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維京一詞,第一個出現在你腦海裡的一定是維京海盜,在古老的北歐語言中,「Víking」這個詞包含兩層意思,先是四處旅行,然後就是四處掠奪。可以說,「維京」這個詞從誕生之時就帶著一股子殺氣。當然維京人的確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乘著船到各個國家燒殺搶掠。公元8世紀到公元11世紀,他們搶奪的區域遍布現在的英格蘭、法國與俄羅斯。每當看見他們標誌性的龍頭船出現在海上時,一場血腥的殺戮必定不可避免,他們是真正的海上死神。
海上霸主
公元8世紀末至公元11世紀初的這一段時間是維京人的鼎盛時期,北歐地區被稱為「維京時代」如今北歐的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就是維京人的後裔。在造船技術以及航行技術極為落後的當時,維京人的足跡幾乎遍布了整個歐洲,這不得不讓我們由衷地讚嘆。他們航行的邊界北至格陵蘭島,西至加拿大的紐芬蘭島,南至北非沿岸,東至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流域。維京人可以說是歐洲中世紀的造船專家,他們所造的長船長而窄,兩頭高高翹起,船頭常常雕刻著兇惡的龍頭,這種製造特點使得航行起來十分輕快,最高時速達每小時18公裡,既可以在海上行駛,進入淺水海灣也不再話下。
西歐地區有許多國家都臨近大海,為什麼只有維京人發展出了這種遠途商業探險以及劫掠徵服的文化和習性呢,一種最為合理的解釋就是地理和氣候的因素。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有75萬平方公裡,但是大多數的區域是山區,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而且由於地處的緯度很高,冬季漫長且寒冷。維京人大多數居住在沿海的區域,土地貧瘠,極少有能供耕種的良田。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維京人要想吃飽肚子,就必須乘船踏上徵途。在他們的文化中同時敬仰大地與海洋,地為父、海為母。
最早記錄維京人劫掠的是在公元793年,他們乘著長船登陸英格蘭東岸,擄掠了林迪斯法恩修道院,將教士們盡數屠殺,把能見到的財物一件不留地搶走。這個事件正式宣告西歐的維京時代拉開序幕,這個時候中國正處於唐朝中葉。自此之後,維京人襲擾英格蘭的頻率越來越頻繁,英格蘭的財富逐漸被榨乾,此時維京人乾脆在英格蘭定居下來,相比瑞典與丹麥,英格蘭的土地要肥沃的多,維京人在此耕種,與當地人的文化習俗逐漸有了融合。
中世紀的教會通過對底層人民的徵斂集聚了大量的財寶,享有特權,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聖地,還是人們走投無路時的避難所,但是對於維京人這些異教徒來說,充斥著金銀財寶且又防禦薄弱的教堂與修道院簡直就是送上門的肥肉,常常是第一劫掠目標。
奇特的風俗和文化
由於北歐苦寒之地,資源較少,維京人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只有長子才是家族的第一繼承人,其他的兒子在成年之後必須離開家族,依靠自己的斧頭和長劍打下一片江山,這也許也是維京人酷愛徵伐的原因之一。
維京人的家族觀念非常強,父母子女姑侄通常都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如果有人受到了欺負,那麼全家族的人都要出面為他討回公道,這些矛盾通常不會直接演變成流血衝突,而是首先交之於部落大會來裁決,通常受害的一方會要求土地或者金錢來作為補償。但是如果對方拒絕,那麼將是血腥的報復。在那個時代,綿延數代的世仇屢見不鮮。
