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上,出了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女主武王的時代開啟了很多新氣象,廣為被人詬病的就是包養男寵。武則天和她的兒媳婦韋皇后,女兒太平公主,都是包養男寵的高手。當然,無論是包養的還是被包養的,最後的結局都不太好。為什麼?
各位讀者,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
第一、男寵們的斷斷續續不得善終,原因是他們都沒幹好事兒,可以說是死有餘辜。
我們來捋捋,馮小寶是武則天第一任男寵,原本是江湖小混混出身。得到武則天的寵愛,為武則天鞍前馬後的伺候,馮小寶恃寵而驕,到了最後有點想脫離武則天的管控。馮小寶當了白馬寺的主持,最後還是一把火燒了明堂,他一位燒了明堂是他自己的事兒。
事情哪有那麼簡單,武則天把明堂當成自己政權合法性的符號。馮小寶還在寺院裡糾集了一些不法分子,每天舞槍弄棒。弄得武則天被迫挑選了一百多個健壯的宮女,作為身邊的護衛,以防不測。
你說說?皇帝雖然是個女人,也不能由著他們胡鬧吧。
太平公主派人去馮小寶那裡假傳聖旨,假傳聖旨把馮小寶騙去了,馮小寶傻乎乎還以為武則天要跟他重修舊好,結果沒有幾分鐘,就被一頓棍棒打死了。當屍體被送到馮小寶主持的白馬寺,馮小寶就像沒有活過一樣。
再來看看韋皇后的男寵,
韋皇后包養男寵,是在唐中宗在世的時候,唐中宗的綠帽子戴了一頂又一頂,可憐的唐中宗。後來韋皇后的兩個男寵,楊均和馬秦客都被梟首示眾。
史書裡記載的影影綽綽,野史裡有說,是韋皇后的男寵們,利用自己會做美食的技術,把中宗毒死了。這個無法考證,但是這男寵們確實在韋皇后的生活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不是好作用,最後的下場都很慘。
第二、男寵們都涉足政治,都在明裡暗裡介入朝廷的政治勢力之間的鬥爭。
平時吹吹耳邊風,爭寵要點賞賜,這個層面的事情,皇家大戶的女人們全都能滿足,可是涉及到朝政,男寵們就有點不知死活的味道了。
說起幹預朝政,最過分的就是張氏兄弟了。
太平公主把自己的男寵推薦給母親,這事兒要怎麼說呢?太平公主一方面是要把值得信任的人送到母親身邊,一方面也是希望借男寵的舊情,能夠在武則天身邊說自己的好話。這件事兒,本身是有心機的。
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跟晚年的武則天接觸最多。張氏兄弟後來成了武則天的耳目喉舌,成了武則天個人勢力的一種延伸。
武則天最信任的人就是這兩個兄弟。這兩個人糾集了一批急於進取的官僚,影響朝政。
武則天寵著二張兄弟,寵到什麼程度呢?韋皇后的寶貝兒子李重潤和他的妹妹、妹夫一起背後議論武則天的男寵二張兄弟,二張兄弟那麼受寵,怎麼能忍受李重潤的非議呢?鬧到武則天那裡,武則天更狠,直接把李重潤逼死了。
想想,這兩個白面男寵,把武則天身邊鬧得雞犬不寧,也算有本事的人。
男寵,終究也就是個男寵。在各方勢力的鬥爭下,李家王朝的人都擔心二張兄弟和武家強強聯手,影響了朝局。所以,一場政變之後,二張兄弟被殺掉了。
第三,包養他們的人倒了,他們也都成了政治犧牲品。
武則天養男寵時,已經到晚年了,她養男寵主要是娛樂功能。而太平公主處於野心上升階段,她的男寵必須有才學、有人望,能助力她的野心。至於韋皇后,那就沒法說了。淫亂後宮的皇后,都怪唐中宗太窩囊。
太平公主的男寵有兩個,一個叫崔湜,一個叫盧藏用。崔湜是什麼人呢?是進士出身,崔湜雖然寫詩說自己是個愚鈍的人,可是這個人卻並不愚鈍。太平公主最看重的是崔湜的聰明。
崔湜是個少年天才,二十歲就中了進士。在唐朝,五十歲能考上進士,也算年輕的進士了。這個二十歲的進士,在官場起步多早啊,才剛剛三十出頭,就當上了兵部侍郎。年輕的崔湜就佔據高位,總的來說是個才子型的政治家。
盧藏用也是高門大戶培養出來的,也是年紀輕輕就考中了進士。按照唐朝的規矩,考中進士也不能馬上就當官,還得等出現空缺才行。盧藏用不願意慢慢等,他有多聰明呢,他想出來一個妙招,考中進士之後,他直接跑到終南山去隱居了。終南山位置好,緊挨著長安城,達官貴人們都喜歡到這些風景好的地方旅遊,來得人都知道這裡有一個高人,很快就在權貴裡傳開了,最後把他徵調到中央做官了。人們常用終南捷徑來諷刺盧藏用,可是盧藏用的聰明是不能抹殺的。
太平公主的智慧,從她招徠男寵都能看出來。她把這兩個文人中很有影響的領袖收到自己的石榴裙下,一來這兩個高參可以給她出主意,二來,崔湜和盧藏用在文人中有影響,太平公主可以藉助他們倆的勢力招徠其他的文人。
武則天退位,張氏兄弟被殺;韋皇后被賜死,她的男寵們也被梟首示眾。太平公主被賜自盡,男寵們流放,最後也死了。男寵們的結局都悲劇啦,出來混,都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