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沒有如果,事實是《餘歡水》有12集。雖然它只有12集,但並不是就不能注水了,第7、8、9、10集完全就是湊數的,1集就能講完的事要分成4集來講。
《餘歡水》後6集質量嚴重下滑,前6集和後6集仿佛是兩部不同的劇。
尤其是徐二炮那句「你們天天哭著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啊」,讓人嚴重不適。
徐二炮問安妮、趙覺民、魏總三個人中放誰走,每個人肯定都想放自己走,這和女權有什麼關係?
就因為安妮叫徐二炮放她走,徐二炮就說她不女權。
難道要安妮說「把趙覺民和魏總放了,把我留下來賣器官」,這才女權嗎?
看來編劇對女權的誤解很深啊。
人們常常把「女權」和「基本禮儀」混為一談。
女性應該享有和男性相同的權利,這叫「女權」。
幫女性提行李,吃飯的時候幫女性拉椅子,坐車的時候幫女性開車門,用手擋住車頂防止她碰頭……這叫「基本禮儀」。
你總不能說女性要女權,就應該幫男性提行李吧?因為這根本不是一回事。
遇到危險的時候,比如鐵達尼號失事的時候,讓女性和小孩先上救生艇,這也是「基本禮儀」、「文化傳統」、「紳士風度」。
綁匪綁架了一群人質,可以請綁匪先把女性和小孩放了。雖然綁匪不一定會同意,但你可以提出這樣的請求。
讓女性和小孩先上救生艇、請綁匪先把女性和小孩放了,這是完全合理的,沒有任何人會提出疑問。
然而安妮叫徐二炮放她走,導演卻覺得不合理,還要安排徐二炮說一句「你們天天哭著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啊」的臺詞。
趙覺民和魏總也希望徐二炮放自己走,徐二炮沒有提男權,結果到了安妮這裡徐二炮就扯到女權上去了。
所以這句臺詞就是為了黑而黑,而且是一種低級黑。
徐二炮的人設也是前後矛盾。
他抓住餘歡水的目的,是把他殺了為他大哥報仇。
既然如此,殺了餘歡水就是首要目的,其它的都是次要的。
結果餘歡水一說賣器官,徐二炮就同意了,還說事成之後就不殺餘歡水了。
餘歡水明顯是要拖延時間,徐二炮還上當了。
這時,徐二炮的人設從「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殺了餘歡水為大哥報仇」變成了「為了錢什麼都可以做,甚至放棄報仇」。
然而後面他的人設又變了。
安妮三人說他們可以每人給他400萬,他卻拒絕了,說這不是錢的問題,說好了要賣六套器官給李姐,就要講誠信。
他的人設又從「為了錢什麼都可以做」變成了「道義比錢更重要」。
之所以徐二炮的人設變來變去,就是為了製造「餘歡水用計謀戰勝徐二炮,並且從安妮三人口中套話」的結局。
餘歡水的計劃要成功,徐二炮就不能一刀捅死他,而是要先說一堆廢話,然後宣布要一刀一刀剮了他。
餘歡水的計劃要成功,徐二炮就必須同意賣器官。
餘歡水的計劃要成功,徐二炮就必須拒絕安妮三人用錢買命的提議。
所以徐二炮就是一個工具人,他的存在完全是為了配合餘歡水實現計劃。
前面很多鋪墊最後也沒有交代,完全沒後文了。
之前餘歡水不知道甘虹婚內出軌,所以他把房子、車子、兒子都留給了甘虹。
現在他知道甘虹婚內出軌了,那麼就應該有一個他對甘虹展開反擊的劇情。
結果只是他說要和餘晨一起生活,但是甘虹不同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他和甘虹,他和餘晨,他和小三,他和父親,他和小舅子……通通都沒有後文了。
張子銘的母親也出現了好幾次,本以為她也是一個重要角色,結果後面再也沒有出現了。
正常的做法,應該是先把以上劇情拍完,把這些人的結局交代了,然後再拍餘歡水和欒冰然去旅遊、遇到徐二炮、中槍……
不知道編劇是不是不知道怎麼處理餘歡水和他們的關係了,所以直接安排了一個餘歡水生死未卜的結局,其它的坑就不填了。
有一種「編不下去了,乾脆把他寫死吧」的感覺。
呂夫蒙倒是有後續,但有這個後續還不如沒有後續。
前面呂夫蒙是各種刁難餘歡水,明明有錢就是不還給餘歡水,餘歡水要他還錢,他就要和餘歡水絕交。
結果後來餘歡水再去找他的時候,他卻為之前的做法道歉,說他做得不對,還說要把辦畫展的所有盈利拿出來給餘歡水治病,你這翻臉比翻書還快啊。
轉折太生硬了,沒有任何鋪墊。
之前他不還錢,是因為餘歡水和大壯騎摩託車出了車禍,餘歡水撒謊說是大壯騎的車,導致大壯的父母沒有拿到賠償金。
現在餘歡水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去給大壯上了墳,大壯終於死而無憾了。
但是只有餘歡水自己知道他改過自新了,呂夫蒙又不知道,他對餘歡水的態度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大的轉變?
