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研究

2021-01-20 鳳凰文化1號

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研究

摘要:核心力量一詞來自某些歐美國家的康復治療領域,核心力量訓練也稱為功能訓練。相關研究表明,核心力量訓練不僅可以用作康復手段,還可以用於競技體育訓練。核心力量訓練的實質是改善身體的平衡和穩定性,同時最大程度地發展肌肉群之間的協調,從而達到訓練與預防相結合的效果。近年來,核心力量訓練已逐漸應用於更具競爭性的運動訓練中,並取得了良好的訓練效果。柔道競運動屬於同一領域,柔道運動員應始終保持緊張的攻防過渡,以適應比賽節奏。在激烈的比賽中,柔道運動員不僅需要強大的下肢力量來進攻,而且還需要具有很高的柔韌性和穩定性。

這項研究使用文獻,專家訪談,數理統計和實驗方法的方法,對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基礎,組成核心力量區域的肌肉群的特徵以及核心力量的影響進行進一步研究。將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引入訓練中,並通過實驗驗證了核心力量訓練影響柔道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假說。實驗中,以24名男性柔道運動員為實驗對象。將受試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2人,分組後對運動員的年齡,體重,身高等指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確保兩組運動員之間的基線指標沒有顯著差異(p> 0.05)。實驗時間為16周,兩組運動員的日常訓練計劃保持不變。唯一的區別是實驗組運動員在力量訓練過程中的核心力量方法,為了進行訓練,對照組的運動員使用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

實驗結果表明,柔道運動員使用的核心力量訓練對柔道運動員核心區域肌肉的穩定性,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具有積極影響。 對照組柔道運動員使用的傳統力量訓練方法對柔道運動員核心區域的肌肉有積極作用,核心區域肌群更大力量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柔道;核心肌群;訓練手段

1 前言

柔道對運動員的整體素質有很高的要求,運動員不僅需要更快的運動速度和敏捷的反應速度,而且還必須具有出色的腿部力量和高度的身體控制能力。研究表明,跆拳道運動員的力量是決定其競技水平的關鍵因素,柔韌性、敏捷性、速度和耐力等基本素質將對柔道運動員的力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教練長期以來專注於發展柔道運動員的四肢力量,同時鄙視軀幹肌肉的力量訓練。歐美學者首先發現了人體軀幹肌肉在運動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了「核心穩定性」的問題。因此,出現了核心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首先用於康復領域。遊戲的改進和整合逐漸應用於體育領域。我國與核心力量訓練的聯繫時間相對較晚,核心力量的實質是核心肌肉在協調人體的上,下肢中起著基本作用。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中心的柔道男運動員為調查對象。 根據24名跆拳道男運動員的基本指標,將他們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2人。 使用SPSS軟體執行獨立的樣本T檢驗,以確保實驗前兩組運動員的年齡,身高和體重的基本指標差異不顯著。統計結果示於表1。

表 1運動員形態指標對比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以「柔道」,「核心力量」和「訓練方法」為關鍵詞,對CNKI,萬方資料庫,VIP文獻資料庫和考研文獻資料庫進行了高級檢索,並進行了相關研究和柔道狀況 發現有347篇相關文獻,42篇與「柔道文化」有關的文獻,219篇與「柔道訓練方法」有關的文獻,174篇與「柔道教學柔道」有關的文獻。 主要任務是驗證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對柔道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的影響,收集柔道運動員的最新研究趨勢和訓練數據,並使用運動訓練,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機能學和統計學,本實驗的理論分析是在相關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

2.2.2 專家訪談法

為了確定實驗中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評價方法和指標,筆者選擇了柔道領域的10名專家進行訪談和諮詢。在與專家溝通的過程中,添加了針對柔道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計劃。深入討論了力量訓練的重要性,這為實驗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

2.2.3 數理統計法

在實驗之前,請使用實驗組和對照組中所有運動員的基本數據進行獨立的樣本T檢驗,以確定兩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實驗後,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獨立的樣本T檢驗,以找到前後指標的對應變化,先前的處理由統計軟體SPSS20.0進行操作和分析。

