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人的黃金時代維持了200多年,到了公元11世紀,維京時代的黃昏到來了。正如在中國一次次上演的「武力徵服者被文化徵服」的大逆轉,在越來越深入歐洲社會的同時,這些野蠻人也失去了他們那似乎永不滿足的精神和力量。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在大約公元1000年時冰島接受了基督教,而在維京人的本土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國王們發現基督教有助於維護他們的權威,開始熱情支持基督教的傳播,原來的北歐諸神信仰被逐步取代,而以此為基礎的崇尚暴力的價值觀也隨之日益式微,海盜行為變得不再那麼光榮。
同時西歐各地為了對抗海盜入侵而迅速封建化,各領主都建立起自己的軍隊保衛領地,跨海攻擊的風險增大而成功率降低,盛極一時的海盜時代走向了沒落。在卡努特成功統治英格蘭近20年後,英格蘭於1042重新恢復獨立,先王埃塞爾列德之子「懺悔者」愛德華重登王位。愛德華死後無嗣,儘管賢人會議推舉其內弟哈羅德·戈德溫森為繼承者,但還是沒有打消兩個野心勃勃的強人對英格蘭的覬覦之心一個是諾曼第公爵「徵服者」威廉,他是愛德華的表兄弟,藉口愛德華曾許諾讓他繼承王位揮師渡海西進。
另一個就是挪威國王「無情者哈拉爾德·哈爾拉迪。哈拉爾德·哈爾拉迪被稱為「最後的維京人」,他也確實是維京海盜中最後一位偉大的傳奇人物。他的同父異母哥哥奧拉夫也做過挪威國王,並因把基督教奉為國教被後人尊奉為「聖奧拉夫」,成為挪威的守護神。但這並沒給奧拉夫帶來好運氣,在與丹麥國王卡努特爭奪挪威王位的過程中,他失敗被殺。年僅15歲的哈拉爾德逃往羅斯避難在這裡他逐漸成長為一個翻雲覆雨的傭兵首領。後來他又為拜佔庭帝國服務,一度成了「瓦蘭吉衛隊」的首領。他既勇猛又狡詐,在拜佔庭和地中海通過搶劫和戰爭手段獲取了大量財富,並留下了無數的傳奇故事。
1045年,30歲的哈拉爾德帶著自己的僱傭軍和從東方掠奪來的大量財富重歸闊別15年的北歐,經過兩年的戰爭,他登上挪威王位,然後與他的侄子—丹麥國王斯汶展開長達十幾年的戰爭。1064年,兩位國王達成和解,哈拉爾德旋即回師,懲罰了國內的反對者。然而這些勝利無法滿足他無盡的野心,愛德華死後,他認為自己可以從英格蘭的亂局中撈到更大的利益,於是在公元1066年,他率領挪威軍隊大舉入侵英格蘭,對土地和財富的渴望,把他帶上了覆滅之路。兩個競爭者都開始了入侵英格蘭的行動,當威廉公爵還在海上跟逆流做鬥爭時,哈拉爾德捷足先登,在英國北部上岸。
他在約克經過一場激烈戰鬥,擊敗了兩位抵抗的伯爵,乘勝挺進到斯坦福橋。哈拉爾德的入侵使哈羅德處於兩面夾攻的不利境地。他清楚地知道威廉公爵正等待著有利的風向,隨時發動進攻,於是他決意在威廉登陸之前先全力對付北方的敵人。他率領自己的親信部隊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快速行軍,同時徵集各郡部隊前來匯合。而挪威人卻還沉浸在首戰勝利的驕傲之中,在斯坦福橋上並未布置強大的兵力。
當哈羅德突然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時,他們只能匆忙迎戰。9月25日,決戰開始。雙方進行了非常激烈的戰鬥,挪威人「苦戰到底,直到敗局無法挽回」。戰鬥中哈拉爾德喉部中箭倒下,他身邊的侍衛只有幾個人倖存下來,「剩下的挪威人逃跑,英格蘭人奮勇追擊,一直把他們趕到船邊,有些人被淹死,有些人被燒死,就這樣以各種方式死去,倖存者甚少」。儘管斯坦福橋之戰以挪威人的失敗告終,但勝利者哈羅德也在此戰中損失了不少兵力,這使得姍姍來遲的威廉坐收漁利。
在此戰幾天之後,哈羅德不得不進行了第二次強行軍,這一次他進入了他的喪身之地——黑斯廷斯,徵服者威廉從此成為英國的主人,開始了諾曼王朝。哈拉爾德的死,標誌著北歐海盜在歐洲瘋狂侵略擴張年代的終結,從此「北方英雄譜系永遠絕嗣」。也許唯一可以讓這位「最後的維京人聊以自慰的是,不管是擊敗他的哈羅德,還是最終的勝利者威廉,其實都是維京人的後裔。
當維京人的武力徵服時代結束時,他們的獨特文化卻正在形成,12世紀,記載北歐神話和英雄傳奇故事的「迦」和「埃達」出現了,「薩迦」的意思是「述說」,這是一種散文寫成的故事;而「埃達」則是韻文寫成的詩篇。這些散文和詩章使維京人的歷史和精神永遠流傳,並對歐洲文化產生了持久影響。比如今日幻想文學和電子遊戲中經常出現的精靈、地精和巨魔,都是出自維京人的神話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