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都丟不掉的毛絨玩具和小毛毯,孩子行為背後的小心思您知道嗎

2020-12-06 開心爸爸育兒筆記

導語

最近有些粉絲媽媽們在後臺給開心爸爸留言,說了一些這樣的疑惑:

家裡面有條毯子,是孩子一出生就用的,到現在已經是又破又舊的,但孩子就是不放手,特別是睡覺的時候,說什麼都要抱著,只有抱著才能睡覺;孩子都已經5歲多了,按正常情況都已經是可以自己睡覺了,但還是像個小孩子一樣,抱著個毛絨玩具不放手;有些已經是很破舊的玩具,孩子還是愛不釋手走哪裡都帶著,怎麼看都有點不合時宜。

很多媽媽們看著孩子的表現都比較擔心,這到底是怎麼了啊!且不說這麼大了,行為舉止還像是個小孩子一樣,光是這種戀物的行為就足夠讓人害怕了,畢竟孩子的這些行為和大家所熟知的「戀物癖」還是很像的,都是無比迷戀某個物品,都是一旦見不到這個物品就手足無措大哭大鬧的。

如果不去及早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是長大後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呢?

其實大家只要細心觀察,有類似行為的孩子很多,甚至有些孩子長大了,這種「戀物」的習慣還是改不掉。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遊泳健將傅園慧,在參加綜藝節目的時候,身上總是有一根紅繩,據說她睡覺啊出門啊都必須帶著這跟紅繩。傅爸爸解釋說,這根紅繩傅園慧從小就帶著,吃飯睡覺從不離身,一根紅色的帶子能給她足夠的安全感,能讓她變得安靜很多。戚薇的女兒也是走哪裡都不能離開「彩妝蛋」,易烊千璽睡覺的時候也總是抱著一隻小熊。

那麼,這種行為到底正不正常,爸爸媽媽要怎麼看待孩子的這個行為呢?今天開心爸爸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孩子戀物的那些事。

孩子戀物,到底戀的是什麼?

在《善解童貞》這本書中,作者對於依戀物是這樣說的:

「依戀物對孩子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玩具,一塊毛巾,而是他們適應這個新世界、新環境的情感拐杖。」

一句話講出了孩子依戀行為的本質。

戀物≠戀物癖

雖然說孩子的戀物行為和戀物癖的表現,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但二者本質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戀物癖是一種心理疾病,是一種變態的心理。他們對依戀的物品,往往是撫摸、咬、玩弄甚至是撕毀,通過這些行為來達到心理上的快感。物品可以不一樣,對物品的處理方式也可以不一樣,但通過各種方式獲取快感的目的是一樣的。

而戀物呢,更多的是對某個特定物品的特殊依戀,比如上面開心爸爸說過的小毛毯啊,小玩具啊等等。一旦與這些物品分開的話,孩子就會出現哭鬧或者急躁的表現。

所以說二者實際上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種行為。

對於戀物癖呢,是需要強行進行心理治療,或者輔之以現實中的強制手段,才能慢慢引導使其逐漸走向正道,變得正常;而戀物行為呢,實際上都用不著過度幹預,畢竟孩子們心中真正依戀的,並不是物品本身,而是媽媽的味道而已。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社會經驗的增長,只要沒什麼外界幹擾,孩子身上的戀物行為都會逐漸的消失,根本不用爸爸媽媽費大力氣去糾正。

孩子戀物,其實戀的是「過渡性客體」

過渡性客體這個詞是兒童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提出來的,他認為:

過渡性客體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非我」的所有物,最早出現在孩子的玩耍中,也是藝術經驗的前導指標。

這段話給出了過渡性客體的一些特徵,比如是孩子自己發現或者創造出來的,比如最開始出現在孩子的遊戲中,再比如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的明顯特徵等等。

一般來說,過渡性客體對孩子來說,不同的年齡有著很明顯的不同。

比如小月齡的孩子喜歡吃手,一方面是他們探索世界靠的主要是嘴巴,另外一方面就是孩子自己的手,象徵著媽媽的乳房,這是能夠帶給他們安慰以及穩定的物品。所以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往往會選擇用手指作為過渡性客體,來代替媽媽給自己安慰。

比如眾所周知的安撫奶嘴。這更是完全模仿媽媽乳房的感覺,來作為孩子的過渡性客體,幫助他們度過斷奶期,以及媽媽不在身邊的時間。

在之後的過渡性客體就聚集在毛毯啊,毛絨玩具之類的物品上了。這類物品有著熟悉的媽媽的味道,聞著就能讓孩子變得安心;也有很舒適的觸感,特別是毛毯裹在身上的感覺,幾乎就是媽媽懷抱的感覺;另外這類物品還有隨時移動,不會因為某些事情就不在了的情況出現,所以被很多孩子青睞,成為了自己的過渡性客體。

