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的中小學教育,不想說它是好還是壞,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說好的,比如培養孩子獨立,自己上學放學等等;也有說它不好的,比如不怎麼教文化課,只教什麼騎自行車,學做飯,縫補衣服啥的,也沒什麼作業,孩子每天就是玩。有人肯定納悶了,那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呢?從下面的介紹中你估計會體會到為什麼!
一、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日本的中小學教育,給我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它的全國標準的一致性。打個比方,比如東京的中小學和北海道大農村的中小學,在學校設施教育水平師資素質等等,幾乎沒有任何差別,都是一樣的,所以他們培養出來的孩子的素質,全國各地城市和農村幾乎都差不多。中國的情況好像有些糟糕,大中小城市、城市與農村、城市與邊緣山區教育資源的差異非常的懸殊,而且有人為製造的痕跡,雖然國家也採取了一切措施,感覺沒什麼效果。下面是一位日本朋友的親身經歷,記得有一次他從東京坐了一夜的船到日本的一個小島上去玩潛水,這個小島上僅有500多人口,這個島上一樣有小學和中學,到了這個島上的時候,正好趕上這個小島上的小學開運動會,去參觀了一下。一共才不到十個學生,可發現這個島上的小學,無論是學校的設施,還是教師的素質,體育館教室等等,跟東京都幾乎沒有任何差別。這事情說明教育的公平性得到了真正的落實!
二、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說到師資水平,就要說到教師,因為日本的教師是公務員,是公務員那麼每兩年就要動,所以農村教師和城市的教師都是同樣一批人,所以師資水平也是一樣的記得之前曾有報導,日本某鄉下的小學就個學生,可是校長各個學科的教師,學校的設施硬體完全和日本其他地區沒有任何區別,這就是發達國家日本教育的現狀!反觀中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各種制度都在完善中,我們有我們的優勢,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細微處才能見真招!
三、教育投資的有效性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高達50175億元!比上年增長8.74%。按照2019年全國GDP990865億的總量來算,教育支出的比例首次超過了5%,投資力度越來越大。反觀日本,在所有教育水平上,日本在每個學生身上的花費始終高於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在小學至高等教育機構的總支出為每名學生12,120美元,高於經合組織10,391美元的平均水平。平均來看,經合組織國家平均花費5%GDP用於小學至高等教育上,而日本的這一比例為4.1%。在小學和中學上的支出佔GDP的比例特別低,僅佔日本GDP的2.7%,而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為3.5%。從國家教育支出比較不難看出,中國在教育財政支出上更多一些,但我們想說的是,教育投入一定要實現有效性,好鋼用在刀刃上!
教育現代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見到效果,現在正是我們迎頭趕上的最好時機,在不久的將來諾貝爾獎將不會缺少中國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