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平臺調查:九成用戶有糟心經歷 部分涉嫌默許售假

2021-01-20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4日電 江蘇省消保委微信號14日發布報告稱,調查發現,二手交易套路多,超九成用戶有過糟心經歷。過半數消費者遭遇信息不透明、實物與照片不符情況;近三成消費者反映二手交易退貨難,職業賣家充斥平臺;近半數交易脫離平臺付款,6.8%用戶未追回資金。

體驗調查對象包括閒魚、轉轉、閒轉、拍拍、58同城、找靚機、花粉兒、心上、只二、紅布林、萬表、愛回收在內的12個全品類和非全品類二手交易平臺。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消費者每月使用二手交易平臺達4次及以上,閒魚、轉轉兩大平臺使用率最高,11%的消費者表示僅在需要買/賣特定物品時使用二手交易平臺。

本次體驗調查發現,除58同城僅規定平臺交易的通用規則外,閒魚、轉轉、閒轉、找靚機、萬表等11個二手交易平臺均有專門的二手交易規則。但調查顯示,二手交易平臺上的商品信息五花八門,二手交易規則明確禁止發布的信息和商品在平臺上仍頻頻出現,甚至部分平臺涉嫌默許售假。

來源:江蘇省消保委微信號

假貨冒充二手物品現象仍存在,部分平臺涉嫌默許售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7.1%的消費者遇到「假貨、盜版」問題;10.2%的消費者遭遇「出具涉假鑑定報告」問題。

體驗調查發現,12個二手交易平臺均明確規定禁止發布假冒商品信息,否則平臺將做下架產品、限制交易、封禁帳號等處理。但是,部分平臺該規定尚未落實到位,銷售假包、假表、假鞋等現象依然存在,甚至還有平臺面對售假行為姑息縱容,默認該行徑合理。

此外,盜版、低俗、假證、個人信息等禁止發布內容頻現,名牌產品空瓶、空盒疑成造假「幫手」。在體驗調查中,仍然發現盜版網課、盜版影音、低俗漫畫、名牌產品空瓶等相關信息,甚至有二手交易平臺成為色情交易引流平臺。

在閒魚、轉轉、閒轉等多個平臺均發現存在色情漫畫、盜版網課、影音資源等內容,部分廣告為吸引眼球,圖片低俗。

調查還顯示,電子菸、醫療器械、藥品等其他違禁品屢禁不止。體驗調查發現,電子菸、藥品等在二手交易平臺仍然存在。部分平臺雖然屏蔽了藥、醫療器械、煙、槍枝、野生動物等關鍵詞,但是,換個搜索方式或者直接瀏覽頁面依然會出現相關信息推送。

問卷調查顯示,在二手交易遇到問題的選擇上,超過93%的消費者表示在二手交易中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其中信息不透明、實物與照片不符問題佔比最高。

問卷調查發現,有52.9%的消費者有遇到「信息不透明,賣方刻意隱瞞物品真實情況」的不愉快經歷,50.3%的消費者經歷過「實物與照片不符」,所見非所得的遭遇。線上有效案例中,有189例二手交易經歷提到「實物與描述不符」,其中包括商品外觀、破損程度、品牌、車輛行駛裡程、功能宣傳等方面不符合實際。

近三成消費者反映二手交易退貨難,職業賣家充斥平臺。問卷調查數據表明,有近三成的消費者遇到「不能退貨,物品有問題無法處理」情況,佔參與調查總人數的29%。還有22.9%消費者反映遇到「收到已損壞、已過期物品,不能使用」問題,8.5%的賣家遭遇物品沒問題,買家堅持退貨問題。

近半數交易脫離平臺付款,6.8%用戶未追回資金。在本次調查中,53%的消費者會通過平臺付款,由平臺對商品貨款進行監管,在買賣雙方確認交易後打款給賣家。但仍有47%的消費者是通過私下轉帳的方式和其他方式進行交易。在買賣財產安全上,有6.8%買家/賣家遇到過資金未追回的情況。

江蘇省消保委就上述問題提出五點建議:儘快出臺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相關標準;強化平臺監督管理責任;完善二手交易信用評價機制;健全售後服務機制;消費者應強化消費維權意識。(中新經緯APP)