所以,孩子戀物其實真正戀的是媽媽,戀的是媽媽的味道,戀的是和媽媽在一起的安全感。至於他們放不下的小毛毯和毛絨玩具什麼的,只是一個階段的過渡性客體而已。

孩子戀物背後的小心思

那麼,孩子戀物這件事情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一些什麼樣的語言呢?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孩子的戀物行為知道孩子的心理變化嗎?其實是可以的。

一般來說,孩子戀物行為的背後,往往會有這些屬於他們的「小心思」。

比如分離焦慮

很多孩子出現戀物的行為,都集中在斷奶這個階段。

按照美國兒科學會的推薦,每個媽媽都至少應該母乳孩子到2歲左右,這樣才能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做好準備,面對之後不能再吃母乳的變化。但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工作的原因還是家庭情況的原因,還是有很多媽媽們並不能一直給孩子母乳的。而她們選擇的斷奶方式也比較粗暴,什麼塗醬油啊塗辣椒啊的,用一種極為強烈的方式,來迫使孩子離開媽媽。

這種方式效果其實是很好的,絕大多數孩子很快的就適應了沒有母乳的日子,但生理上的適應並不代表心理上的適應,畢竟斷奶對孩子來說,是自己第一次面對沒有媽媽的世界,產生強烈的分離焦慮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而這種焦慮使得他們往往會選擇一些安慰性的替代品,這就是戀物的來源了。

比如缺乏安全感

戀物的孩子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缺乏安全感。

顧名思義,安全感就是說一個人有自信,能夠接受被愛也能夠主動去愛別人。足夠的安全感就代表著足夠的與外界接觸的意願,代表著足夠的願意探索未知的動力。

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時期。

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很多孩子並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比如經常見不到爸爸媽媽啊,比如經常被爸爸媽媽批評啊,比如爸爸媽媽很少能坐下來和他一起玩玩啊等等。這些事情看上去其實並不起眼,但卻真切的影響著孩子安全感的形成。

而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期,沒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就會有一些不正常的表現。什麼戀物行為啊,什麼喜歡咬手吃指甲啊,什麼情緒變化大動不動就哭啊,什麼黏著媽媽說什麼都不放手啊,什麼只要媽媽在就一點都不乖啊等等,這其實都是缺乏安全感的直接表現。

所以,戀物行為其實並不可怕,相反它更多的是孩子一些心理問題的表現,是孩子像我們發出了需要「愛」,以及需要「安全感」的信號。

家有戀物的孩子,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上面開心爸爸說了那麼多,如果孩子真的是表現出來了比較強烈的戀物行為,作為爸爸媽媽們,該做一些什麼呢?

這裡開心爸爸給大家幾個比較實用的建議:

尊重孩子的戀物行為

首先就是要尊重孩子的這種行為,真正理解他們對過渡性客體的依戀需求,能夠明白這其實只是一種過渡性的行為,會隨著他們長大而逐漸消失的。所以,不要粗暴的去阻止他們,也不要為此而批評他們。

事實上,就算是戀物再嚴重的孩子,在3歲左右這種行為也會逐漸消失的。畢竟長大了的他們,就算是依戀,也會從之前的具體的事物逐漸轉化到實際的對象上。

不過在這之前爸爸媽媽還是需要多留點心的,畢竟小毛毯以及毛絨玩具都是細菌滋生大戶,如果不能及時清洗以及做好消毒工作的話,很容易讓孩子生病的。所以選擇一些質量比較好的毛絨玩具很重要。

比如這款阿狸的毛絨公仔就很不錯。

阿狸作為我國一個比較出名的IP動漫形象,其實很受孩子喜歡的。特別是阿狸的漫畫,說是給成年人看的,但其中傳達的那些愛和溫暖的力量,更能深刻感染到孩子們。而愛屋及烏,阿狸的毛絨玩具也就更加受孩子喜歡了。

這款公仔造型很卡通符合孩子的審美觀,而且用料紮實,填充物健康,孩子長時間抱著也不會有危險。而且本身顏色也比較豔麗,髒了馬上就能看的見。建議爸爸媽媽們給有戀物行為的孩子入手一個,小心呵護他們。

