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大雁成群往南飛

2020-12-19 騰訊網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天空那麼藍那麼高,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啊!秋天到了。」

每到秋季,你的耳畔是否也隱約響起這篇小學語文課文?

小時候總是想,秋天的時候大雁為什麼要往南飛,還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呢?今天就來跟小編補補知識~

大雁為什麼在秋天往南飛?

大雁是一種典型的候鳥,會以一年的時間為周期進行季節性遷徙,每年在春分過後飛回北方繁殖,在寒露前後飛往南方過冬。

不過,業內有名的鳥類觀測學者、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海翔表示:「候鳥往南飛,本質是食物的問題。」

大雁的遷徙不全是貪戀南方的溫暖,而是因為南方的溫暖天氣下有比北方更豐富的食物。以水鳥為例,北方冬季河水冰封,水鳥們只得望著被凍住的水生植物和肥魚興嘆。相反,南方再冷,湖面就算結冰也會迅速融化。對於以漿果為食的林鳥來說,溫度就更無所謂了。

(網絡配圖)

鳥類很容易感知溫度,飛速達一天幾百公裡,北方暖和時,候鳥會推遲南飛;南方太冷時,候鳥會繼續往南尋找合適的越冬地。

大雁為什麼在飛行時排成字形?

大雁南飛時,為什麼非要排成「人」字形或者「一」字形,而不是其它陣型呢?

解釋1:

省體力

在現有的大雁字形編隊說法中,流傳最廣的解釋是「節省體力」。

飛在最前面的大雁往往是年輕、健壯、有經驗的,它們拍打翅膀產生一股上升氣流,可以助力後面的大雁飛得更快、更省力。在加速飛行時,大雁的隊伍排成「人」字形;一旦減速,隊伍又從「人」字形換成「一」字形,這是為了進行長途遷徙而採取的有效措施。

(網絡配圖)

在飛行過程中,領頭雁的身後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緊跟其後的大雁飛行時就可以利用這個低氣壓區減少空氣阻力,提高整個雁群的持續飛行能力。但「頭雁」很容易疲勞,因此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雁群需要經常變換隊形、更換領頭雁。

(網絡配圖)

不過,這個解釋還停留在假說階段。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來支持它。很早以前,人類就已經觀察到,大型鳥類通常選擇「人」字形或者「一」字形,而小形鳥類則往往聚成一團。

解釋2:

更清晰的視野

鳥類學家發現,加拿大大雁的眼睛分布在頭的兩側,各自可以覆蓋從正前方往後的128度角的範圍,這與大雁編隊飛行的極限角度相一致。

(網絡配圖)

換句話說,在編隊裡飛行的每一隻大雁都能看到領頭雁,而領頭雁也可以看見全部的編隊成員。因此,鳥類選擇「人」字形和「一」字形至少有一個理由是確定的:在編隊飛行中,每一隻鳥都能看見整個編隊,從而更好地進行相互交流或者自我調整

所以

你知道大雁為什麼要「寫字」了吧?

