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湘鋼二中周邊路邊攤扎堆 衛生狀況讓家長擔憂
放學後,許多學生來到湘鋼二中旁的「小吃一條街」買東西吃。(記者 陳旭東 攝) □ 路邊攤在湘鋼二中旁扎堆,吸引了很多學生來消費 □ 衛生狀況讓家長擔憂,他們希望有關部門管一管 紅網湘潭站4月8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譚麗)「攤子擺在垃圾旁,這樣的食品怎麼吃?」
-
嶽塘名校行丨湘鋼二中:享受教育育英才 奠基幸福結碩果
比起其他名校,湘鋼二中雖然沒有氣派的教學樓,但她卻處處洋溢著生機,充滿著活力。1976年建校以來,她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許多傑出學子。學校連續多年獲湘潭市初中教學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中考成績穩居湘潭市第一方陣,各項指標均居湘潭市前列。學校還成為了湘潭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初中歷史、初中地理名師工作室基地校,是有口皆碑的莘莘學子享受教育、奔向未來的理想平臺。
-
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薌城實驗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進校園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十二年一貫制的豐田華僑學校作為該項目的傳承點,結合平時的校園活動,將竹竿舞融入日常教學,每周安排初一年級、小學三至六年級進行竹竿舞訓練,幼兒園大年段早操活動也把竹竿舞作為其中一項內容。
-
湘鋼二中14歲男生擅自開公車撞傷大學生事件情況通報
湘鋼二中14歲男生擅自開公車傷人事件通報 公交公司5人被處分 湘潭公共運輸有限公司官網27日發布《關於5月26日晚106路公交車事故的情況說明》。《情況說明》稱,26日晚一中學生盜開106路公交車,蹭到過路大學生,當事人被交警部門帶走接受調查,傷者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
非遺進校園|南京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傳承有高招 創新無極限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6日電 (記者 宋莉)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中國青年網開展了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並推舉出十大優秀案例。近日,中國青年網走進「甘熙故居」,探訪江蘇省南京市「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程實踐案例。「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
-
湖南洞口縣推動非遺進校園傳遞「接力棒」
中國新報訊(特約記者 唐可省 通訊員 袁文強)11月16日,湖南洞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俐,縣文旅廣體局局長曾紀飄在縣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該縣高沙鎮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進課堂」專題調研。高沙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文化底蘊豐厚,非遺資源豐富。楊俐一行先後走訪了汪氏剪紙、冷水窯陶藝、戲劇頭盔等非遺作坊。汪氏剪紙有170多年歷史。2010年,第五代傳承人汪陽華復原了剪紙、點染和裝裱技術,之後又開辦了蘭雅軒經營店,與父親汪蔭柱立志傳承祖上技藝,其設計製作的大幅單色和彩色剪紙構思新穎大氣,受到普通群眾喜愛。
-
非遺動態 「非遺」項目傳承人向學生傳授茶山泥公仔製作技藝
了解這一民間文化的「活化石」;課堂過後,學生們親手為泥公仔填彩,體驗泥公仔製作技藝。該活動為「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品牌在2016年開展的首場活動。 本次活動以市非遺展示廳為平臺,以學生走進非遺展廳為活動形式,學生結合展廳參觀、知識問答、代表性傳承人授課等三部分內容進行學習。擔任現場教導的「非遺」傳承人林暖欽今年已過古稀之年,他從8歲開始便跟隨父親製作泥公仔,至今已從業近60年。
-
木偶情深,「非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
(通訊員:劉芳 、李春輝、沈文科)12月14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市第二中學初中部,為全校師生送來一份獨特的文化大餐。 此次活動共表演四個木偶戲節目。《扇韻》中三個美麗的少女,飛舞著長袖,轉動著舞扇,顧盼生輝。《小和尚》中小和尚的頑皮可愛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農樂舞》中典雅的舞步、激情的長鼓、熱烈的象帽飄帶將大家帶入生活的美好中。木偶戲的演員們將節目表演得惟妙惟肖,師生們陶醉其中,時而哈哈大笑,時而鼓掌喝彩,時而鴉雀無聲。精彩絕倫的木偶戲,令大家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杜漪介紹:「非遺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非遺在校園傳承的主渠道,系統課程可以保證教學長期有序開展。」大理州非遺保護中心在主導課程編制時,注重非遺進校園工作的特色化、個性化和靈活性,根據各學校訴求、各項目傳承特點有選擇性、針對性地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目前大理州已建成13所非遺進校園示範學校,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非遺課程。大理州東門完小大理非遺進校園檔案彙編。
-
平谷區文化館「傳承非遺 共圓中國夢」非遺課堂 刺繡培訓班開班
為貫徹落實中國殘聯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積極引導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為積極引導和支持平谷區殘障人士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遺技藝傳承培訓,促進殘障人士「非遺+創業+就業」的文件精神。
-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藝術系非遺文化—黑龍江少數民族魚皮藝術進入課堂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藝術系在2017年獲批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魚皮與樺樹皮藝術創作人才培養》,並於2018年7月獲批成為「哈爾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在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結束後,藝術系把黑龍江流域魚皮和樺樹皮非遺文化引入課堂,在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推廣的同時,也實現了高校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有機結合,並在項目結束後繼續將非遺的魚皮技藝帶進現代教學的課堂,使傳統技藝和材料通過現代的構成設計藝術語言表現出來。
-
「非遺」項目傳承人向學生傳授茶山泥公仔製作技藝
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林暖欽指導學生製作茶山泥公仔學生親手為泥公仔填彩,體驗泥公仔製作技藝。 據悉,「非遺」傳承人林暖欽已經70多歲高齡,從8歲開始便跟隨父親製作泥公仔,至今已近60年。談起泥公仔製作,他更是眉飛色舞。在指導學生進行填彩時,一筆一划格外仔細。他表示,希望通過向學生授課,讓孩子們能了解東莞的傳統文化,同時讓更多人關注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喜歡上東莞這座城市。
-
成都非遺傳承進校園成效顯著
近日,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等單位指導,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2020成都市非遺傳承基地學校『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競技交流活動」,經過近2個月的開展,目前已接近尾聲。 活動期間,成都市各非遺傳承基地學校採取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來推動非遺傳承教育。
-
漾濞縣:「非遺+旅遊」文化傳承更出彩!
