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幕府停止稱臣後,中日的「勘合貿易」是如何繼續的?

2020-12-24 騰訊網

中國明朝永樂初年,日本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正式向明成祖稱臣,中日兩國恢復了官方往來。中日在此基礎上簽訂了被稱為「永樂條」的貿易協議,正式開啟了「勘合貿易」,日本在「勘合貿易」中是獲利豐厚。

然而在足利義滿去世後,室町幕府出於所謂的「國家尊嚴」停止向中國明朝稱臣,中日兩國的官方往來隨之中斷。但有意思的是,在室町幕府停止稱臣後,中日的「勘合貿易」卻繼續進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勘合貿易」是朝貢貿易的一種,而朝貢貿易的運作方式是周邊國家向中國皇帝稱臣納貢,中國皇帝回賜價值遠高於貢物的財富並允許稱臣國家與民間開展貿易,也就是用點小錢賣個「萬邦來朝、四海太平」。

由於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水平遠勝周邊國家,每次向中國朝貢都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甚至有些國家全年的政府開支就指著向大明天子磕頭了。足利義滿也是為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才謙卑地向明成祖稱臣的。

但周邊國家為了錢實在來得太頻繁了,大明朝就算有金山銀山也有點撐不住了。其中日本的表現最差,次數頻繁並且存在假扮使者來朝貢騙錢的日本人,在與中國的商貿中也經常以劣換優,還有倭寇侵擾。

正因如此,明朝對周邊國家朝貢的次數進行了嚴格限制,一般國家是每三年或五年一朝。由於之前表現惡劣,日本是十年一朝。而前來朝貢和做生意的日本人必須持有中國頒發的「勘合」,否則不允許靠岸。

「十年一朝」導致中國明朝無法及時掌握日本內部變化,連室町幕府停止稱臣都不知道。而室町幕府為了經濟利益有意欺騙中國明朝,在國書中隱瞞此事。反正「勘合」十年才到期,有時就算過期也看不出來。

於是在室町幕府停止稱臣後,中日之間的「勘合貿易」就靠日本單方面欺詐的國書和十年才會過期的「勘合」繼續進行。只是沒了稱臣的政治大前提,「勘合貿易」的規模大減,日本方面的獲利也是逐漸減少。