相關焦點

  • 揭秘二手交易平臺「潛規則」,超九成消費者中過招!
    假貨、高仿品頻現        部分平臺涉嫌默許售假  線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7.1%的消費者遇到「假貨、盜版」問題;10.2%的消費者遭遇「  在體驗調查中,體驗員發現12個二手交易平臺均明確規定禁止發布假冒商品信息,否則平臺將做下架產品、限制交易、封禁帳號等處理。但是,部分平臺該規定尚未落實到位,銷售假包、假表、假鞋等現象依然存在,甚至還有平臺面對售假行為姑息縱容,默認該行徑合理。
  • 買賣假貨,釣魚詐騙……閒魚、拍拍、閒轉等12家二手交易平臺將被...
    、拍拍、58同城、找靚機、花粉兒、心上、只二、紅布林、萬表、愛回收在內的12個平臺,調查發現,一些二手交易平臺暗藏陷阱,買賣假貨、釣魚詐騙,甚至有二手交易平臺成為色情交易引流平臺。具體調查結果1.二手交易套路多超9成用戶交易中有過糟心經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過半數消費者遇到信息不透明、實物與照片不符情況。○近三成消費者反映二手交易退貨難,職業賣家充斥平臺。○近半數交易脫離平臺付款,6.8%用戶未追回資金。
  • 售賣小姐姐、默許「高仿」?二手平臺有些「坑」防不勝防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本周發布的《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過93%的消費者表示在二手交易中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假貨冒充二手物品現象仍然存在,部分平臺涉嫌默許售假;盜版、低俗、假證、個人信息等禁止發布內容頻現
  • 省消保委近期開展了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
    本報訊(記者 施琛耀)閒置物品收集買賣平臺,正日益成為二手貨買賣的「主陣地」。但各種問題也不斷湧現,暗藏陷阱,買賣假貨,釣魚詐騙……為規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的市場秩序,進一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省消保委近期開展了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1月14日上午,省消保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調查情況。
  • 江蘇消保委通報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情況:閒魚、轉轉等多個平臺...
    江蘇省消保委微信公眾號消息,1月14日上午,江蘇省消保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情況。此次體驗調查包括閒魚、轉轉、閒轉、拍拍、58同城、找靚機、花粉兒、心上、只二、紅布林、萬表、愛回收等12個全品類和非全品類二手交易平臺。
  • 二手交易平臺,豈是「法外之地」
    1月14日,省消保委發布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此次調查主要選取目前市場上用戶量大、交易頻繁、消費者反映問題較多的二手交易平臺,包括閒魚、轉轉、閒轉、拍拍、58同城、找靚機、花粉兒等。調查顯示,二手交易平臺買賣假貨、盜版網課、釣魚詐騙、非法銷售「贓物」等亂象叢生。
  • 別踩二手交易平臺的「坑」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如何避免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成為「假劣貨集市」,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
  • 鑑定平臺真假難辨 二手奢侈品交易如何破解鑑定難?
    奢侈品鑑定領域行業標準缺失,監管處於真空狀態,缺乏權威第三方機構二手奢侈品交易如何破解鑑定難隨著二手交易和閒置買賣的興起,二手奢侈品交易和鑑定行業逐漸滲入到消費者的生活中。尤其是奢侈品鑑定的需求日漸增多,微博上或者貼吧裡不斷有消費者貼出購買商品的細節圖「求鑑定」,奢侈品鑑定平臺和鑑定師培訓機構也隨之興起。
  • 廢棄共享單車現身二手交易平臺 拆成零部件賣ofo車座賣19元
    近日,北京晚報記者調查發現,有不少廢品回收站回收報廢或無主共享單車當做廢鋁賣,一些個人也「收集」廢棄或經營方倒閉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在二手網站上自行交易。律師表示,大量收集、轉賣超出無產權證明的共享產品並以此牟利,輕則構成侵權,重則有可能涉嫌構成盜竊罪。
  • 國內專業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有哪些