2.2.4 實驗法

從柔道中心專業柔道訓練隊中隨機選出24名運動員作為實驗對象,對運動員的基本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2人。實驗組的運動員在他們的力量訓練計劃中增加了核心力量訓練,而對照組的運動員繼續使用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 經過16周的訓練,對所有運動員進行了統一的標準特殊能力測試,並對測試結果進行了處理和分析,以證明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對運動員競爭能力的影響。

3結果與分析

3.1 柔道運動員穩定性測試結果與分析

在評估柔道運動員的平衡能力時,將一隻腳支撐並閉眼的站立測試(靜態平衡)和八點星形平衡測試(動態平衡)用作評估指標。 兩組運動員實驗前後的測試結果如下:

(1) 實驗前、後兩組星狀偏移平衡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2實驗組星狀偏移平衡測試統計結果

表3對照組星狀偏移平衡測試統計結果

數據表明,實驗後,實驗組運動員的8點星際補償平衡表現得到了相應的改善,並且改善幅度也大於對照組。對照組運動員進行傳統的力量訓練後,8點星偏移平衡的性能沒有顯著提高。可以得出結論,柔道運動員通過使用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穩定性,並且其訓練效果要優於傳統力量訓練方法。

(2)實驗前後兩組單足閉眼站立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 4實驗前後兩組單足閉眼站立測試結果統計

通過比較兩組在實驗前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兩組在實驗前單腳站立並閉眼的運動員的表現沒有顯著差異。經過16周的訓練幹預,使用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組運動員在一隻腳閉上眼睛站立時有明顯的改善。配對樣本T檢驗後,P值為0.001 **(P <0.05),表明實驗組實驗前後的單腳閉眼運動員站立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運動員實驗前後,雙眼單腳站立,雙眼閉合,進行配對T檢驗,P值為0.476(P> 0.05)。對照組實驗前後閉眼站立一隻腳的表現差異不顯著。可以得出結論,柔道運動員使用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其訓練效果優於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

綜上所述,實驗組運動員的8點星際平衡測試和閉眼站立測試的結果優於對照組。中樞力量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柔道運動員的動態穩定性,而長期中樞力量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中樞神經系統控制小群肌肉的能力。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運動員進行的核心力量訓練是身體所有肌肉的協調運動。當運動員練習運動時,身體的前庭器官和本體感受器的功能將得到很好的改善,特別是高級運動。在複雜的核心力量訓練中,由於運動結構的複雜性和變化性,對運動員小肌群的刺激將逐漸增加,而運動員的神經系統運動比例將逐漸增加,這將促進人左手的均衡發展。和右腦。並最終改善運動員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

在柔道競技比賽中,運動員的動態穩定性比靜態穩定性更重要。遊戲中玩家的攻防都以快速的動作完成。如果穩定性不好,柔道運動員可以在進攻後拖動。進入防守時刻,這將為對手留下進攻漏洞,並最終影響比賽表現,因此動態穩定性是柔道運動員必須具備的特殊素質。

3.2 柔道運動員快速力量測試結果與分析

速度力量是指人體在完成某種動作後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利用的最大肌肉力量,這就是為什麼它也被稱為爆發力或快速力量。 在柔道運動員的快速力量測試中,使用10秒的飛行雙腳蹬腿和10秒的連續單腳前踢腿作為評估指標。 兩組運動員實驗前後的測試結果如下:

(1)實驗前兩組快速力量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 5 實驗前兩組快速力量測試統計結果

實驗前兩組運動員的快速力量測試值使用獨立樣本進行測試,10秒雙腳踢的P值為0.58(P> 0.05),連續10秒單腳踢的P值為0.19(P> 0.05),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的快速力量表現在實驗前無明顯差異。

(2)實驗組實驗前後快速力量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6實驗組實驗前後快速力量測試統計結果

實驗前後對實驗組的快速力量測試值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十秒鐘雙飛腳的P值為0.03 *(P <0.05) 實驗前後的運動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連續單腳持續10秒前踢的P值為0.007 **(P <0.01),表明實驗前後運動員的表現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表明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具有積極意義 對柔道運動員快速力量素質的影響。