維京人的女子簡直就是女權主義的先鋒,他們的婚姻雖然是由家族來決定的,但是自己卻有很大的選擇餘地。家族的長者會挑選適齡的男子,列出一份名單,由女子在其中隨意挑選。女子在結婚可以繼續保有婚前的財產,而且自己在法律上任然是一個獨立的個人,不受丈夫的驅使,這與中世界的基督教世界以及古代中國大相逕庭。維京人也沒有從一而終的文化束縛,結婚後兩方都可以隨時提出離婚,離婚並不需要如古代中國「七出三不去」類似的規定,只要想離婚,基本什麼理由都可以成立,比如說妻子總是穿褲子不穿裙子,丈夫不講衛生之類的奇葩理由。
根據前文所述,也許大家對維京人的印象就是他們各個都是肌肉發達且無腦,嗜血兇殘的殺人魔王,但事實上有許多的維京人是高超的手藝人,他們擅長製造武器與工具,還擅長打造精美的珠寶、金器與銀器。憑藉這個好手藝,他們完全可以成為歐洲著名的珠寶匠人,但是驕傲的維京人只把這個當做愛好而不願沉溺其中,他們更願意用手中的戰斧和長劍來爭奪榮耀。
同化與消亡
維京人曾在法國各處流竄搶掠,法國人民不堪其擾。法國加洛林王朝的國王查理為了安撫他們,使其不再到處流竄,許以土地,把他們安置在塞納河下遊生活。這些維京貴族和他們的武士成為統治者,與當地的凱爾特人、法蘭克人逐漸融合成新的族群「諾曼人」,他們說一種法語方言。諾曼第公爵名義上是法國國王的封臣,但實際擁有高度獨立性,長期成為法王最危險最強大的敵人。諾曼人經常把港口借給維京人,作為擄掠英格蘭的基地。這也是英國法國百年仇怨的起源之一。此時的諾曼人雖然是維京人的後代,但是其實與法國人的生活方式已經沒有什麼兩樣,人民大多是基督徒,古老的維京神祗已經逐漸被遺忘。
公元871年,英國歷史上著名的阿爾弗雷德大帝即位,這位大帝對前任皇帝對維京人的軟弱政策不滿,一上臺就對維京人發動戰爭,大大小小的戰役共有九次,但是幾乎沒有產生任何作用,阿爾弗雷德大帝只能走上了前人的老路,選擇付錢讓他們離開。但是金錢只能買來暫時的和平,不就維京人又捲土重來,大肆侵略,阿爾弗雷德大帝屈居小小的阿塞爾內島領導人民繼續抗爭。阿爾弗雷德大帝之後經過許多任皇帝的努力,才逐漸收復失去的土地。在被殖民統治的一段時間內,許多維京人與英格蘭人通婚,生活習慣和信仰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公元978年,第十任英格蘭威賽克斯國王埃塞克特即位,他對維京人頻繁的侵擾深惡痛絕,選擇與諾曼公國結盟,迎娶了諾曼第公爵的妹妹愛瑪。有了強大盟友的埃塞克特國王認為自己有了與維京人作戰的能力,於是下令屠殺境內的維京人。這一命令徹底激怒了時任丹麥國王斯溫,連續發動對英格蘭的戰爭。斯溫去世後,他的次子克努特率軍攻入英格蘭,成為英格蘭國王。公元1018年,克努特兄長逝世,他同時成為了英格蘭、挪威以及丹麥的國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在任期間極力緩和英格蘭人與維京人的緊張關係,為英格蘭帶來了長達20多年的和平,深受英格蘭人民的愛戴。
自此,英格蘭與丹麥、挪威等地區處於一個國王的統治之下,人民的交流廣泛,文化、習俗趨於同化,維京人逐漸皈依基督教,放下了手中的戰斧和長劍,過上了定居的生活,從前的戰士也漸漸變為了農夫,商人和手工藝者。
維京時代自此謝幕,但是他們崇尚自由,驍勇善戰的民族性格卻令人稱讚不已。他們的文化和事跡也成為了影視劇中的常客,近期熱播的美劇《維京傳奇》就以傳奇維京海盜拉格納羅斯布洛克的事跡為主題,全景式地展示了維京人的文化和生活,我們也能在其中品味到現代文明中所缺乏的血性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