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豆信天翁
有人說過,第一枚核武器的成功試爆,意味著人類就第一次獲得了可以毀滅人類文明的可控力量。時至今日,核武器仍然作為世界上最恐怖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僅僅被幾個國家所持有,大家也不約而同地對核武器的爆炸當量、數量做出了限制。可以說,雖然核武器已經出現了大半個世紀,但它目前仍然只是一種大國之間互相威懾的戰略武器,威懾意義遠大於實際使用意義。然而,在人類歷史上還有過一段瘋狂的歷史——在那段時光裡,居然還有國家打算將核武器用作"民用",大搞生產建設的例子。
1949年9月23日,蘇聯首次試爆了國產核武器,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同年9月,蘇聯駐聯合國代表安德烈·維辛斯基(Andrey Vyshinsky)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了一項聲明:為了給不幸的、可能爆發的戰爭做準備,蘇聯軍隊將持有一定數量的核武器,但除此之外,這些核武器將被用於發展蘇聯的國內經濟,例如通過核爆炸來炸開山脈、改變河流走向、開拓未知的生活領域等等……一開始,蘇聯人只是想通過這樣的聲明來證明自己發展核武器不僅僅是為了炸美國,但很快,他們發現這個想法雖然大膽且瘋狂,但並不是不能實施。
很快,蘇聯就搞起了一個名為"國民經濟核爆計劃"的計劃委員會,這也是蘇聯和平核爆炸(PNE)計劃的一部分。這一計劃的負責人來頭更是不小——他是蘇聯首席核武器設計師、被稱為蘇聯核武器之父的亞歷山大·扎哈倫科夫(Alexander D. Zakharenkov)。一開始蘇聯還只是想通過核爆炸來進行地下挖掘與石油探索,但很快,這一計劃就迅速膨脹,有多達10個蘇聯國家級政府部門參與到了計劃中來。就這樣,蘇聯開始興致勃勃地拿著各種核武器搞起了"生產建設"。
1965年1月15日,蘇聯工程部隊在哈薩克斯坦進行了一次"核試驗"。他們在查幹河已經乾涸的河床上打出了一個深584英尺(合178米)的洞,並將一枚重達140千克的核彈頭放在洞裡引爆。巨大的核爆炸成功地炸出了水源,並且在當地炸出了一個形狀類似火山口的巨大湖泊。這個長度可達400米、深度為100米的巨大湖泊現在被稱為查幹湖,但更多的人管它叫"原子湖"。有趣的是,因為當時許多蘇聯人認為這場爆炸將導致湖水中的核輻射超標,根本不敢用這裡的水,工程部隊只好自己先用,當地人才漸漸的敢用這裡的水。
有了查幹湖的成功,蘇聯走上了一條濫用核武器的不歸路: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間,蘇聯人用核武器實施了115次"民用核爆",其中22次爆炸讓蘇聯地質部發現了新的天然氣儲存、5次爆炸成功撲滅了天然氣礦井火災、兩次爆炸成功開掘出了巨大的地下核廢料儲存庫、一次核爆成功開發出了一座可開採煤礦。除此之外,蘇聯工程部還用四次核爆炸進行了河流的改道、截流並創造了水壩。為了向蘇聯民眾證明沒有危險,蘇聯地質部部長還親自跳到了水壩裡遊了一圈。可以說,俄羅斯今天能夠擁有領先於世界的天然氣儲備量,和當初蘇聯四處拿核彈搞爆炸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用核爆搞民用工程肯定會留下巨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在那個核武器汙染衰減技術還不發達的時代。1978年,蘇聯地質部在雅庫特地區,試圖用核彈開掘一座巨大的鑽石礦。但爆炸後的結果卻非常不盡人意——鑽石礦裡的鑽石儲備量比蘇聯人預想的要更少,但當地的水源卻被放射性物質嚴重汙染。甚至有反核人士經過測試指出,當地的飲用水中反射性物質的含量比正常水平高出了一萬倍,時至今日仍然在持續影響著當地民眾。除此之外,蘇聯還曾設想過用核武器將伏爾加河的支流改道,但因為可能會汙染整個伏爾加河,因此這一計劃最終被叫停。
1989年,支持削減核武器的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終止了這一計劃,持續了數十年的"國民經濟核爆計劃"終於結束。誠然,它為蘇聯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它造成的隱患同樣是危險而致命的。至於它到底毒害了多少人,至今恐怕已經沒人能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