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顧 韓 娛樂硬糖
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暉
春天即將到來,寒冬中瑟瑟發抖的影視行業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好消息:電視臺與視頻網站頻繁上新,不少積壓劇得見天日;大量人群憋在家裡,帶動電視收視率整體上揚。
據CSM59城收視率顯示,近期五大衛視黃金劇場已連續多日同時破2。在網劇與海外劇都來搶觀眾的情況下還能有如此盛況,實屬難得。
與悶聲發財的《決勝法庭》不同,新劇《完美關係》與《安家》來得相當高調,每天必上熱搜。《我在北京等你》也因為主演李易峰的緣故,吸引了不少關注。沒錯,我們又迎來了一個職業劇井噴的檔期,陣容也是異常強大。
黃軒、佟麗婭主演的《完美關係》主打公關內幕,孫儷、羅晉主演的《安家》聚焦房產中介。兩者還是同一個導演,即執導過2018年黃軒、楊穎主演的槽點創業劇《創業時代》的名導安建。
李易峰、江疏影主演的《我在北京等你》其實更像偶像劇,奈何戲外總要強調追夢與創業,自己往槍口上撞。於是乎,又到了大家喜聞樂見的國產職業劇吐槽時間。
懸浮空洞、細節失真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這三部新劇也未能倖免。不過,硬糖君倒也從中發現了一些值得聊聊的新現象。
女性角色多樣化
女主人設單一化
人設,特別是女主角的人設,成為了從2019年底延續到2020年的熱門話題。
《精英律師》中,藍盈瑩飾演的菜鳥助理戴曦,正義感過剩、聖母光環過重,被罵上熱搜;《下一站是幸福》,宋茜飾演的職場麗人賀繁星,在戀愛中雙商瘋狂掉線,被罵上熱搜;《新世界》雖然整體來看是男主角徐天更氣人,女主角田丹的BKing氣息也令許多觀眾無語。但這劇討論度差點,她沒能被罵上熱搜。
目前線上這三部新劇,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女性角色的多樣化。《完美關係》中,陳數飾演的女強人斯黛拉,處理丈夫出軌沉著冷靜,懟小三都懟得優雅從容。斯黛拉的下屬、高露飾演的舒晴是一名單親媽媽,但也沒有因為輾轉在工作與家庭之間便怨天尤人,而是在外穩重幹練,在家不失柔情。
《安家》裡,張萌飾演的羅晉前妻,出軌小鮮肉被撞破後的渣女語錄火速出圈。美豔嬌嗲加上「女版洪世賢」自帶喜感,也不招人討厭。
可惜,她們不是主角。
日漫有個古老的說法,配角是用來喜歡的,主角是用來推動情節發展的。這在時下的職業劇主配人設上真是充分彰顯。
《完美關係》的女主角、佟麗婭飾演的江達琳是聖母型傻白甜,與奇葩劇情相得益彰。她原本在海外讀書,卻因家庭緣故回國接手深陷危機的DL傳媒。這樣一個「從沒幹過一天公關」的新人,直接成為了公司總裁。明明有男主角這種行業大拿相助,卻時而正義感上頭,跟客戶對著幹。既無智商城府,又無職業精神,把觀眾氣得夠嗆,遂喜提熱搜。
《我在北京等你》的女主角、江疏影飾演的盛夏,為追逐設計師夢想而漂在美國。只可惜,不管是因為自己的冒失錯過時裝秀的情節,還是對於男女關係的處理,女主角的表現都與普通大學生別無二致,完全看不出一個孤身打拼且小有成就的社會人士應有的能力與閱歷。
參照《下一站是幸福》裡賀繁星的情況,硬糖君琢磨著她「綠茶」的帽子遲早也得安排上。
《安家》的女主角、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則是另一個極端,業務太過精幹、手段太過強硬,以至於有些不近人情,撬下屬單子的做法很有爭議性。另外這個短髮造型,簡直一個大寫的「滅情絕欲」,演女強人就一定要抹除女性魅力嗎?
順道硬糖君也求求海清、馬伊琍,「超短髮三姐妹」不考慮新年換個新造型嗎,我介紹靠譜tony給你們啊!
不止女主角色套路化,性別關係也都是一對一對設置的。傻白甜女主要靠精英男主教育和拯救,女強人女主要被小男人男主軟化和馴服,想想就沒意思。
在眼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設對於劇集來說至關重要。好的、新穎的人設可以製造出強大的記憶點,迅速吸引觀眾。韓劇就非常精於此道,新劇《梨泰院CLASS》火速出圈,全靠反套路又戰鬥力爆表的女主。
爛俗的、立不住腳的人設容易令觀眾厭煩不說,還會引發觀眾對演員演技的質疑。許多演員在演配角的時候都有過令人驚豔的表現,翻身演主角卻反而魅力全無,路人緣一路垮塌。實在是因為,主角很多時候就是沒有配角豐富、討喜、有個性。
選角、改名、刪減、橫縱對比……
風險在戲外
除了內容本身的槽點,三部新劇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戲外因素的影響。
《完美關係》的問題在於選角失敗。該劇2018年5月開機,彼時,黃軒還是優質演技派。哪想到半年後豆瓣3.7分的《創業時代》一播,改變了許許多多:
經不起推敲的細節,令《創業時代》成為國產職業劇的反面典型;離職時的浮誇演講,標誌著周一圍油膩路線的開始;三角網戀的狗血劇情,讓黃軒說出了那句可能會伴隨他職業生涯終身的名臺詞。
時隔兩年,再看到「導演安建+男主黃軒+職業題材」的配方,你說觀眾心裡震不震顫?
