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歐洲可在2050年節省3630億歐元?

2020-12-17 國際能源網

引用伊索寓言《龜兔賽跑》,丹麥和德國大學的學者們計算,如果現在就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安裝,歐洲可以節省3630億歐元的能源轉型成本。

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和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工作人員表示,從歐洲到本世紀中葉最多只能排放33Gt的碳排放為出發點,目前最便宜的方法是儘早安裝太陽能和風能。

這些學者以歐洲能源系統為基礎,以每小時為單位,採用了兩種方法,方法一是「晚而快」(推遲且快速安裝的模式),方法二是「慢而穩」(現在就安裝,慢慢推進的模式),以五年為周期,模擬了從今年到2050年的碳排放。學者們發現,如果政策制定者現在採取行動,對能源、供暖和交通進行脫碳處理的成本會更低。研究人員發現,延遲採取行動將消耗掉33Gt的碳,本該在2040年實現的淨零排放量將會推遲十年實現,這意味著在「晚而快」的能源轉型模式中,10年的廉價技術成本所帶來的好處將被忽略。

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每年新增30GW的太陽能發電能力,這一「慢而穩」的脫碳方案將花費7.875萬億歐元。根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歐洲能源系統早期脫碳回報》一文,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碳排放將導致8.238萬億歐元的損失。

根據所建議的「慢而穩」的方法,從2025-30年,歐洲每年新增太陽能發電量將增至60GW,2030-35年間達到100GW/年的峰值,在接下來的五年內,這一數字將回落至67GW,2040-45GW將反彈至每年75GW,2045-2050年期間,每年新增太陽能發電量將達到73GW。

學者們根據他們對歐洲33Gt碳排放量的估計,在2018年至2050年期間,全世界最多可排放800Gt二氧化碳,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最高1.75攝氏度的可能性高於66%。在此基礎上,扣除2018年和去年的已知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計算結果將使歐洲2020-2050年的碳排放量達到48Gt。研究人員認為,將歷史排放水平考慮在內,將促使歐洲大陸制定更為雄心勃勃的碳排放目標,從而達到33Gt的排放上限。

