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記者任勇 攝
長江網12月25日訊 12月25日下午,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聚焦「堅定不移保護改善生態環境」。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通報,「十三五」時期武漢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長江生態保護修復取得重大進展。
「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五年。這五年,武漢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向好,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藍天白雲下的武漢。 記者李子云 攝
截至目前,對比去年同期數據,今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06天,增加了66天,輕度汙染天氣52天,減少了51天,並且未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
今年1至11月,全市水質優良湖泊、劣V類湖泊數量分別比2019年增加13個、減少22個。
2019年,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
五年來,武漢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高標準規劃建設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加快打造世界濱水生態名城。
城市航拍圖。 記者李子云 攝
實施長江漢江武漢段「十年禁捕」,分類處置退捕漁船620艘,著力養護長江水域生態資源環境。
深化長江漢江幹線港口碼頭整治,實現長江漢江核心區103個碼頭「一無一化一提升」(無貨運、船廠碼頭,公務、旅遊碼頭集約化運營,城市濱江生態景觀明顯提升),清理騰退岸線總長47公裡,累計復綠近800萬平方米。
2017年,武漢在全國首創跨區斷面水質考核。如今,最嚴「水考」效果初顯。2019年長江武漢段,11個跨區考核斷面綜合汙染指數較2018年全部同比下降,水質均實現好轉,長江武漢段兩個「國考」斷面楊泗港、白滸山水質達到II類,優於國家考核目標。2020年以來,長江武漢段水質穩定在II類。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仍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下一步,武漢市將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總結經驗成果,補齊短板弱項,堅持綠色發展導向、推動綠色發展轉型,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戴紅兵 雷衎 通訊員於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