    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從最開始的悄然起步,到目前的迅猛發展,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的巨大潛力,如今,不僅北京、廣州、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甚至包括成都、武漢、南京這樣的二線城市,大大小小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都像雨後春筍般興起,各種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層出不窮,有時甚至每1、2個月,就會有新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出現,國內專業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有哪些?
  • 二手交易平臺什麼產品最多?為什麼
    近日,個推大數據推出《二手電商APP數據報告》,從安裝滲透率、安裝個數、用戶畫像等角度解讀二手電商 APP 的發展現狀。數據顯示,閒魚和轉轉用戶中男性用戶均多於女性用戶,其中轉轉男性用戶佔比高於閒魚男性用戶佔比,達到 63.9%。可以看出,男性用戶對二手閒置交易平臺有著更高的接受度。
  • 個人信息明碼標價,二手交易平臺難辭其咎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 四中微動漫 |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
    四中微動漫 |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不過,在二手交易平臺買賣閒置物品出現問題,只有這些情況下才可以適用三倍賠償責任:
  • 深度揭秘成熟的日本二手交易市場
    雖然線上的B2C平臺也具有不小的市場份額,但是其市場也在不斷變化中。從2016年到2018年,雖然線上的二手交易平臺的市場規模變化不大,但是其中C2C交易平臺市場規模的佔比卻在不斷增加,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線上二手交易服務用戶開始選擇跳過商戶直接與其他消費者交易,以此來避開商戶收取的費用。在2018年,線上二手交易的市場份額已經有6成以上被C2C交易平臺分走,B2C交易平臺的處境開始略顯尷尬。
  • 2017二手交易平臺分類排行榜
    2014年用戶規模158萬,2015年是1107萬,到2016年同比增長了近2倍,達到2880萬。2017年底,二手閒置交易行業用戶規模接近4000萬,在移動網際網路網民中的滲透率為3.6%。預計2018年用戶規模將達到5000萬。
  • 20歲小青年二手交易平臺玩出「新花樣」...
    20歲小青年二手交易平臺玩出「新花樣」......不少商家也開通了二手物品的網上交易,為大家提供了一個閒置物品購買出售的平臺。通過調查,民警發現賣家在交易過程中耍了「手段」。期間,對方以「節省手續費」為由,將小李哄騙至微信中完成交易付款,實則是繞過了平臺的監管,進行了一場「場外交易」。
  • 辛巴因燕窩售假一事被立案調查,會對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對辛巴燕窩立案調查我雙手稱讚,這絕對是直播行業轉折性的事件,不僅有利於規範直播行業,也有利於在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售假行騙終將受到法律制裁。1、辛巴被查可規範直播行業:這2年直播行業可以誰風生水起,但是這種方式對一些上點年紀的中青年人可能一點都不陌生,這不就是之前的電視購物嘛,只是媒體平臺發生了變化,從電視轉變為了網絡。
  • 鈦媒體深度揭秘成熟的日本二手交易市場
    雖然線上的B2C平臺也具有不小的市場份額,但是其市場也在不斷變化中。從2016年到2018年,雖然線上的二手交易平臺的市場規模變化不大,但是其中C2C交易平臺市場規模的佔比卻在不斷增加,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線上二手交易服務用戶開始選擇跳過商戶直接與其他消費者交易,以此來避開商戶收取的費用。在2018年,線上二手交易的市場份額已經有6成以上被C2C交易平臺分走,B2C交易平臺的處境開始略顯尷尬。
  • 直播平臺帶貨調查:宣傳使用極限詞語 部分主播涉違法
    宣傳使用極限詞語帶貨主播涉嫌違法據介紹,本次直播帶貨消費調查主要包括問卷調查、體驗調查和專家研討三部分。其中,問卷調查自2020年5月26日啟動,截至2020年6月2日結束,通過「北京消協」微信公眾號、消費者網等渠道,共計收回有效問卷樣本5415份。
  • 二手交易市場催生閒置經濟,二手交易APP有何功能版塊?
    為了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不少人會將有剩餘價值的閒置物品出售來增加收入,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閒置物品網絡交易平臺也日益成為二手貨交易的「主陣地」。二手交易APP的開發前景: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二手閒置市場規模達到了7400億元,增速接近30%。預計在2020年,二手交易市場的規模可以達到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