(3)對照組實驗前後快速力量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 7 對照組實驗前後快速力量測試統計結果

使用配對樣本測試對照組實驗前後的快速力量測試值,10秒雙腳踢的P值為0.21(P> 0.05),連續10秒單腳踢的P值為 腳踢為0.07(P> 0.05),表明運動員在實驗前後的兩種表現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表明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對柔道運動員的快速力量沒有顯著影響。

(4)實驗後兩組快速力量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8實驗後兩組快速力量測試結果統計

實驗結束後,通過獨立樣本對兩組運動員的快速力量測試值進行了評估,一次10秒雙飛的P值為0.01 *(P <0.05),P值為連續10秒單腳踢的實心值為0.03 *(P <0.05),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快速力量表現之間的差異在實驗後很明顯。柔道運動員的實地考察是在比賽中得分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實地考察的速度已成為影響比賽的關鍵因素。柔道運動員的前踢和雙飛踢最常用於許多腿樣式中。這兩種風格的關鍵是在正確的時間快速進攻以獲得最佳擊球效果。所有的力量來源都需要下肢。作為穩定的支撐,支撐腿的爆發力決定了跆拳道運動員腿部技術的速度。如果運動員支撐腿的力量不足,則會影響運動員的總體協調能力和腿的進攻速度,從而導致比賽失敗。

3.3 柔道運動員力量耐力測試結果與分析

耐力強度是指人體在運動過程中長時間克服外界阻力的能力,它也可以被認為是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長時間拉緊肌肉而不降低工作效率的能力。在柔道運動員的力量和耐力測試中,高腿抬高60秒和一隻腳連續向前踢60秒被用作評估指標,兩組運動員實驗前後的測試結果如下:

(1)實驗前兩組力量耐力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 9實驗前兩組力量耐力測試結果統計

兩組運動員實驗前的力量和耐力測試值均通過獨立樣本進行測試,高腿抬高60秒的P值為0.37(P> 0.05),連續前進60秒的P值為 踢腿踢為0.68(P> 0.05),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運動員的力量和耐力表現之間的差異不顯著。

(2)實驗組實驗前後力量耐力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10實驗組實驗前後力量耐力測試結果統計

實驗前後對實驗組的力量耐力測試值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60秒高腿抬高的P值為0.03 *(P <0.05) 實驗前後的運動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60秒連續單人腳前踢的P值為0.02 *(P <0.01),表明實驗前後運動員的表現有顯著差異,表明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 對柔道運動員的力量和耐力素質產生積極影響。

(3)對照組實驗前後力量耐力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 11對照組實驗前後力量耐力測試結果統計

實驗前後對照組力量耐力測試值的成對樣本T檢驗表明,雙腿抬高60秒的P值為0.47(P> 0.05),連續踢腳60秒的P值為0.54(P> 0.05),表明運動員在實驗前後的兩種表現之間無顯著差異,這表明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對柔道的力量耐力沒有顯著影響運動員。

(4)實驗後兩組力量耐力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12實驗後兩組力量耐力測試結果統計

實驗後,通過獨立樣本測試兩組運動員的力量和耐力測試值,大腿抬高60秒的P值為0.04 *(P <0.05),而P值為60 連續單腳連續踢前踢的秒數為0.02 *(P <0.05),這表明實驗後實驗組的運動員與對照組的力量和耐力表現之間的差異是顯著的。 統計結果表明,在進行了16周的核心力量訓練後,實驗組的柔道運動員的力量和耐力質量顯著提高,而對照組柔道運動員使用傳統力量訓練方法後的力量耐力質量改善並不明顯。 可以證明,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對提高柔道運動員的力量和耐力具有積極作用。

3.4 柔道運動員最大力量測試結果與分析

最大力是指人體某個肌肉群或肌肉在完成動作時可以克服的最大外部阻力, 也可以將其視為克服外部阻力時給定的肌肉群或肌肉可動員的最大肌纖維數, 最大的參與工作能力。 1RM臥推和1RM槓鈴深蹲用作柔道運動員最大力量測試的評估指標。兩組運動員實驗前後的測試結果如下:

(1)實驗前兩組最大力量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 13實驗前兩組最大力量測試結果統計

