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期內經濟實現騰飛,並且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地區,因此,誕生了「亞洲四小龍」的說法。當然,這些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都較高,尤其韓國和新加坡早已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其綜合經濟實力超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因此,在亞洲佔據較高的地位。另外,中國臺灣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從而在中國國內經濟排名出現下調,而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經濟差距較為突出,因此,在亞洲的綜合經濟實力各不相同,對應GDP排名差別明顯。那麼,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呢?
首先,在「亞洲四小龍」中韓國、新加坡均屬於國家,而臺灣、香港均為中國的地區,因此,在本質上存在根本性區別。另外,根據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9年韓國實現GDP總量1.6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0%,在全世界排名第12,在亞洲屬於第四大經濟體,所以,GDP超新加坡、中國臺灣與香港,其經濟在「四小龍」中佔據榜首,對應綜合經濟實力較強,同時以半導體晶片、汽車、造船以及電子等為主的製造業發達,從而拉動韓國經濟穩步向前發展。
另外,中國臺灣19年完成生產總值(GDP)約6114.5億美元,同比增長2.73%,經濟在上年基礎上平穩增長,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尤其在半導體、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領先全球平均水平,再加上其他產業運行總體平穩,所以,19年GDP總量突破6110億美元,在「亞洲四小龍」中僅次於韓國並排名第二,其綜合經濟實力較強。
其次,新加坡作為東南亞主要經濟體之一,19年全國完成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3720.62億美元,同比增長0.7%,增速創下十年新低,其對外貿易、電子產業低迷,因此,對應增長率呈現萎縮,再加上其他產業處於下行期,促使新加坡全年經濟增長乏力,經濟運行不及上年同期,不過GDP總量仍實現穩增長。最後,中國香港19年實現GDP總量約2.52萬億元,按平均匯率兌換成美元,大約相當於3650.79億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旅遊業、全社會消費品零售以及服務業等產業均大幅下挫,因此,全年經濟衰退跡象較為顯著,促使GDP總量不及上年,在「亞洲四小龍」中GDP總量排名墊底,同時也是「四小龍」中GDP增速唯一為負增長的地區,從總體來看,全年經濟表現不景氣,人均GDP落後於新加坡。
綜上所述,在「亞洲四小龍」當中,按照19年實現經濟數據來看,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中國香港,由於較為特殊的原因,促使該地區經濟小幅下滑,主要經濟指標呈現萎縮,對應地區生產總值(GDP)低於上年,因此,經濟總值被新加坡反超,同時與韓國、中國臺灣GDP差距拉大,不過預計後期香港經濟會反彈回升,並且向好的方向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