黃軒是有前車之鑑,佟麗婭則是形象氣質包括戲路都與角色相差太遠。
新疆美人佟麗婭屬於素顏好看、濃妝驚豔的明豔長相,演過不少苦情或者不苦情的媳婦,還有一段全國知名的婚姻。這樣的她梳上劉海來演一個職場小白,演員演著吃力,觀眾看著也費勁。
親,就讓小媳婦的歸小媳婦,傻白甜的歸傻白甜,好嗎?固定戲路不是不思進取,而是你好我也好。
同樣跑錯場子的還有《我在北京等你》中的江疏影。儘管劇中的妝容打扮已經儘量往傻白甜靠攏了,李易峰和胡宇崴都還是壓不住她。每次胡宇崴對她散發男友力,硬糖君都特別出戲。
但沒有CP感並不是《我在北京等你》最大的問題。這部劇之前叫《在紐約》,2017年11月開機,2018年2月殺青,又是歸國創業劇情,怎麼看都應該歸到2018年那撥改革開放獻禮劇裡。哪知道因為多種原因,一直等到了現在。
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關鍵是期間中美關係撲朔迷離,導致這部多數戲份都在紐約拍攝的劇集陷入尷尬。又是改名,又是補拍,歷盡艱難終於與觀眾見面的正片中,存在明顯的修改痕跡,劇情支離破碎、大量臺詞重配,而且主角與配角的戲份高度失衡。
流量挑大梁的戲嘛,配角注水搶戲這種事大家都懂得。可這劇仿佛開了倍速,播出一周不到已經出現了許多質疑聲,也是少見。硬糖君仿佛看到了2016年《誅仙.青雲志》的重現,這種事怎麼老讓李易峰趕上,心疼一秒,轉型之路又添變數了。
《安家》的問題與另外兩部劇又不同。該劇翻拍自高分日劇《賣房子的女人》,主創又是有《雙面膠》、《蝸居》、《心術》等代表作的名編劇六六,橫向縱向都會面臨比較。好是好,但總覺得還不夠好,以至於在口碑方面會比較艱難。
影視行業變數大,很多事不能單靠內容本身。前期如何迴避風險,受波及如何補救,播出時能否預判雷點、引導觀眾、及時化解危機,是宣傳、運營等環節需要回答的問題。
去偶像化
國產職業劇挽尊的第一步?
電視劇的網絡評分與電視收視率往往是割裂的,職業劇也不例外。年初的《精英律師》和如今的《安家》豆瓣評分都在6分左右徘徊,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其線下的收視熱潮。
或許我們應該想一想,在職業紀錄片蓬勃興起、海外劇也不難獲取的今天,依舊選擇國產職業劇的觀眾,究竟在看什麼?
真如網友所期待的那樣,有了大量寫實的專業操作和高度緊張的職場生態,國產職業劇就會好嗎?還是會讓大眾感覺更加遙遠?
在專業細節上同樣頗受詬病的《安家》,無疑是三部新劇中最出眾的,甚至已經顯露出爆款相,原因何在?
首先,陣容選擇上,沒有用網生代的流量偶像。81年的羅晉和82年的孫儷都是有過多部熱播電視劇的實力演員。演員自然鬆弛的表演、偏寫實的置景道具,也都強化了該劇的生活質感,賣相就與隔壁兩部劇形成了顯著區別。
而且,相比精英化的醫生、律師,遙遠的警察、法醫,總與名利場聯繫在一起的明星、時尚、公關,房產中介這種職業可真是太接地氣了。《安家》中的角色就是一批在街邊門店裡辦公的小人物,登門的客戶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牽扯出的是博士難買房、兒媳婦與房產證、與物業鬥智鬥勇這種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做到這種程度,已經贏得了不少「貼近生活」、「現實主義」的讚譽。而且只要觀眾接受了這個設定,越到後面,關注點越會落到角色境遇、社會現實和生活本身。
評論常常將《安家》與原版《賣房子的女人》進行比較,其實大可不必。日本職業劇發達的背後是類型化創作的成熟、日本文化中的「職人精神」和已經運轉一個多世紀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國的社會形態與價值觀念與之大不相同,中國的職業劇應當會是另一種面貌,只是需要一個積累與探索的過程。
而就當下這個情況來看,觀眾苦「懸浮」久矣,那麼選角去偶像化、追求生活質感與話題性,或許會是破局之道。
但硬糖君也衷心希望編劇們能動動腦子,在人設和話題方面開發幾種新花樣,別老圍繞原生家庭、劈腿出軌、婆媳關係撒狗血了。
原標題:《關於國產職業劇,除了「空洞懸浮不專業」我們還能聊些什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