如果說呂夫蒙是一個很包容的人,他從一開始就不會刁難餘歡水。
如果他覺得餘歡水撒謊的事是不可原諒的,那麼最後他也不會向餘歡水道歉。
最後6集的質量堪稱是高臺跳水,幸虧結局還搶救了一下。
徐二炮被警方制服之前,將手槍對準了餘歡水。
隨後槍聲響起,但是沒有餘歡水中槍的鏡頭。
你可以理解為這一槍是徐二炮擊中餘歡水,也可以理解為是警方擊中徐二炮。
所以最後5分鐘餘歡水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餘歡水的幻想。
餘歡水和工作人員去收發室取快遞,餘歡水收到了父親寄的風乾肉和香腸,工作人員收到了母親寄的辣椒醬。
這一段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倆都死了,風乾肉、香腸、辣椒醬都是父母在墳前放的祭品。
活人在陽間放的祭品,在陰間就變成快遞送到了收發室,死者去收發室就能取到。
看來給死去的親人燒冥幣還是有用的,有10億的就不要燒1億的,有100億的就不要燒10億的。
欒冰然這個角色也很有深意。
欒冰然倒過來就是「然並卵」,是原著作者玩的一個文字遊戲。
欒冰然為什麼會去酒吧發傳單,她的動機就有問題。
欒冰然在最後也說了,她的目的沒有那麼單純,她加入慈善組織並不是為了做貢獻,而是為了接近社會精英。
最後她的目的也達到了,結識了「超級英雄」餘歡水。
最後5分鐘的開放式結局中,餘歡水和欒冰然結婚了,欒冰然還送她去上班。
此時的欒冰然和甘虹的打扮十分相似,這是暗示欒冰然就是第二個甘虹。
她和甘虹一樣,只是偽裝成天真善良的樣子,博取餘歡水的好感,和餘歡水結婚,從而過上更好的生活。幾年以後她也會和甘虹一樣和餘歡水離婚,再和另外一個人結婚。
餘歡水到最後也沒找到真愛,欒冰然只是把他當做墊腳石而已。
這樣的結局,頗有一種宿命感的無奈。
你常常會明白,有些東西就是再努力也得不到。
但在你已經接受現實後,有時候你還是想再努力一把,然後又回到上一個階段。
時間就是在不斷的不認命、認命、不認命、認命……之間悄然消逝了。
餘歡水落魄的時候,人人都看不起他;當他翻身了,人們又對他和顏悅色了。
甘虹一向對餘歡水態度很惡劣,得知餘歡水得了100萬獎金後就主動去醫院看他了。
當然,她的目的不是看望餘歡水,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這100萬。要錢就要錢吧,她還說不是她要這筆錢,是為兒子要這筆錢。
她真的那麼愛兒子嗎?她真的是為了兒子要這筆錢嗎?
如果她真的愛兒子,就不會在兒子寫作業的時候對他發脾氣。
餘晨說他不喜歡叔叔,如果她真的愛兒子,她就不會和餘歡水離婚,和小三在一起。
餘歡水的父親也是一樣的,又是叫餘歡水回去,又是說什麼落葉歸根,開始裝好人了。
甘虹去醫院看望餘歡水是為了拿到那100萬,餘父的目的也是一樣的。
甘虹說她要這筆錢是為了給兒子,餘父說他要這筆錢是為了給餘歡水買一塊墓地。
甘虹和餘父之前不是真心對餘歡水好,現在也不是。他們對誰都不好,他們只對錢好。
徒弟吳安同飛黃騰達了,就把餘歡水踩在腳下。
餘歡水升職做經理了,吳安同又對他畢恭畢敬了。
最後吳安同催餘歡水趕緊來公司,也是因為餘歡水要升職做分公司總經理了。
這些細節都很諷刺。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些細節的確很諷刺,但全都是前6集玩剩下的,沒有新意,也沒有突破。
《餘歡水》前6集開播後,豆瓣評分直接衝到了8.5分,這在國產劇中算非常高的分數了。
前6集對家庭、夫妻、職場、媒體的批判都入木三分,比同為正午陽光的《都挺好》還要略勝一籌。
如果《餘歡水》後6集能保持這個水準,那就是國產劇中的佼佼者了。
很可惜,《餘歡水》犯了和《都挺好》共同的毛病,或者說犯了90%的國產劇共同的毛病:高開低走,虎頭蛇尾。
絕大部分國產劇都是如此,開局很高能,給你一種神劇的感覺,結果後面又落入俗套,以爛尾告終。
開局高能的國產劇太多太多了,只有極少數的國產劇的後半部分能保持甚至超越前半部分,從而脫穎而出。
《餘歡水》比較好的一點是總共只有12集,2周就播完了,你很快就能看到結局,很快就知道它是高開高走還是爛尾,就算是爛尾也只浪費了2周時間。
有的電視劇有四、五十集,甚至五、六十集,你辛辛苦苦追了一兩個月結果最後爛尾了,不僅心情被破壞了,時間也被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