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齊敏倩 秦曉鵬
編輯 陳曉
瑞幸真是一家神奇的公司。
2018年橫空出世後,至今不到30個月的時間裡,它一次次用「實力」證明自己是咖啡行業最與眾不同的煙火。
業務模式備受爭議時,人家成立18個月就登陸納斯達克,這一「奇蹟」刷新全球最快IPO記錄;被渾水質疑財務數據造假,人家強勢回擊,股價幾乎巋然不動。
然而,幾乎所有投資人開始相信瑞幸講的美好故事後,公司又出其不意來了一出「自爆」。消息一出,當日股價暴跌75%。
成立至今,瑞幸講了一個接一個好故事,讓市場興奮不已。不過,現在看來,這些故事全是陽光下的泡沫,將和投資人的資本、心血、信任一起灰飛煙滅。
01
泡沫破裂
今年1月份,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被評為「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在頒獎典禮上,瑞幸咖啡投資方愉悅資本的劉二海和主持人以及錢治亞進行了互動。
劉二海回憶起他和老朋友錢治亞的多年相識,打趣稱,錢治亞早年在公司被稱為「表姐」,因為算數算得特別準,電子表格做得非常好。
瑞幸咖啡CEO 錢治亞
當然,這種早年間的「八卦」只是陪襯,聊天的主題還是關於瑞幸咖啡。劉二海和錢治亞說,當初我們做咖啡很多人質疑,可是後來一次次把數據做出來了,包括發行股票一般也會面臨壓力,我們一股股票都沒賣。瑞幸咖啡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技術和我們的能力,更是中國人的自信,喝著中國人的咖啡也覺得很爽,價格便宜質量又好。
提供高品質、高便利性、高性價比的咖啡是瑞幸給市場和投資人講的第一個關於「中國版星巴克」的故事。「速度」是這個故事的關鍵詞。快速開店、用高額補貼快速拉新是瑞幸咖啡的常規操作。
2018年底時,瑞幸咖啡已經開出2073家門店,這是什麼概念呢?星巴克進入中國後用了17年時間才將中國門店數量提升至2000家。到了2019年底,瑞幸的直營門店數量增長到4507家,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不出意外的話,瑞幸原本的目標是在2021年開1萬家店。跟星巴克比起來,瑞幸簡直在以火箭般的速度開店。
店開了,誰來買呢?瑞幸咖啡為了拉新和維護客流量,更是下了血本,5.8折、3.8折甚至1.8折的優惠券讓用戶領到手軟。
開店、補貼,白花花的銀子投進去,瑞幸還沒怕,吃瓜群眾就坐不住了。關於瑞幸的盈利模式是什麼,能否跑的通,到底何時盈利的討論不絕於耳。普遍的看法是:瑞幸到底要搞什麼,真的不明白,但是好像有錢又厲害的樣子。
就這樣,全國人民一邊喝著1.8折咖啡,一邊等待它爆雷的那一刻。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曾告訴市界,像咖啡這樣的餐飲行業一定會考慮投入和盈利的情況,「不能把瑞幸當作餐飲項目看,它是純粹的投資項目。」
這個「投資項目」到底靠什麼盈利,瑞幸給的解釋是,目前中國咖啡價格太貴了,我們可以用新零售的方式把價格降下來,再擴大市場規模,從而實現盈利。
既然自稱為新零售,瑞幸的徵途就不只是咖啡,還有網際網路時代最值錢的「流量」。
在前期積累了用戶後,瑞幸開始講第二個關於拓品類和無人零售的故事。小鹿茶是這個故事的開篇,2020年1月8日,錢治亞領獎的前一天,瑞幸高調發布了自己的無人零售戰略,推出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賣機。
瑞幸的無人售賣機除了賣自有商品外,還和全球食品行業各大巨頭廠商合作,其中就包括百事、雀巢、恆天然、雪萊、路易達孚、奧蘭、中糧、伊利、蒙牛、好麗友等。優質的供應鏈和電商價是瑞幸無人售賣機的核心賣點。
「從咖啡開始,讓瑞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個故事想必投資人聽著就覺得「性感」。1月8日,瑞幸咖啡股價上漲12.4%,股價約是發行價的2.3倍,隨後市值破百億美元。
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故事引起了渾水注意,在92名員工和1418名兼職人員對瑞幸門店流量進行長達11260小時監控後,渾水指出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瑞幸每家門店的商品銷量分別被誇大了69%和88%,公司還存在誇大宣傳支出等財務造假問題。
渾水的這份報告遭到瑞幸否認,在股價上也並未給瑞幸帶來很大影響。前段時間美股暴跌,還有投資者去抄底瑞幸。
眼看著瑞幸就要再次延續之前的「神奇」,故事越講越圓,餅越畫越大,誰料,這家神奇的公司竟然「自爆」了,公開承認公司財務數據有水分。
按照監管文件說的,公司COO劉劍以及多名下屬於自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曾虛增了22億人民幣的交易額。
根據財報,瑞幸2019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總營收約為25億元。三季報發布時,瑞幸預計第四季度公司產品淨收入在21—22億元之間。以此推算,意味著這段時間內,瑞幸有一半的營收都是虛增的。
有一種觀點把瑞幸當成to VC的企業,給市場和投資人講一個好故事是這種類型的公司最重要的事。那些曾參加瑞幸發布會的各大供應鏈企業負責人和業界大牛,看到昨天這個消息後,不知道會不會有一種參加了一場魔幻現實主義大秀的感覺。
無論怎樣,2020年4月2日大概會成為不少瑞幸投資人的噩夢。
02
瑞幸坑了誰?
