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醫療設備生產端如果融合北鬥等智能系統,可以開發出更多的功能,實現更多的應用。」12月22日,北鬥+大健康產業專家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相關話題,共同為北鬥與衛生健康領域未來的深度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北鬥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明顯
今年7月31日,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向全球開通使用。如何讓北鬥衛星「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成為各界關心的話題,「北鬥+」概念也開始「火」起來。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作為國家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對社會和經濟各個層面發揮著基礎性支撐作用。目前,北鬥已經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氣象測報、通信系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指出,近年來,北鬥創新應用已經深入融合到許多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之中;「北鬥+」和「+北鬥」應用的雙向發力趨勢也更為明顯。
於賢成表示,在北鬥產業邁向時空服務發展的新階段,需要以技術體系創新和應用模式創新為主線,積極倡導「北鬥+」融合創新和「+北鬥」時空應用發展,通過「北鬥+」推動北鬥與高端製造業、先進軟體業、綜合數據業、現代服務業等多領域的技術融合創新,通過「+北鬥」推動與各行各業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的應用融合與產業協同,從而形成並不斷完善北鬥時空應用產業生態體系。
目前,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進入全球服務的新時代,產業也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也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今年發布的《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以北鬥應用發展為核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3450億元。
「北鬥+大健康」方興未艾
在眾多「北鬥+」和「+北鬥」的產業融合中,「北鬥+大健康」正逐漸受到各方重視。在強有力的政策助推下,我國大健康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持續助力人民身體健康及生活水平提高。
與會專家認為,「北鬥」和「健康中國」這兩大國家戰略的融合創新,將迸發出更多的火花,產生可觀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事實上,目前北鬥在衛生健康領域已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以抗擊新冠肺炎為例,北鬥的貢獻有目共睹。大年三十晚上,測量工作人員奔赴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為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迅速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江蘇等地利用北鬥加強巡防管控,建立社區、網格、樓棟的疫情防控體系,確保各項防控措施全覆蓋、無死角,為社區居民築牢了健康防線。
而在民眾日常生活中,北鬥技術已經在社區養老、兒童關愛、老年人健康狀態監測等領域發揮顯著作用。相關企業推出的老人健康手錶就以北鬥導航定位技術為基礎,實現老年人生命體徵參數的監測、報警提醒等功能。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專家曹衝在主題報告《北鬥新時空與中國大健康》中亦指出,北鬥新時空與大健康產業的融合,可以實現無所不在、服務人人的智能化大健康服務,既可做到對生命個體的全過程實時動態跟蹤,全生命周期貼身服務,醫生通過北鬥遠程醫療設備,就可即時掌握患者的位置信息,並對患者實施醫療「智慧管理」,減輕患者就醫成本,減少醫院人力成本。
「北鬥+大健康」如何發力?
當前,「北鬥+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態勢愈發明顯。專家指出,作為國家兩大戰略,北鬥工程和「健康中國」的融合發展將釋放出巨大的潛力,造福國計民生。
北鬥能為流行性傳染疾病等衛生健康事物提供何種作用? 國家衛健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首席專家莊大方在題為《空間信息技術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的主旨報告中表示,某些傳染病的發生有著特定生態環境背景和流行規律,並通過一定傳播媒介傳染給人類。以北鬥為代表的空間信息技術可為大範圍、多角度傳染病流性特徵及病因學研究提供優越的數據與方法基礎。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如今北鬥在防疫監控、遠程醫療、服務老人關愛、智慧養老等方面已做了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探索。而未來,北鬥也將在公共衛生應急、食品藥品溯源管理、醫療裝備智能化、中醫現代化、慢性病防治、日常健康監測管理等方面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 陳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