實驗前的兩組運動員的最大力量耐力測試值使用獨立的樣本進行測試。 臥推的1RM的P值為0.63(P> 0.05),而下蹲的1RM的P值為0.41(P> 0.05),表明該實驗,前一個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最大力量表現的差異不顯著。

(2)實驗組實驗前後最大力量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14實驗組實驗前後最大力量測試結果統計

用成對的樣品對實驗組的最大力量測試值進行了實驗,臥推中1RM的P值為0.51(P> 0.05),表明運動員前後的表現 實驗有顯著差異; 1RM下蹲的P值0.26(P> 0.01),表明運動員在實驗前後的表現沒有顯著差異,表明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對最大程度的鍛鍊沒有顯著影響柔道運動員的實力。

(3)對照組實驗前後最大力量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 15對照組實驗前後最大力量測試結果統計

對照組在實驗前後的最大力量測試值用成對的樣本進行測試,臥推的1RM的P值為0.02 *(P <0.05),下蹲的1RM的值為0.03 * (P <0.05),表明運動員在實驗前後的結果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對柔道運動員的最大力量有積極的影響。

(4)實驗後兩組最大力量測試結果比較分析

表16實驗後兩組最大力量測試結果統計

實驗後,兩組運動員的最大力量測試值通過獨立樣本進行測試,臥推中1RM的P值為0.03 *(P <0.05),而1RM的P值為下蹲為0.02 *(P <0.05)。實驗後,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最大力量表現差異顯著。

統計結果表明,使用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後,對照組柔道運動員的最大力量得到了顯著提高,而使用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實驗組中柔道運動員的最大力量得到了提高。不明顯。產生此結果的原因是,對照組的柔道運動員使用的傳統力量訓練方法在訓練過程中對運動員的肌纖維的側向發育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因此,負重鍛鍊對改善運動員的運動尤其有明顯的作用。最大強度。使用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實驗組柔道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主要使用軀幹和骨盆附近的小深層肌肉群。運動員的體重相對較輕,因此不會刺激運動員肌肉纖維的橫向發育。因此,顯然,核心力量訓練對運動員最大力量的影響不如傳統力量訓練方法好。

3.5柔道運動員成績提升結果與分析

組織兩組的柔道運動員開展對抗賽,隨機選擇對手。在進行核心力量訓練之前,兩隊開展的3大組別的對抗賽以及開展相關訓練之後開展的三大組別的對抗賽的結果如下所示:

表17兩隊對抗賽的比賽結果

基於上面的相關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在系統的訓練之間,兩組隊員之間開展的隨機對抗賽三大組別的對抗之中,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獲勝場次的對比,接近於1:1,而在經過相關的訓練之後,兩組之間的對抗,實驗組的勝利場次明顯的提升。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實驗結果表明,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可以改善八點星形補償平衡測試和閉眼站立測試的結果,而傳統力量訓練方法對這兩個元素的性能影響很小,這顯示了跆拳道運動員的穩定性。在性別方面,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優於傳統力量訓練方法。

實驗結果表明,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可以提高10秒雙飛和10秒連續單腿踢的性能,而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對這兩個要素的性能影響很小,這表明柔道運動員具有快速的力量,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優於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

實驗結果表明,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可以提高60秒大腿抬高和60秒連續單腳踢的性能,而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對性能的影響很小。在這兩個中,證明了柔道運動員的力量耐力。一方面,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優於傳統力量訓練方法。

實驗結果表明,採用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後,對照組柔道運動員的最大力量得到了明顯改善,而採用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實驗組中柔道運動員的最大力量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結果表明,就柔道運動員的最大力量而言,傳統力量訓練方法優於核心力量訓練方法。

4.2建議

在柔道運動員的日常訓練計劃中,必須適當添加核心力量的內容,教練必須正確理解核心力量訓練的漸進性和長期性。

教練在柔道運動員力量訓練的安排上必須合理,專一,並將核心力量訓練方法與傳統力量訓練方法相結合,有利於柔道運動員特殊技能的全面發展。

教練應加強對運動員柔道理論知識的灌輸,使運動員了解核心力量訓練的性質和重要性,增強對訓練的熱情。

5 參考文獻

[1]薛婷婷.現行規則下跆拳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探究[J].湖北體育科技,2020,39(11):1017-1020.