如果說編織一個向14億中國人賣咖啡的誘人故事是瑞幸成功上市的關鍵,那麼靠燒錢給中國人喝1.8折咖啡還實現了單店盈利就是瑞幸股價成倍上漲的刺激因子。
2019年11月13日,瑞幸咖啡一如既往地交出了虧損的季度報。與以往不同的是,瑞幸強調,第三季度首次在門店層面實現盈利,運營利潤為1.86億元。
儘管盈利是扣除所有營銷費用後的盈利,是瑞幸單方面對於盈利有點扭曲的新解讀,「盈利」二字還是成功刺激到二級市場興奮的神經。當晚,瑞幸便高開15%,最終上漲13.07%,也開啟了一段翻倍行情。
在這段行情中,不少機構上了車。Wind數據顯示2019年3季度末,瑞幸咖啡的機構投資者數量是94家,到2019年年底有158家機構投資者持有瑞幸咖啡的股票,其中有91家是第四季度新進入的,持股總數達4.6億股,佔總股本比例為23.93%。
截至2019年末,共12家機構持有超過千萬股瑞幸咖啡股票,其中既有美國銀行、瑞銀這樣的國際知名投行,也不乏Capital Research Global Investors(全球資本研究投資者基金)、孤松資本這樣的著名對衝基金。
既然投資者們這麼認同燒錢模式可以為繼,甚至可以產生盈利,也就別怪瑞幸咖啡圈錢不手軟了。
2020年1月,瑞幸咖啡發行了4億美元可轉換優先債券,還增發720萬股ADS,每股ADS代表8股A類普通股,由於市場反應熱烈,瑞幸咖啡又增加了180萬股ADS,總募集資金合計約7.5億美元。
此次發行可轉債和增發所融資金還是用來燒的,包括用於店面擴張,無人零售計劃,資本支出,研發,市場推廣,業務開拓,國際業務,日常資本需要和其它一般行政支出。
在增發ADS的同時,瑞幸咖啡的第一大機構股東大鉦資本拋售了480萬股的ADS,套現2.3億美元,收回了投資的成本,這大概是在瑞幸精心編制的謊言被戳破之前最成功的一筆逃脫。
Wind數據更新的截至2020年1月21日的股東情況中,沒有其他重要股東出逃情況。但有報導稱截至3月31日,大鉦資本創始人黎輝減持了4416萬股,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減持了409萬股。
如今,瑞幸咖啡的市值只有16.11億美元,別說是去年四季度高位殺入的機構投資者了,按照天眼查給出的歷次投後估值,就連B輪融資進入的中金公司都已經被深埋了。
天眼查
2020年1月7日的公告顯示,瑞幸咖啡為周轉資金,從浦發銀行獲得了最高6000萬元的循環貸款;在西藏信託有最高額度3億元的貸款;和光大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籤訂了總額為3.5億元的咖啡機租賃協議。截至2019年9月30日,還款義務尚未履行完。
當然,一手將瑞幸咖啡做起來的陸正耀和錢治亞是沒什麼損失的,不僅因為持股成本低,還因為質押。渾水的報告顯示,瑞幸董事長陸正耀和創始人錢治亞持有的股票已分別質押了30%和47%,陸正耀姐姐Sunying Wong也將手中的瑞幸股票全部質押。
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圖中為陸正耀,右一為錢治亞
從神州租車到瑞幸咖啡,陸正耀始終沿用一套高舉高打、激進擴張的打法,抓住風口、瘋狂融資、快速擴張,然後謀求上市,到二級市場套現。這次瑞幸咖啡東窗事發,他的危險遊戲恐怕也到了盡頭。
小藍杯的故事講不下去了,我們可能沒有1.8折的咖啡喝了,投資者也損失慘重。美國對於造假懲罰嚴苛,瑞幸此時推出COO劉劍祭天也未必能輕易平息,賠償和高額罰款都可能發生,害人終是害了自己,丟了中國企業的信譽,最終還是咱們自己人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