戀物的孩子需要安全感

作為爸爸媽媽呢,更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特別是在他們3歲之前。

就算再忙,走之前也可以和孩子說清楚自己要去幹什麼,什麼時候就回來了;回家後哪怕只是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說說自己上班發生了些什麼,孩子在家發生了些什麼等事情;有可能的話,每周帶孩子出去走走,既能在大自然中開闊心情又能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才不會拘泥於過渡性客體不能自拔。

戀物的孩子需要陪伴

這裡開心爸爸說的陪伴,更多的是高質量的陪伴。

很多爸爸媽媽覺得,自己在那裡邊玩手機邊看著孩子,就算是陪伴了,其實不然,這種行為充其量只能是叫看護,和陪伴是一點都挨不上邊的。

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是爸爸媽媽能夠放下手機全身心的參與到孩子中間,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聊天,甚至和孩子一起讀一本繪本也是。所謂的高質量,更要求爸爸媽媽們能夠參與進去,體會到孩子的快樂,也能和孩子分享快樂。

這樣的陪伴不需要太長的時間,但對孩子來說,效果卻遠好於長時間的看護。

開心爸爸有話說

其實爸爸媽媽們,還是多關心一下那個抱著小毯子,毛絨玩具就不撒手的孩子吧,他們才是最敏感最需要愛的人,給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以及足夠的陪伴,才能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