[2]蔡林林.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競技跆拳道運動員運動素質能力的實驗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1):47+49.

[3]劉利凱.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22):224+226.

[4]張震宇.核心力量訓練對於跆拳道運動員雙飛踢技術的影響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6):44-46+48.

[5]孫龍江.試論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10):71+76.

[6]葛健軍.簡析核心力量訓練對跆拳道運動員快速力量發展影響的研究[J].運動,2017(20):32-33.

[7]楊娜.核心力量訓練對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平衡能力影響的研究[J].運動,2017(07):26+21.

[8]徐勇.核心力量訓練對跆拳道運動員的作用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7,7(06):43-44.

[9]王顏.核心力量訓練對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平衡能力影響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1):13+16.

[10]蔣雲.試論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的訓練[J].青少年體育,2016(06):45-46.

[11]李明鳳.核心力量訓練對跆拳道運動員的影響[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5,23(02):62-64.

[12]鍾軍.核心力量訓練對跆拳道運動員快速力量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05):92-95.

[13]趙尚品.核心力量訓練對柔道運動員寢技發展的理論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04):122+58.

[14]王虎,謝永民,周開祥.核心力量訓練對跆拳道運動員橫踢技術力量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5,5(05):36-37.

[15]王海龍.論述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的訓練[J].赤子(上中旬),2015(03):248.

[16]官明坤.柔道與核心力量訓練如何更好地結合提高運動成績[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1):23-24.

[17]李興海.核心力量訓練對跆拳道運動員體能影響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4,11(10):80-83.

[18]梁雲泉.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28):238.

[19]姚增泰.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探討[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4(02):26-27+35.

[20]鍾軍.對跆拳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技術研究[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10):55-56.

6致謝

本人在論文編撰過程中得到了xx老師的悉心指導;在論文的選題、寫作、修改到定稿的過程中,凝聚著石老師的心血和諄諄教導,並且在修改過程中石老師又給予了多次細心的輔導。在此,本人對xx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相關焦點

