。倘若按照諸葛亮是漢獻帝的說法,也可以流暢解釋三國中的諸多問題的。
  • 諸葛瑾和諸葛均,作為諸葛亮的兄弟,為何分別效忠吳國和魏國?
    在秦國之後隋朝之前這幾百年時間裡,中原王朝實際上是由門閥士族把持朝政,士族們相互聯姻相互推薦,共同壟斷了統治權,連皇帝都是他們的代理人。東漢末年這種情況更明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舉薦曹操,曹操又反過來舉薦司馬懿、司馬朗,司馬懿又輔佐曹丕,曹叡又重用司馬懿的兩個兒子。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諸葛亮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貴人,同時也是幫助劉禪支撐蜀國幾十年的支柱。北伐是這位臥龍先生的一大軍事傑作,6次伐魏的舉動一度打得曹魏瑟瑟發抖。然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卻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就拿諸葛亮的第1次北伐來說吧!
  • 陳近南的原型是陳永華,鄭成功稱他為「臥龍先生」
    他為鄭成功的抗清,提出了很多建議,鄭成功也稱他為臥龍先生。那麼鄭成功為什麼要稱他為臥龍呢?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同時劃定行政區域,裡甲互保,使百姓能安居樂業;最主要的是他還制定了完整的教育制度,培養選拔人才。
  • 孔明被稱為臥龍!龐統被稱為鳳雛,那司馬懿的稱號是啥?
    諸葛亮自號臥龍先生,龐統也有鳳雛的稱號,那麼三國之中的最大贏家司馬懿有稱號嗎?他的稱號又是什麼呢?三國之中能人輩出,水鏡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水鏡先生雖然有才,可卻不願理這俗世紛爭。最後水鏡先生給世人指了一條明路,「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在水鏡先生的宣傳之下,臥龍和鳳雛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 龐統憑什麼與諸葛亮齊名,全靠「水鏡」帶貨,臥龍鳳雛就是宣傳語
    龐統憑什麼與諸葛亮齊名,全靠「水鏡」帶貨,臥龍鳳雛就是宣傳語有關龐統與諸葛亮齊名,就源於一句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但實際上兩人都沒有安定天下,所以說,在兩者還沒有成名的時候,「臥龍鳳雛」的讚譽,不過古時的「網紅」宣傳語,為帶貨做準備。就好像現在直播帶貨姐的李佳琪和薇婭,李佳琪號稱「口紅一哥」,薇婭被封「帶貨女王」,其實無論是所謂的「一哥」還是「女王」,都有點吹牛逼的意思。若要進一步分析誰更厲害,那就更無釐頭。一個人的功業名望,天時地利人和而已,所以,討論龐統為什麼跟諸葛亮齊名?
  • 三國中,水鏡先生明知漢朝氣數已盡,為何還把諸葛亮舉薦給劉備?
    不過他雖然不想捲入紅塵,卻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攪動了天下大勢!那麼水鏡先生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舉薦諸葛亮給劉備呢?其實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水鏡先生看好劉備劉備這個人,雖然起點低,但是他很會做人,人品過關,在天下闖入了仁義之名。很多人都對劉備觀感不錯。
  • 再讀《三國演義》,羅貫中筆下諸葛亮與漢獻帝,似乎是同一個人?
    諸葛亮和《三國演義》中的漢獻帝,表面上看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一位幽居深宮,一位躬耕南陽山野;一位當過皇帝,一位被曹操軟禁,一位跟隨劉備。但是事實上,它們可能是同一個人。諸葛亮與漢獻帝是在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去世,都是公元181年出生,公元234年去世。又有諸葛亮一身布衣,劉備三兄弟憑什麼沐浴更衣前去,又是三顧?
  • 聽說他不死,諸葛亮不敢出山?
    自從《史裡有毒》這個欄目誕生後,寫過幾期和諸葛亮有關的文章,只要一提諸葛亮,後臺就會遭到各種炮轟,有說正史上諸葛亮很平庸的,有說我被《三國演義》洗腦了的,當然,還有說諸葛亮照著郭嘉、賈詡等人差個十萬八千裡的。甚至還有人說,要是郭嘉不死,諸葛亮都不敢出山的,不信你看郭嘉死的同一年,諸葛亮才敢出來輔佐劉備。
  • 諸葛亮為何娶相貌極醜的黃月英?除了才華,還有一個要命原因
    諸葛亮,琅邪陽都人,早年隱歸於臥龍崗,身長八尺,才華出眾,在荊襄一帶可以說是婦孺皆知,水鏡先生有言,「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安天下」而臥龍正是諸葛亮的道號,諸葛亮也經常自比管仲樂毅。
  • 奉孝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是三國第一軍師?
    那麼,作為《三國演義》前半程的智力擔當——郭嘉,和我國千百年來智慧的象徵——諸葛亮,這兩人之間到底誰是三國第一軍師?治政治理地方方面,在短短幾年之內,諸葛亮就將人心浮動且處於四戰之地的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並且在劉備遠徵西川期間,坐鎮荊襄,總領後方。
  • 「臥龍鳳雛」,卻不提「冢虎」司馬懿?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可以說是影響劉備最大的預言了,司馬懿也是一位足智多謀、善用人心之人,為何司馬徽沒有把司馬懿舉薦給劉備?
  • 不加九錫卻想受十命,諸葛亮想要的第十種禮器,是皇帝專用之物?
    「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這是諸葛亮寫給另一位顧命大臣李嚴的親筆信中說的,這封信還被收進了《諸葛亮集》。這段話翻譯過來大致的意思是這樣的:「如果北定中原消滅曹魏,斬殺了偽帝曹叡,到時候咱們一起加官進爵,別說是九錫之禮,就是十種禮器,我也敢要!」
  • 歷史上驚人的巧合,諸葛亮疑似漢獻帝替身?隋煬帝被兄弟穿越挖墓
    01諸葛亮到底是誰?有人猜測他是漢獻帝的替身,曹操抓住的那個皇帝是假的?諸葛亮匡扶漢室漢獻帝和諸葛亮都是在181年出生,在234年去世,諸葛亮當時被稱臥龍,古代的皇帝以龍為象徵,一般人都不敢以龍為自稱,而諸葛亮和劉協都想匡扶漢室,當時的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