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鐵夫在防疫一線指導工傷保險登記
何鐵夫在鬧市區開展工傷保險政策解答
「感謝『鐵牛哥』的貼心幫忙,我如今找到新的工作了,而且老闆還特意給買了工傷保險。」11月11日,「鐵牛哥」的微信收到了一條報喜信息。發信息的是外來務工人員劉跨越。
2019年7月,因為一場工傷事故,劉跨越結識了嶽陽樓區工傷保險服務中心副主任何鐵夫。因為工作中既堅持原則、鐵面無私,又精通業務、任勞任怨,群眾們都親切地稱何鐵夫為「鐵牛哥」主任。
貼心服務 關鍵時候頂得上
「那個時候我急啊,突然天塌下來了,六神無主。」河南省信陽市來嶽務工的劉跨越回憶起去年發生的揪心事仍然歷歷在目。在她最焦急的時候,就是這個『鐵牛哥』主任拉了她們家一把。
「那時急得臉都白了,我一個外來打工的,既無熟人,又不懂政策,他就主動靠上來,把我引導到辦公室,給我倒上水,耐心等我平復心情,替我出謀做主。」劉跨越回憶起當時的窘境,仍是心有餘悸,滿是感激。
劉跨越所說的事情是,2019年7月28日晚,他的丈夫在嶽陽樓區望嶽路修理砂漿泵時突然倒地,經120急救醫生現場搶救無效死亡。接到信後,她焦急萬分,腦袋一片空白。正在休周末假的何鐵夫為了處理好這樁事,一頭扎進工地和社區,連續工作近20小時,忙前跑後的講政策,做協調,甚至還頂著施工方的言語威脅。在這位熱心「鐵牛哥」的堅持下,最終事故發生24小時內,按照最新實施的《嶽陽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標準,劉跨越丈夫的130餘萬元工亡賠償金按時足額到帳。
「每次接到『鐵牛哥』主任的電話,他都會提醒我務工時注意安全,一定要參加工傷保險。他真細心,是真正地為群眾著想。」劉跨越說。幫群眾解決工保難題,提供政策諮詢,是何鐵夫的工作常態。劉跨越只是其中一個。據同事介紹,有時候一個月下來,何鐵夫接待的務工朋友就有近百人。
業務過硬 疑難雜症看得準
從2004年9月嶽陽樓區工傷保險機構成立到如今,20年來,何鐵夫始終堅守在工保工作一線,是同事眼裡的工傷「活政策庫」,很多棘手的工保難題到他手裡都能得到有效解決。
「工保工作的歷史雖然不長,但影響的是參保人的切身權益,我們一定要把各類疑難雜症看準抓實。」2014年10月,湖南濱洋機篩有限公司發生一起較大工傷事故,按政策卻沒能納入工傷保險支付,鬧到了市裡。何鐵夫主動靠上前,耐心接待該企業負責人,全面了解企業訴求後,他當即調出與該企業經辦人QQ聊天記錄、《工傷保險人有增減花名冊》籤字記錄,並逐條對照講解政策,再三講明是企業經辦人員工作疏忽大意,導致受傷員工參保失效不能納入賠償。接著他還提出中肯改進意見,在事實面前,該企業負責人逐漸平息情緒,誠懇接受了處理意見。他藉機積極幫助企業建立完善工傷預防、參保和管理體系,成為企業信得過的工保政策知心大哥,轄區企業也逐步變得更重視參加工傷保險。截至目前,嶽陽樓區工傷保險基金徵繳率達99%,連續9年獲評「嶽陽市工傷保險先進單位」。
保駕護航 平常小事豁得出
在90後同事彭敏看來,何鐵夫平常最看重的是用通俗易懂的案例來宣講工保政策,講得最多的是對待群眾的態度,面對群眾的每一件小事,他每次都傾注了熱情和真心。
何鐵夫經常是一頂安全帽、一冊政策資料、一個本子一支筆,夏天頂烈日,冬天冒嚴寒鑽進嶽陽樓區街道(鄉)、社區、企業、門店等,特別是建築工地等勞力密集的生產一線,給工人們師傅們講政策、送資料,提高參保險意識,倒逼企業重視工保工作更是樂此不疲。2018年8月酷暑,他在嶽陽山水一城建築工地宣講,發現項目安全員工傷意識淡漠時,他著急地找到項目負責人,毫不留情,親眼看到當場整改到位才離去。儘管年紀偏大,腰椎間盤突出困撓著他,但他工作的熱情絲毫不減,張貼宣傳海報,捆掛橫幅警示,進行常規講解,他活生生就是一頭使不完勁的「鐵牛」。工人們看他忙上跳下,多次善意提醒他坐下來休息下,他都說「我辛苦點沒事,你們安全才最重要!」
2020年4月,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他帶隊頂著疫情威脅,不知倦怠,多次前往湖南北港建築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發放宣傳資料3萬多份,工傷防護用品300套。人們對這個「端著鐵飯碗」,卻風裡來、雨裡去,一心要為他們爭取上工傷保險的中年「鐵牛哥」主任,留下了深刻印象,都視他為自己在外務工的「鐵牛哥」。
在何鐵夫等人的堅守下,2020年2月至10月,嶽陽樓區工傷保險參保單位達1084家,參保人數達27241人。作為嶽陽樓區工保戰線的「鐵牛哥」,何鐵夫二十年如一日,用熱心和服務溫暖著周圍的人。「苦點、累點算什麼?只要企業平安、工友安全,我們的工作就有意義。」何鐵夫像「鐵牛」一樣恪盡職守,用平凡的舉動默默守護著嶽陽中心城區工傷保險的一片藍天。
【編輯】鄧宇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人社傳媒」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人社傳媒,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應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疇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人社傳媒」。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