本文來源:大眾科普

相關焦點

  • 冷空氣突然來襲,成群大雁南飛
    圖為大雁成群南飛揚子晚報網12月7日訊(通訊員 武家敏 記者 梅建明)季節交替,初冬冷空氣來襲,南京長江大橋上空飛過了一批批大雁。圖為大雁成群南飛這些大雁在空中擺出各種列隊造型,從長江大橋上空往南飛去,一時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驚喜不已。連日來,南京冷空氣持續發威,長江大橋上的天空,只見一批批大雁從東方空中往南飛去,一會兒編成「人」字,一會兒編成「眾」字,一會兒又編成「V」字,如此列隊造型,令人驚嘆不已。
  • 解疑:一年級語文《秋天》大雁南遷,為何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
    今天於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探索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大雁南遷時,為何要排成一字形和人字形呢?解疑:一年級語文《秋天》大雁南遷,為何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課文欣賞:秋天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天空那麼藍,那麼高。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啊!秋天來了!
  • 為什麼大雁在天上飛的時候一會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
    為什麼大雁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排成一字,為什麼大雁在天上飛的時候一會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難道他們也有語文老師嗎?大雁是一種候鳥,他們夏天的時候在北方生活,到了秋天。天氣漸漸變涼的時候,就會成群結隊的往南方飛去過冬,為什麼他們要去溫暖的地方生活呢?因為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邊活動,要吃青草穀類,只有溫暖的地方才有水有草,大雁遷徙的時候總是成群結隊的。飛,排成整齊的人字或者一字,為什麼會這樣呢?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秋天》課件及同步練習
    來了、吃了) 子zi(兒子、小子、葉子) 人rén(大人、人口、人們) 大dà(大小、大米、大會) 二、我會認 秋qiū(秋天、秋季、一葉知秋) 氣qì
  • 一年級語文上:《秋天》精講,看天高雲淡,賞美麗秋景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秋天嗎?秋天來了,她像一位魔法師,使周圍的事物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天氣漸漸轉涼,樹葉慢慢變黃,天空又高又藍,一群群大雁也飛向了南方。那你還知道秋天有哪些變化嗎?【朗讀指導:「一會兒……一會兒……」寫出了大雁南飛時,隊形變化快的特點,所以讀的時候語速要快一些,重讀「人」字和「一」字。「一會兒」的「兒」字,是兒化音。】2、大雁為什麼要往南飛呢?他們又是怎樣飛的呢?(因為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沒有食物,他們沒有辦法生存,所以要飛到溫暖的南方去過冬。
  • 「八月十五雁門開,小燕去,大雁來」是什麼意思?和中秋有何關係
    又到北燕南飛的時候,小燕子剛過,大雁也從遙遠的北方(西伯利亞)集結、等待……,等著雁門開。所謂「八月十五雁門開,小雁去,大雁來」,在我國流傳的這句諺語,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於自然現象規律的總結,物候到了此時,便出現了。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小燕去」?為何會稱「大雁來」?至於「雁門開」,真的有雁門嗎?這些將在此文中一一說明。
  • 拾影|「鴻雁」飛到我家鄉 德宏
    灰雁又名大雁、沙鵝、灰腰雁、紅嘴雁、沙雁、黃嘴灰雁,是雁形目鴨科雁屬的鳥類。看似有些憨態,但飛行能力較好,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較遠。小學課本《秋天到了》一文裡,用「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來描述灰雁遷徙時的壯觀景象,也讓人印象深刻。
  • 詩人春日辭官回鄉,遇北歸大雁,寫下首思鄉詩,最後5字太動情了
    而這首詩便是他春日還鄉途中,路經湖南衡陽界,被路途春色和天空北歸大雁之景所感觸而寫。從京城北京到福建老家,可謂山水殊異,風土飲食更是大不相同。這一次他厭倦仕途獲準歸家,自然是欣喜萬分。在途經衡陽的時候,突然感覺春色盎然,不覺感慨萬分。此時天空中幾聲雁鳴,仰而視之,它們正成群結隊跨越千山萬水往北飛去。
  • 描寫秋天作文:品秋
    伴著纏綿如絲的細雨,伴著柔和清涼的微風,伴著漫天飛舞的落葉,秋天,來了。秋天沒有春天的百花盛開;沒有夏天的蝶飛鳳舞;更沒有冬天的銀裝素裹。秋天有的,只是淡淡的憂傷和綿延悠遠的秋思。在這萬樹掉落的秋天,楓樹應該是秋天的一大景致了吧!火紅的楓葉在林間飄動,在風的吹動下奏響了一曲屬於秋天的歌。咦?葉子變成了金色,哦,是太陽出來了,陽光並不暖,但照射在滿樹楓葉和滿地落葉上,真的美得讓人不忍移目。早上的落霜讓楓葉反射出金燦燦的光,像極了書上說的世外仙境。這是一幅雅致的畫卷,秋又是藏著美的。諾!