相關焦點

  • 明朝取消中日勘合貿易的導火索,只因日本朝貢團在寧波的激烈爭端
    日本室町幕府時代,各封建領主矛盾衝突升級,最終發生內亂,史稱應仁之亂。應仁之亂後,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在此期間,大內氏迅速崛起,並搶奪最初由細川氏所控制的對華貿易。中日貿易,勘合符最為重要。因此大內氏從幕府派往明朝的貢使手中奪得正德皇帝的勘合符,而細川氏則拿到了弘治皇帝手中的勘合符(已過期)。
  • 208 足利氏嫡子與庶子之爭,足利義滿與明朝的勘合貿易
    東亞歷史第208篇:日本平安、鎌倉、室町及南北朝時代。 足利尊氏樹敵太多,而在晚年時最大的敵人竟然是自己的庶子足利直冬。足利直冬因為母親出身卑微,所以不為父親足利尊氏所喜歡,淪落在外。足利直冬的叔叔足利直義發現後,將他收留,悉心教導。因而對足利直冬而言,父親形同陌路,叔父則恩同再造。
  • 室町幕府前期在沿海「試探」,態度傲慢,為何中期卻向明朝稱臣?
    室町幕府處於日本南北朝對抗時期,這一段時間正是古代中國元末明初時期,而日本顯然此時國內深陷於內戰的糾紛之中,儘管如此,古代中國的朝代更迭還是對日本室町幕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元朝的滅亡,尤其是明朝的建立對室町幕府的震動十分大。
  • 劍橋日本史:從鎌倉幕府到室町幕府
    《劍橋日本史(第3卷):中世日本》覆蓋的時段約三個半世紀,始於鎌倉幕府創立的12世紀最後幾十年,止於室町幕府滅亡後內戰爆發的16世紀中葉。其間300多年的歷史事件和發展豐富多彩,它們勾勒了中世日本的政體、經濟、社會和文化,展現了它與亞洲鄰國的關係。該書中譯版近期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序言中,作者勾勒了這一時期的整體樣貌,以及日本中世相關著作編纂的特點,澎湃新聞經授權刊發。
  • 東西軍相互徵伐,這場戰亂席捲半個日本,而室町幕府還在飲酒作樂
    戰爭本以將軍繼嗣為導火索,打著打著雙方就都把大義名分拋到了腦後,新仇舊恨卻一起湧上心頭。反正你只要加入了東軍,那麼你的仇人肯定加入西軍,打著討逆的旗號前來徵伐,反之亦然。就這樣連番廝殺,大半個日本都捲入了這場戰亂。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亂,其無秩序無理念的狀態,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昔日繁華京都,立變修羅殺場,不但町人、百姓遭殃,連皇室、公卿,甚至幕府也難逃此劫。
  • 日本戰國時代穿越指南(一)室町幕府
    在鎌倉幕府末期,幕府將軍的家臣「御家人」勢力衰弱,後醍醐天皇掀起倒幕運動,許多武士都加入了進來,推翻了鎌倉幕府。然而,後醍醐天皇在奪回大權以後施行的「建武新政」,倒行逆施,使得許多對朝廷不滿的武士聚集在了當初的倒幕功臣足利尊氏身邊,最終擁戴另一系皇族為天皇,建立起了室町幕府。
  • 室町幕府,足利氏的風中之燭
    後醍醐天皇即位後,不甘心做傀儡一心想要恢復皇室權威,經過一波三折的倒幕運動終於整垮了鎌倉幕府,立下大功的足利高氏迎接天皇歸還京都,得天皇賜名足利尊氏。後醍醐天皇隨後開啟的新政改革,由於一味著重強化天皇的專制權力,對武士階層的利益卻少有顧及,於是越來越失望的武士集團擁護足利尊氏反叛朝廷趕跑了後醍醐天皇。1335年足利尊氏公布建武式目,向天下宣布了幕府的再度復興,開始著手組建幕府,1338年就任徵夷大將軍,室町幕府正式成立。
  • 日本室町時代是實力至上的時代,武士的地位高低統統取決於實力
    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時代的一個劃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足利尊氏對應後醍醐天皇的南朝建立了北朝,於1336年建立室町幕府。兩個朝廷對立的南北朝時代一直持續到公元1392年,最後被北朝統一。以應仁之亂為契機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
  • 江戶幕府雖然採取鎖國政策,但其對外貿易全盛時,實力相當可觀
    家康時代,幕府為強化財力,是積極鼓勵對外貿易的。甚至把公元1600年漂流到豐後國的荷蘭船的高級船員約斯丹和航海長亞當聘為對西歐問題的顧問。亞當在日本長住,並自家康在三浦地區領取了領地。以此為開端,荷蘭船與英國船也開始駛來日本。
  • 細川家的戰國時代:硬生生被細川家拖垮的室町幕府
    次日,細川高國帶著幕府將軍足利義晴流亡近江國,許多幕府的奉行人、評定眾也隨著將軍一起離開,室町幕府實質上停止了運作。二月二十二日,細川晴元、三好元長擁戴足利義稙養子足利義維渡海進入堺港,由於細川晴元方的勢力在瓜分細川高國領地時侵佔了不少寺院的領地,導致朝廷對他們有些不滿,剛繼位不久的後奈良天皇一度拒絕了足利義維的任官申請。
  • 明朝人是如何看待日本武士刀
    當時的中國人又是如何看待日本刀呢? 到了明代,日本先後進入室町幕府時代、戰國時代、織豐時代、江戶時代,頻繁的戰爭,使得武士刀進入了繁榮成熟的「新刀期」。刀的品類也更加多樣,出現了肋差、打刀、短刀等各種類型。刀的製造流程也已完善的,工藝也已成熟:選用兩種不同硬度的鋼鐵,做「皮鐵」和「心鐵」,從而刀既能削鐵如泥,又不易折斷。之後在高溫下反覆摺疊鍛打,令刀身渾然一體。
  • 織田信長向室町幕府15代將軍足利義昭提交《五條書》
    身份低下的人打倒上級,取而代之增強力量被稱為「下克上」,織田信長向室町幕府15代將軍足利義昭提交的《五條書》正是它的象徵。信長說:「今後天下的政治將不再是將軍,而是要看信長了!」清楚地宣言那個讓義昭承認了。這次就來解讀一下這五條條條書吧。
  • 應仁之亂:11年激蕩歲月,室町幕府時代落幕,日本戰國時代的開端
    一、應仁之亂始末應仁之亂是指發生於1467年至1477年之間日本室町幕府時期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和世界歷史一樣,這樣的動亂無非也是為了權力之爭。但日本的這次動亂卻很奇葩,在吳座勇一著呢《應仁之亂》的「前言」寫道:「人們不明白為什麼戰亂會爆發,也不知道最終究竟是誰獲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