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吉娜 通訊員 董曉紅
2021年初始之日,舞鋼市的天空天朗氣清、一碧如洗、纖雲不染……
1月1日,根據全省115個縣(區)空氣品質排序數據顯示,2020年,舞鋼市PM10平均濃度值為每立方米78微克,舞鋼市PM2.5平均濃度值為每立方米45微克;優良天數292天,優良天數和綜合指數排名在平頂山市排名第一,全省優良天數排名第22名。2020年環境空氣品質是近三年來最好成績,圓滿完成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
加強領導,健全機制體制是保障
空氣品質持續提升的背後,是舞鋼市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和舞鋼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更是全市上下堅持發力,協同作戰,合力攻堅,久久為功的結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也是大氣汙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更是確保實現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之年。2020年以來,舞鋼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討論和安排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市委、市政府黨政班子領導定期聽取汙染防治工作匯報,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監督,主管領導及時協調解決汙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出臺了《舞鋼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等多個汙染防治攻堅文件,將汙染防治目標任務分解到相關部門、明確責任單位、責任內容、完成時限,層層夯實責任,做到責任共擔、壓力同負、齊抓共管,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使環境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治汙減排,調整產業結構是關鍵
舞鋼市以生態文明創建為載體,大力調整產結構、能源結構、用地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有力促進了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提升。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大力壓減低效和過剩產能,發展生態旅遊、健康養老及清潔循環型產業;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控制全市煤炭消費總量,全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全部清零,累計完成4214戶的「雙替代」任務,實現天然氣集中供暖74萬平方米;在土地結構調整方面,穩步推進退耕還林,積極推廣土地流轉發展生態經濟林,累計退耕還林0.31萬畝,森林撫育1萬畝,有效提升環境空氣品質;在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方面,積極推廣清潔能源運輸裝備,全市206臺公交車輛已全部更新為新能源公交車輛,有效減少了城市汙染,具備安裝條件的重型柴油車236輛,已全部安裝在線監控設備並聯網;全市工業源重點用車企業12家,已全部建成聯網,另有2家企業自願安裝並聯網;全市加油站全部安裝了油氣回收設施,經抽測,監督性檢測全部合格,進一步提升環境空氣品質。
提升環境質量,綜合治理是根本
舞鋼市全市各部門積極行動狠抓落實,打出治源頭、抑揚塵、控面源等一系列組合拳,全力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2020年,舞鋼市在工業企業治理方面,持續深入開展「散亂汙」整治行動,有效防止「散亂汙」企業反彈和新增。累計完成了10個揮發性有機物(VOCs)無組織排放治理,4個非電行業提標改造,25個工業爐窯專項治理,42個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以及鋼鐵、水泥行業廢氣超低排放改造等治理工作,為有效降低環境空氣汙染指數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生態修複方面,實施了礦山環境綜合整治、尾礦庫生態恢復及選礦行業無組織粉塵治理等項目,投資7716.95萬元,生態修復面積2522.85畝,植樹50.3萬多棵。非法開採、關閉及廢棄露天礦山完成恢復治理面積240.5畝,植樹46000株,投資2000多萬元;在揚塵治理方面,嚴格落實施工工地揚塵汙染管控,深入開展城市清潔行動,嚴格控制道路揚塵汙染,城市建成區和城市主次幹道機械清掃率達100%;在生活面源汙染治理方面,加大餐飲油煙監管治理,餐飲油煙在線監控平臺已建成;油煙治理率99%,在線監控聯網率10%。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2020年,平頂山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辦對8個縣市區空氣品質月排名考核中,截至2020年11月份,舞鋼市除2月份排名第三外,其他月份空氣品質均位居考核指標前2名,獎勵資金860萬元,8月份單獨考核獎勵資金180萬元,共計獎勵資金1040萬元。這份成績的取得,是舞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全市各有關部門協同配合、認真履職的結果,是全市環保攻堅人團結奮鬥、狠抓落實的結果,更是新冠肺炎疫情下舉步維艱的企業認真履行汙染防治主體責任,在重汙染天氣管控中主動配合、奉獻的結果。未來的舞鋼,將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堅持依法治理環境汙染,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生態環境治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擦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