近年來,漾濞縣堅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為指導,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和申報工作,並通過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等方式,不斷加大宣傳力度,讓非遺文化得到有效傳承和保護。
-
湘鋼二中旁垃圾箱臭了師生燻了路人 數十年難題待化解
湘鋼二中校門旁擺放著兩個大垃圾箱 紅網湘潭站6月6日訊(記者 曹維 焦炬)近日,不少湘鋼二中的家長撥打了紅網湘潭站新聞熱線0731-58256110,反映學校校門旁兩個垃圾箱散發出的惡臭嚴重影響校園和道路環境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湘潭摺紙:不費一筆一畫,人生百態躍然指與紙上
保護非遺,「功在千秋,利在當代」,意義非凡。即日起,省級非遺品牌張新發組織「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活動,走進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遺項目,深入了解非遺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文化的未來,助力這些文化都活起來。但在今天的非遺主人公76歲的賀桂華心中,這門傳統藝術才剛剛「發芽」。作為湖南省摺紙工藝大師,她「以紙為色、用折代筆」,在指尖上跳出了絕美芭蕾。近日,張新發「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欄目組走進賀桂華的家中,傾聽她與摺紙工藝近半個世紀的故事。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紙影戲:爺孫倆讓飛影間的千古大戲繼續流傳
保護非遺,「功在千秋,利在當代」,意義非凡。即日起,省級非遺品牌張新發組織「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活動,走進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遺項目,深入了解非遺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文化的未來,助力這些文化都活起來。其中,以吳昇平為代表的響塘紙影戲是湘潭紙影戲的領頭軍。吳昇平紙影戲始於清朝乾隆年間,歷經七代傳承,2016年,湘潭紙影戲影偶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吳昇平、吳淵爺孫倆也被評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這門藝術得以繼續傳承與傳播。
-
湘潭普通高中招生,971名特長生名單公示!有你熟悉的嗎?
湘潭普通高中招生,971名特長生名單公示!有你熟悉的嗎?200m丁瀅天元中學湘潭縣一中200m賴思怡江聲中學湘潭縣一中200m王靖瑤天元中學湘潭縣一中200m陳毅翀天元中學湘潭縣一中800m楊鶯婷天元中學湘潭縣一中800m胡金星花石中學湘潭縣一中跨欄譚鈺雅江聲中學湘潭縣一中跨欄符盛奧楊嘉橋中學湘潭縣一中跳遠嚴潤妮江聲中學湘潭縣一中跳遠胡宗旭花石中學湘潭縣一中三級跳鄭逸菲江聲中學湘潭縣一中三級跳譚宇軒江聲中學湘潭縣一中跳高李妍妍鳳凰初級中學湘潭縣一中跳高毛祥澤湘鋼一中湘潭縣一中鐵餅李心怡湘機中學湘潭縣一中鐵餅歐陽子逸湘機中學湘潭縣一中鉛球趙可欣衡山江東中學湘潭縣一中鉛球言雨桐江聲中學湘潭縣一中美術蔣言楚舒湘鋼一中湘潭縣一中美術楊淑文江聲中學湘潭縣一中美術劉彥湘機中學湘潭縣一中美術黃軼婷江聲中學湘潭縣一中美術黃子珊江聲中學湘潭縣一中美術肖果緣楊嘉橋中學湘潭縣二中民族舞丁語暄石潭中學湘潭縣二中民族舞張敏鳳凰初級中學湘潭縣二中聲樂戈新雨鳳凰初級中學湘潭縣二中聲樂劉欣源石潭中學湘潭縣二中舞蹈劉雨烯石潭中學湘潭縣二中舞蹈馮汝戈石潭中學湘潭縣二中素描張紫妍石潭中學湘潭縣二中書法龐潔烏石中學湘潭縣二中素描王逸豪茶恩寺中學湘潭縣二中素描許峰熙古城中學湘潭縣二中籃球劉傲古城中學湘潭縣二中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土熨:800年祖傳技藝,傳承讓更多人受益
保護非遺,「功在千秋,利在當代」,意義非凡。即日起,省級非遺品牌張新發組織「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活動,走進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遺項目,深入了解非遺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文化的未來,助力這些文化都活起來。【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菊花石:2.7億年的自然造化,近300年的精雕細刻金銀錘揲:賦予金屬人文的溫度摺紙:不費一筆一畫,人生百態躍然指與紙上川山毛筆:祖傳四代手工制筆 傳承千年老手藝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石鼓油紙傘:歷經72道工序,用手藝傳承中國韻味
保護非遺,「功在千秋,利在當代」,意義非凡。即日起,省級非遺品牌張新發組織「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活動,走進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遺項目,深入了解非遺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文化的未來,助力這些文化都活起來。【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粽編傳承人周佳霖:無聲世界裡「編」出大未來與新傳承紅網時刻記者 唐頻輝 湘潭報導西子湖畔,一把油紙傘牽出許仙和白娘子的幾世姻緣;雨巷裡,一把油紙傘與丁香姑娘的相逢,成為無數人對愛情的最初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