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阿青聊歷史
中國古代的戰國史,想必大家都比較了解,那是一個梟雄輩出的時代,當然今天小編不是給大家講中國的戰國,而是我們的鄰國,一衣帶水的的日本戰國史。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中世的終末、近世的開端。在日本史的概念中,中世莊園林立、地方割據,是缺乏強有力中央政府存在的時代,而通過織田、豐臣、德川三代「天下人」的努力,最終結束戰國亂世,進入了相對中央集權的近世。
在「應仁之亂」中著名的「洛北合戰」中,據說細川一族及其黨羽總共聚集了十六萬零五百兵馬,他們被稱為「東軍」,相對地,山名一族及其黨羽則共計十一萬一千兵馬,被稱為「西軍」。戰爭本以將軍繼嗣為導火索,打著打著雙方就都把大義名分拋到了腦後,新仇舊恨卻一起湧上心頭。反正你只要加入了東軍,那麼你的仇人肯定加入西軍,打著討逆的旗號前來徵伐,反之亦然。就這樣連番廝殺,大半個日本都捲入了這場戰亂。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亂,其無秩序無理念的狀態,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昔日繁華京都,立變修羅殺場,不但町人、百姓遭殃,連皇室、公卿,甚至幕府也難逃此劫。近畿、中國、四國,還有九州北部,幾乎所有守護、守護代、地方豪族全都加入了廝殺。同時,甲斐武田信昌、豐後-筑後大友親繁、薩摩-大隅-日向島津忠國等十數家守護雖然名義上保持中立,但趁此機會充實軍備、擴張領地,也逐漸從舊的守護大名,轉變為新時代的戰國大名。而越後長尾氏信濃村上氏、肥前有馬氏等守護代或地方豪強,更是從此開始了他們下克上的陰謀歷程。戰國時代的格局,就這樣逐步形成了。
應仁元年(公元1467年),東西兩軍在洛中對峙,一開始東軍佔據上風,不但兵馬眾多,控制了花之御所,還把后土御門天皇、後花園上皇都捏在自己手中,掌握了所謂的「大義名分」,軍勢窮力蹙,岌岌可危。到了六月末,一支山名軍突破東軍重重防線殺入京都,據說所部數萬,這才逐漸將形勢扭轉過來。然而,最終使西軍極大膨脹,一度壓倒東軍的,還是西國之雄大內政弘的揮師上洛。
前面說過「應永之亂」,大內義弘對幕府掀起反旗,兵發京都,結果在堺被剿滅。義弘死後,其弟盛見繼承了一門總領之位,此後傳給義弘之子持盛。義弘的長子持世對此安排大為不滿,他從幕府請得了「所領安堵狀」(承認某人對某領地擁有管理權的文書),殺死持盛,登上家督寶座。「嘉吉之亂」中,大內持世身負重傷不治而亡,同族推舉盛見之子教弘為一門總領,教弘再傳於其子政弘。
大內政弘時代,大內氏的勢力極大地膨脹了除原有周防、長門兩國守護職外,還得到了北九州筑前和豐前兩國的統治權,並將勢力伸入石見、安藝和四國北部。大內氏素來就與細川氏不睦,兩家為了搶奪「勘合貿易」的主導權而長年明爭暗鬥,故而山名宗全一看洛中形勢不妙,立刻修書遣使向大內氏求援,於是大內當主政弘即刻點集兵馬,上洛加入西軍陣營。
如前所述,明日之間的「勘合貿易」利潤龐大,使得日本各國守護、名山大寺、豪商巨賈,全都削尖了腦袋想往貿易船上鑽。最終得以組成貿易船團的,主要有以下幾大勢力:京都天龍寺和相國寺、細川氏、大內氏。其實他們身前,還各有實際主持事務的豪商巨賈,細川氏靠的是的商家,而大內氏則依靠北九州博多的貿易商會。
為了獨佔「勘合貿易」的巨大利潤,堺和博多、細川和大內,都展開了激烈的或明或暗的競爭與較量。於是大內政弘為了打倒細川氏,獨霸「勘合貿易」,遂在「應仁之亂」中響應山名宗全的號召,點集數萬大軍,並要求四國的河野通春出動戰船五百餘艘協助運兵,浩浩蕩蕩殺奔京都而來。
西軍得到強援,立刻發動全面反攻,九月間佔據了內裡,並在從九月十八日開始的「東巖倉合戰」中殺敗細川、赤松的別動隊,阻止了敵人的反撲。到了十月份,京都對外的七條主要通路,除丹波路以外,另外六條全都被西軍所控制,東軍被壓縮在京都東北角上,駐兵相國寺、細川勝元邸和花之御所,負隅頑抗。
應仁元年十月四日,西軍的畠山義就、大內政弘、一色義直、土岐成賴、六角高賴等部對花之御所及其東面的相國寺發起全面進攻。細川勝元派畠山政長統率三千兵馬前往救護,並明確表示無力再派後援。畠山政長大呼道:「我將獨立殺破敵軍百萬雄兵博取軍功第一!」然後首先向一色軍發起自殺性衝鋒。一色軍不敵潰敗,據說竟被斬首八百餘級。
西軍的總攻擊就此遭到挫敗,雙方再度進入長期對峙。這場戰亂引發京都各處大火,從六月開始,陸續有公卿、守護的宅邸,以及名寺古剎被燒,然而足利義政將軍卻躲在花之御所裡,照樣每日飲宴作樂,觀看猿樂(滑稽戲),吟誦連歌。據說他曾經講過這樣的話:「天下破敗就讓它破敗吧,世間毀滅就讓它毀滅吧,我之榮華富貴也不過雲煙而已。」室町幕府倘若不滅,那真是沒有天理了!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