  • 四年級上,《語文園地三》: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秋天的諺語
    四年級上,《語文園地三》: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秋天的諺語一、交流平臺要想把文章寫具體、寫準確必須進行認真觀察;接著,要想寫出事物的變化,還要連續觀察一段時間;最後知道了觀察時要動用多種感官,如:用眼看
  • 春來秋去飛鏑箭,北往南歸落瑤臺;詠雁五律十首,人字長空碧雲裁
    春來秋去飛鏑箭,北往南歸落瑤臺。過了立秋,意味著秋天將要來了。說到秋天,你可能會想到圓月、秋雨、菊花、楓葉、殘荷等等許多最能體現秋意的景象。此外,一定不會忘了秋雁。雁,也叫鴻雁,是一種候鳥。春來北國,秋去南方。千山萬水的往返途中,傳遞了多少故事。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袁家到盛家納徵的聘禮為何以大雁為主禮
    電視劇第一節中,東京袁家三書六禮要娶揚州通判盛家的大姑娘,從東京遠道而來,奉上兩隻大雁作為納徵的主聘禮。那麼古代的三書六禮究竟指什麼呢?主聘禮為什麼是兩隻大雁呢?三書六禮古代婚禮結構包括: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其中婚前禮包括: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 梅州雁南飛|青山茶園,綿密溫情相彰宜
    大雁的南飛之路,正是客家人的流浪之路。一、遊:青山茶田,綿密溫情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是粵東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雁南飛似靈山秀水所孕育的一顆"明珠",在青山環繞中向世人呈現一幅世外桃源的醉人畫卷……雁南飛神石:這是雁南飛茶田景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這裡的靈魂之石,上面刻有「雁南飛、茶中情」六個大字,這個雁南飛」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對「北雁南飛」的根本認同:「茶中情」表達了雁南飛經茶文化與茶結緣,與茶會友,與茶傳情。很好的詮釋了這塊神石上的內容。
  • 描寫秋天的作文:秋韻
    有人喜歡「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春天,有人喜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夏天,有人喜歡「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冬天,而我喜歡「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的秋天。秋天是一個丹桂飄香的季節。
  • 含秋白露滴鄉愁,鴻雁南歸越北州
    隨著氣候的逐漸轉涼,候鳥南遷,回歸曾經的故土避寒越冬,大雁成群從北方向南飛往,雛燕豐羽毛,追夢他鄉,「年怕中秋半怕半」,在異鄉就業謀生的遊子,此時同樣有一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同樣有著能早點回家團聚的思想,筆者小詩一首七絕《白露滴鄉愁》與君共鳴,歡迎參與討論!
  • 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歲月流逝無痕跡
    導語: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歲月流逝無痕跡,物是人非心傷悲。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獨酌青酒負相思,西風過境離別詩, 拾來蘆花入泥雪,飲盡山河渾不知。河水的邊上多生長著蘆葦,在秋天到來的時候蘆葦開出花朵,一眼望去整個都是一片白色,一陣西風吹來,蘆花如同下雪一樣飄舞著。
  • 萌寵漫畫:大雁和麻雀捉迷藏
    作者:aman阿悶麻雀是曾經被人飼養然後拋棄的麻雀,大雁是南遷過程中為保護燕群同老鷹搏鬥而迷路的大雁頭領
  • 秋天是個魔術師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嶽林中心小學304班小記者 姚周欣    秋天是個魔術師,呼地一吹,青蛙和熊開始挖洞,小螞蟻努力儲存著食物,大雁開始往南飛,一會兒呈「一」字形,一會兒呈「人」字形。呼地一吹,田地裡的麥子和稻穀成熟了,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玉米黃了,風吹過像海浪一樣,告訴我們豐收的季節到了。呼地一吹,吹紅了柿子和蘋果,像一個個紅燈籠似的掛在樹上。
  • 為什麼大雁飛翔時要口銜蘆葦?
    「銜蘆鴻」中的「鴻」指的是大雁。元無名氏雜劇《貨郎旦》第四折有〔轉調貨郎兒〕九支,其中第八支唱道(脈望館本):「我則見一品風流人物,打扮的諸餘裡俏簇,繡雲肩胸背是雁銜蘆。繫著條兔鶻、兔鶻,海斜皮偏宜玉聯珠,都是荊山玉……」那麼,為什麼古人說大雁飛翔時要口銜蘆葦?這種傳說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