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只有現代人才會以貌取人,古人也會通過一些外貌的標準來判定所謂的「好男好女」。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好男好女評判標準會和"多毛"、"鞭春"、"有膘"、"看燈"這些特徵聯繫在一起呢?
好男有毛不鞭春
其實"有毛"中的"毛"指的就是體毛,古人經常把它作為男人身體是否壯碩的衡量標準之一。
如果一個男子可以讓人第一眼看上去就覺得他是一個充滿了男子氣概的人,那麼他周圍的人也會在不經意之間對他產生依賴感和信任感。其實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也不難理解,因為畢竟體毛也是人體性徵之一,體毛旺盛的男子往往也是精力旺盛,而這樣的男子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的古代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
"鞭春"其實是一種古代非常常見的農業風俗。
因為春天都是播種的季節,所以人們會讓牛下地耕種。如果有些牛不聽話的話,農戶們就會用鞭子去抽打他,所以這也就是"鞭春"。但是這種風俗到了隋煬帝執政的時期有所改變,因為他本人是屬牛的,所以他下令不準再用鞭子抽打牛群。但是"鞭春"歷史悠久,一時之間難以改變,所以人們為了能夠延續這樣的傳統風俗,就專門用紙紮成牛的樣子。
不僅如此,人們還會在紙牛的肚子中塞進滿滿的糧食這樣就能夠祈求來年的豐收。但是這個時候也會發生一些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平日裡不參與勞動的人都會守在紙牛的旁邊,等待時機可以拿走肚子裡的糧食。而這些人也是需要用鞭子去"抽打"的人,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換得安逸的生活,而是只想著不勞而獲。
好女有膘不看燈
"有膘"指的是女子體態豐腴。不過這種標準也不能一概而論,在宋朝的時候人們就比較追求清瘦之美。但是就社會主流標準而言,人們還是希望女子能夠體態豐滿一些,因為這樣也有利於日後的生產。
除此之外,"有膘"其實也是能夠判斷一個人家庭背景的。因為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的古代能夠享受優渥生活的人其實並不多,所以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能夠填飽肚子就已經是非常理想的生活狀態了。所以那些不是那種弱柳扶風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平日裡想必也是不愁吃穿的。
"看燈"在這裡代指的是盛大的節日。因為每到節日,古人們都會張燈結彩,點燃整個城市。那對於恪守禮儀的大家小姐來說,自然是不便於在外界拋頭露面的。不僅如此,他們除了不能隨意外出之外,甚至也不能和陌生的男子交流溝通。
所以"看燈"就可以很好地衡量一個女子是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主流文化的薰陶。那些習慣於流連忘返,各種熱鬧喧譁的風月場所的女子,一定不是人們理想中的大家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