  • 核心力量訓練,在桌球運動員訓練中的作用及其具體訓練方法
    核心力量訓練,在桌球運動員訓練中的作用及其具體訓練方法 摘要:近年來,桌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對桌球運動員的核心力量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 高校男子排球運動員核心區力量訓練
    身體素質和體能訓練理念滯後、訓練方法陳舊已經成為目前高校排球項目訓練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排球核心區訓練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通過探索各類先進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對比量化研究排球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探索分析實驗數據,得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觀點,旨在提高運動員核心區力量水平,以使我校排球運動能夠在賽場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望本研究能為我校排球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 核心區域力量訓練的方法與手段
    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是指通過對身體核心肌肉群以及周邊小肌肉群進行訓練,使得核心肌肉在力量、穩定性、平衡性等方面得到提升的一種方式。提高身體穩定性是核心訓練的首要目的,核心力量訓練是其他訓練項目的基礎和前提。
  • .| 市運動技術學院重競技系柔道隊重點運動員在第四期全國柔道大...
    | 市運動技術學院重競技系柔道隊重點運動員在第四期全國柔道大集訓中獲佳績8月16日—31日,重競技系柔道隊夏豪、梁金鳳等11名重點運動員參加了在江蘇省江陰市舉辦的第四期全國柔道大集訓。集訓內容分為技術訓練和體能訓練兩部分,在技術訓練中,隊員們通過寢技、投技的對抗練習,相互切磋、取長補短,提高柔道專業技巧和綜合實戰水平。體能訓練涵蓋基礎體能和專項體能,對標總局「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訓練要求,將體能訓練模式進一步標準化、程序化、精細化。全國大集訓期間,8月29日-30日舉行全體大集訓人員體能大比武和實戰對抗賽。
  • 東京奧運會確定推遲 青島柔道名宿談備戰訓練
    近日,記者聯繫上了在中國國家柔道隊幫助備戰的山東柔道總教練、青島柔道總教練徐殿平,說起了疫情期間的應對情況以及奧運延期對備戰訓練的影響。        封閉集訓安全第一  在今年1月15日,中國國家柔道隊就針對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始了冬訓計劃,在疫情爆發之後,柔道隊就一直進行封閉集訓,把防疫工作做好的同時,還要做好隊員預防受傷。
  • 中國柔道隊體能訓練花樣繁多 期待厚積薄發
    柔道是一項高強度的對抗項目,充足的體能是比賽中技術得以順利發揮的基礎。從去年冬訓開始,中國柔道隊逐步增加體能訓練的比重,幾個月下來,隊員們都受益匪淺。04:10來自北京體育廣播體能訓練是運動員訓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國柔道隊,通常體能訓練能夠佔到每周總訓練量的30~40%。
  • 作為跑者,如何進行核心力量訓練?
    如果你想跑得更快、更遠、更健康,就需要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態度來強化自己的肌肉。 力量訓練包括軀幹核心力量訓練、腿部力量訓練、柔韌性訓練等。其中核心力量訓練非常重要,因為任何運動都需要足夠的核心力量保證運動身體的穩定性。任何運動的技術動作都不是靠單個肌肉來完成,必須有多個肌肉群協調完成。
  • 備戰東京奧運會 全國柔道大集訓比武大會在武川收官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牛天甲)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工作部署,檢驗備戰東京奧運會全國柔道大集訓階段性成果,調劑隊員備戰訓練的單調生活,激發隊員的實戰競技熱情,8月9日,由中國柔道協會主辦,內蒙古自治區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
  • 中國柔道協會即將開展2020年全國柔道大集訓
    中新網5月4日電 近日,中國柔道協會在其官網發布了一則「關於開展2020年全國柔道大集訓的通知」。通知強調,為進一步強化體能,惡補短板,轉變柔道訓練理念,調動全國各省市積極性,以東京奧運會備戰訓練為重點,統籌兼顧杭州亞運會等,中國柔道協會將於2020年5月至10月,開展以國家柔道隊為龍頭的全國柔道大集訓。本次大集訓共計六期。
  • 核心力量訓練原理
    儘管現代的訓練理念和體系已經廣為傳播,但很多人對核心訓練依然存在一些誤區,包括對核心功能的理解不到位,訓練方法落後等。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糾正一些不合理,不是為了講多麼高深的理論,難的我也不懂。有很多公眾號,健身,體能,康復等領域,都曾經論述過核心訓練及其原理。但很遺憾,這種不合理似乎並沒有很大改善。至少在健身房,在基層運動隊的訓練中,仍然廣泛存在。本文內容是整合了已有的資料。文中部分內容可以查閱相關書籍、文獻、網際網路資源等,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你還在做這些鬼東西嗎?