相關焦點

  • 當前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歐洲可在2050年節省3630億歐元​
    這些學者以歐洲能源系統為基礎,以每小時為單位,採用了兩種方法,方法一是「晚而快」(推遲且快速安裝的模式),方法二是「慢而穩」(現在就安裝,慢慢推進的模式),以五年為周期,模擬了從今年到2050年的碳排放。學者們發現,如果政策制定者現在採取行動,對能源、供暖和交通進行脫碳處理的成本會更低。
  • 臺積電加入RE100倡議 承諾到2050年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原標題:臺積電加入RE100倡議 承諾到2050年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針對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最新發展動向,國際能源署於本月發布《可再生能源2020》,報告圍繞新冠疫情在電力、供熱和運輸行業對可再生能源的影響做出詳細的預測和分析
  • 報告:上半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首超化石能源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中國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領域投資。據統計,中國在光伏、風電、水電、熱能等領域已與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每年均維持在20億美元以上。在中東歐國家,一批批綠色低碳、可持續、惠及人民的清潔能源合作項目持續推進,綠色成為「17+1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鮮亮底色。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報告導讀  報告認為,整體來看可再生能源投資呈現上升趨勢,發展勢頭良好。但要實現全球氣候變化和發展目標,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還遠遠不夠。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整體情況  2013年至2018年間可再生能源全球投資取得了重大進展,總投資額達1.8萬億美元。
  • 波蘭最大可再生能源招標最低報價51美元/MWh
    位於歐洲「琥珀之路」和「絲綢之路」交匯點上的波蘭,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近日,波蘭能源監管辦公室(ERO)舉行了該國規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招標,招標對象為裝機容量超過1MW的太陽能開發商。根據ERO發布的公告,70家可再生能源開發商提交的96份標書入選。
  • 隆基加入RE100,承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來源:美通社】西安2020年3月13日 /美通社/ -- 近日,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宣布,正式加入RE100綠色倡議。隆基對此承諾:最晚2028年,隆基將實現在全球範圍內的生產及運營所需電力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 日本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高、難購買實現碳中和目標阻力巨大
    業界普遍認為,日本此舉是希望通過能源政策調整為2050年完成碳中和目標掃清障礙,但該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始終面臨著發電成本高、併網難等瓶頸。「綠電」需求難以滿足事實上,昂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不可承受之重」,部分日企甚至有遷移海外的打算。
  • 中國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2060年之前取代煤炭和天然氣
    中國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2060年之前取代煤炭和天然氣 2020年
  • 陽光電源加入RE100 並承諾到2028年使用所有可再生能源
    最近,陽光電力公司宣布加入RE100(可再生能源100)綠色倡議,並承諾最遲在2028年前使用可再生電力滿足全球生產和運營所需的100%電力。RE100是由氣候集團發起的一項全球合作倡議,它與碳披露項目合作,聯合了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跨國企業,並共同承諾到2050年在全球範圍內使用100%的可再生電力。
  • 國際能源署:未來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年均新增裝機規模達到700GW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IEA能源技術政策部主任TimurGuel也肯定了可再生能源對全球減排的作用與貢獻。預計全球能源系統將在2070年全面實現淨零排放。而目前在減排技術中。10月28日,國際能源署發布《2020能源技術展望報告》。
  • 繼新能源車之後,可再生能源已達成全球共識,光伏未來潛力巨大!
    其實新能源車概念的興起歸根結底來源於減輕碳排放,合理利用綠色能源的理念。因此,可再生能源開始為各國政府關注的又一個焦點。如果說新能源車只是人們消費的一個分支,那麼可再生能源便是關乎到人們未來低碳生活的轉折點,其意義遠超於新能源車。
  • 科學網—靠可再生能源養肥「氫犀牛」
    針對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時空波動性和併網困難等問題,利用光伏發電、風電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備氫氣被認為是一條理想途徑。 但受現有電解水制氫技術的制約,實施上述途徑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日前被中國科協列為2020年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之一。
  • 「世界地球日·專家聲音」秦海巖:可再生能源 架起人與自然和諧...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尤其是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全球變暖、生態惡化、環境汙染等問題不斷加重,迫使各國紛紛調整原有的發展模式,選擇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進行能源轉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被視為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舉措,這也成為近些年來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蓬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 棄掉一個三峽:去年可再生能源棄電超1000億度
    1月24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17年可再生能源併網運行情況。去年我國棄水、棄風、棄光電量合計達到1007億千瓦時,較上年下降近100億千瓦時,但規模仍超過三峽電站976億千瓦時的全年發電量。
  • 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領域投資。據統計,中國在光伏、風電、水電、熱能等領域已與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每年均維持在20億美元以上。
  • 參與RE100的日本企業與可再生能源
    索尼與可再生能源在相機、遊戲機、電視等家電領域為人熟知的日本企業SONY(索尼)公司,近年來逐漸將目光投向能源的發展。事實上,在歐洲大陸,索尼公司已經達到了100%利用清潔能源。不過因為半導體的製造將消耗企業總用電的80%左右,所以擁有大量的半導體製造工廠的日本,遠遠沒能趕上這個水平。這也給在日本的能源相關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投資和發展潛力。
  • 歐洲多國數百億歐元促電動車發展 A股概念板塊又「嗨」了……
    歐洲多國加碼電動車行業刺激政策  德國總理默克爾周三宣布,執政聯盟通過了最新價值13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幫助德國經濟從疫情中恢復。其中包括500億歐元的創新推進資金計劃,用於推進電動車、氫燃料技術及人工智慧等領域技術發展。
  •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志武:可再生能源成中國能源結構調整中堅力量
    業界人士認為,可再生能源成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 高雨晴 攝   中新網大同11月1日電 (高雨晴)10月31日至11月1日,以「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為主題的專家創新大講堂在山西大同舉行。業界人士認為,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
  • 泓森槐能源林-可持續發展的希望之林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能源消耗結構以煤炭為主。大力發展替代能源,改善能源利用結構,不僅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需要,也是保證未來能源供應之必需。作為化石燃料的替代,發展林木生物質能源具有較大的前景,因此加強林木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和研究是具有實際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