  • 科學健身知識|跑步者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及方法(附動圖)
    很多跑步者會把更多的時間專注在跑步上,從而忽略力量訓練。雖然跑步是很多運動者口口相傳最簡單的一項運動,但如果跑步者過去運動基礎比較薄弱,又不重視核心訓練,肌肉群力量是很難支撐正常的訓練負荷,受傷也就在所難免了。
  • 繼續深化「體能柔道」理念 國家柔道隊跨級別對抗賽難度升級
    國家柔道隊上周末在北京國家奧體中心訓練館進行了隊內跨級別對抗賽,35名運動員分為8個級別和5個輪次一共進行了45場比賽。最終女子63公斤級選手楊俊霞、女子78公斤級選手馬振昭和男子73公斤級選手青達嘎獲得全勝獎,女子70公斤級選手徐豔輝獲得敢鬥獎。
  • 升級賽制難度 突出體能特色 國家柔道隊直播「體能柔道」教學賽
    藍白兩隊男女混編、32人進行5輪比賽、1分鐘划船器加4分鐘柔道比賽,國家柔道隊新升級的混合團體對抗教學比賽無疑對隊員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能柔道」成為這個冬訓隊伍主抓的訓練重點,通過教學比賽檢驗了訓練效果。
  • 訓練,沒有按下暫停鍵——探訪疫情防控中我省運動員備戰十四運會...
    據了解,疫情期間,省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的室內田徑館關閉,田徑運動員除部分在外地訓練外,大部分選手只能在室外田徑場開展訓練。為避免交叉感染,省田徑運動管理中心採取了錯時、錯峰訓練及在規定區域訓練的辦法。雖然被隔離14天,但方耀慶及教練沒有就此停歇,而是等各運動隊員訓練完清場後,走出房門在規定區域裡加緊備戰。姜政方介紹說,同樣受疫情影響的還有多位田徑重點運動員。
  • 想要練好拳擊,先從下肢力量訓練做起!
    從事訓練拳擊時,首先要明白,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很多研究顯示,速度和力量最為重要,也就是說,對一個對手快速且具有強大力量的攻擊攻擊至關重要。與此同時,保證快速恢復的能力也不能忽略。拳擊運動員下肢節段蹬伸從「零速度」開始,依賴於大量的地面反作用力,克服慣性,加速身體在垂直軌跡上的運動。其中,蹬轉發力是拳擊運動員擊打力量的主要來源,沒有強大的腿部力量,就談不上強有力地擊打力量。無論移動、擊打,還是躲閃,腿部力量至關重要,為核心技術動作提供最為強大的能量輸出。
  • 出生20個月開始學柔道,4歲進入柔道隊,如今能撂倒魁梧老爸!
    柔道小蘿莉--何林娜依像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主角辛格一樣,何林娜依的爸爸何鑫曾是北京柔道隊的一名職業運動員。他從小學習柔道、摔跤,渴望著有一天能在賽場上獲得金牌,為國爭光。退役後的何鑫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成立了柔道館,當起了教練員,讓更多的人了解柔道。高手對決就在今晚21:06也許是每天的耳濡目染,也許是小娜依本身的天賦,不滿1歲的她,竟然能夠完成前滾翻的動作。
  • 如何有效的提高睪酮素,以及它對於運動員的良性發展與研究
    在研究中很好地說明了生理反應,研究人員給受試者補充了睪酮激素(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禁止),並觀察了其對肌肉生長的影響。在1996年並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著名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比較了接受睪酮激素並進行了力量訓練的受試者與單獨進行力量訓練的受試者的肌肉大小和力量的增加。
  • 女舉國家隊創新體能訓練模式 「玩」拳擊強化核心力量
    國家女子舉重隊一組的隊員,最近在體能訓練中嘗試拳擊,她們從基本的左右直拳學起。浙江女子拳擊隊隊員一邊指導女舉隊員訓練,一邊承擔陪練任務。在教學與交流中,雙方交到了新朋友,也舒解了疫情封閉訓練帶來的身心疲勞。國家舉重隊在寧波鄞江訓練基地已轉訓7周,其間,隊伍對體能訓練常抓不懈,不斷嘗試創新體能訓練方式方法,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 功成身不退:柔道世界冠軍徐玉華、徐麗麗回家鄉指導訓練
    7月31日,無棣縣體育中學柔道訓練點內忽然傳來孩子們興奮的歡呼聲,在這其中,有兩位颯爽幹練的女子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原來「柔道姊妹花」徐玉華和徐麗麗回到家鄉來為熱愛競技體育的學員指導訓練來了。她看著條件良好的訓練場館和學員們整齊劃一的服裝,十分感慨:「以前,我們訓練的時候都是用草墊和鐵架子,現在真的是條件比過去要好太多了!大家要好好珍惜啊!」之後,徐麗麗又通過做遊戲、和小朋友們互動等方式來拉近與小學員們的距離。
  • 懷揣匠人之心行走在柔道之路上
    」話音未落,青島柔道名宿徐殿平大步流星地走進來,和學員聊了起來。今年64歲的他早已是青島柔道運動的旗幟性人物——擔任國家柔道隊教練期間,培養了李淑芳、劉霞、於頌、韓維燕、李亞男等國家健將,開創了沙灘柔道,擔任青島市柔道、跆拳道、空手道協會會長,在青島連續舉辦多屆武博比賽。幾十年的柔道生涯,數不清的榮譽,並沒有讓這位柔道界元老級別的教練止步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