文:開心爸爸的日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孩子睡前總盤指定小毛毯,是缺乏安全感?不,他們思維細膩更獨立
    所以說如果孩子只是在睡前存在「軟物依戀」的現象,和家人同樣親密互動,活潑開朗,並不能因此評判孩子是缺乏安全感表現。二、從軟物依戀的起始時間,看行為背後的意義嬰兒往往在五到九個月開始對毯子和毛絨玩具產生依賴情緒。
  • 6歲還離不開毛絨玩具,孩子過分依賴某一個東西,是怎麼回事?
    6歲女孩萌萌從小睡覺就喜歡抱著她的毛絨玩具娃娃小白,如今娃娃小白早已掉毛,裡面的棉花也變得松松垮垮。爸爸媽媽已經給她買了好幾個其他的毛絨玩具,可她還是不願意把小白丟掉,有幾次外出遊玩,萌萌也把小白帶上,家長對此萬般無奈,不知道該怎麼辦。
  • 寶寶依賴毛絨玩具,其實是「過渡性客體」在作祟,父母別輕易剝奪
    最近有人留言到,自己家的孩子,明明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卻不知不覺開始喜歡上了玩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孩子以後的發展會不會受到影響,這是不是不正常了?寶寶不自覺地開始迷戀玩偶、毛絨玩具,家長大可放心。這不是戀物癖,也不是家長想的那樣,有些「不正常」,而是「過渡性客體」在發揮作用。
  • 毛絨玩具怎麼洗?小編教您正確清洗布娃娃
    寒冷的冬季很多女孩都喜歡抱著一個軟綿綿的毛絨玩具,可是毛絨玩具很容易髒,如果換新的幾百塊錢似乎有些浪費,但是自己洗,如果方法不對,可愛的布娃娃可能就要變成「死娃娃」了,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如何正確清洗毛絨玩具,既能保證玩具清洗乾淨,又能保證玩具不變形。
  • 那些搭不好積木就生氣丟玩具的孩子,要怎麼引導他
    我家孩子1歲多的時候,在家搭積木,時常會聽見她著急、抱怨的聲音,「怎麼老是弄不好」,「為什麼它老是掉」,「不要再倒了」,經過這麼幾輪情緒越來越激烈的喊叫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玩具被推倒,被拿起來狠狠丟掉,以及伴隨而來的孩子的哭聲和怒吼聲。
  • 男孩喜歡毛絨玩具,是心理有問題?其中的好處出乎想像
    鄰居家兒子有3個毛絨玩具,據說是他姐姐小時候的玩具,後來轉送給他了。他特別喜歡,每天都要跟毛絨玩具一起玩耍、睡覺,白天去幼兒園還得塞個背包裡,帶著一起去幼兒園。鄰居一直懷疑孩子心理有問題,否則為什麼家裡一大堆的玩具車、玩具槍都不玩,偏偏喜歡這些娘兮兮的毛絨玩具呢?
  • 毛絨玩具髒了該怎麼清洗?這幾招可以讓你學會清洗毛絨玩具
    現在每個家庭幾乎都是一個孩子,每個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寶寶,不管寶寶想要什麼東西,父母都會儘可能地滿足寶寶。在寶寶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父母或者是親戚朋友都會給寶寶買一些玩具,很多寶寶都比較喜歡毛絨玩具,當寶寶獨立睡覺的時候也會選擇一個抱在懷裡,但是毛絨玩具十分容易藏汙納垢,而且每天被寶寶玩來玩去的很容易被弄髒,所以寶媽需要定期清洗毛絨玩具。
  • 孩子每天都要接觸的玩具,你知道怎樣正確消毒嗎?
    玩具是寶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夥伴,調查顯示:6歲以下的孩子有近一半的時間,也就是1.5萬個小時左右是和玩具一起度過的,可以說,玩具是孩子的親密伴侶。 毛絨玩具 毛絨玩具不用經常水洗,但也要每周擦拭表面的灰塵汙垢,隨後噴灑溫和安全的消毒液,再自然晾乾。 清洗前也要檢查毛絨玩具的標籤,因為有些玩具是不可以機洗的。 不過大多數的毛絨玩具都是可以在洗衣機中安全的洗滌的。
  • 孩子有數百個毛絨玩具,引網友羨慕,醫生卻為孩子健康擔憂
    現在的孩子真幸福,都有一大堆毛絨玩具,白天陪著玩,晚上陪著睡覺,即使媽媽不在身邊,即使沒有小夥伴,用玩具也能解悶。有一個寶媽曬出了給女兒買的毛絨玩具,足有數百個,客廳裡擺了一地,都沒有下腳的地方。各種不同動物、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毛絨玩具很齊全,貌似可以開一個毛絨玩具店了。
  • 寶媽離世後,孩子總抱著毛絨玩具不撒手,得知原因的寶爸淚流滿面
    媽媽去世了,寶寶毛絨玩具不離手,知道原因讓人心碎張先生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愛的兒子天天,和一個感情很好的妻子,一家人總是歡笑不斷。天天呆呆地搖著頭,手裡抱著毛絨玩具,靜靜地坐在陽臺椅子上,望著窗外,等著媽媽回來。一連幾天,孩子變得越來的沉默了,但是手裡面總是抱著一個毛絨玩具不撒手,甚至晚上睡覺,都不讓爸爸拿走。張先生感覺到疑惑,孩子為什麼總是拿著這個玩具呢?
  • 孩子總是亂丟玩具不收拾怎麼辦?這兩招讓孩子愛上整理玩具
    孩子玩起來就沒有了規矩,喜歡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可以說經歷過的媽媽都知道,寶寶亂丟玩具之後,整個家裡的場面是非常混亂的。笑笑也經常面對這樣的情況,尤其是兩個寶貝在一起玩的時候,家裡的客廳經常到處都是玩具。有時候下笑笑會非常憤怒,斥責寶寶,讓孩子把玩具全部都收好但是兩個孩子絲毫不在意。
  • 貓咪喜歡毛絨玩具,擔心別人和它搶走哪都叼著,小主人要也不給
    貓咪顏值高,氣質獨特,一舉一動都充滿了萌化人心的魅力,讓人看了就忍不住喜歡。人們養貓以後,對貓咪也會更加了解,畢竟現在大多數人養貓以後,就是和貓咪同吃同住的,朝夕相處,時間長了就會發現以前不知道的一些貓咪的特徵。貓咪喜歡毛絨玩具,擔心別人和它搶走哪都叼著,小主人要也不給。
  • 如何清洗毛絨玩具公仔 大型毛絨玩具怎麼洗
    如何清洗毛絨玩具公仔?大型毛絨玩具怎麼洗?毛絨玩具誰都喜歡,不要說小孩子就連很多成年女性看到比較可愛的都有買下來的衝動。毛絨玩具買的時間久了,外表會變髒,清洗它們反而成為了難題,特別是那些比較大的毛絨玩具,最大的可達2米,怎麼洗呢?
  • 解析10個孩子常見行為背後,他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下面是常見的孩子們日常中的10個熟悉的小動作,你知道背後的心理規律嗎? 1把喜歡的玩具堆床上 場景:臨睡前,一位小女孩一個又一個地,把她平時玩耍的玩具、喜愛的小花裙子、狗狗花紋小毛巾……全部堆在床上,眼看著連睡覺的位置都沒了。媽媽問小女孩為什麼那樣做,小女孩只是說「我喜歡」,讓媽媽丈二摸不著頭腦。
  • 孩子10個常見行為背後心理規律,趕緊收藏以後用!
    相比起小丑,孩子們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容易見,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E·夏皮羅說,父母和孩子交流時,身體動作的非語言暗示,對於信息的表達和接受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父母們找到孩子表情動作背後的心理規律,有助於更好地跟孩子交流,也能幫助父母更好地進行教育和引導。下面是常見的孩子們日常中的10個熟悉的小動作,你知道背後的心理規律嗎?
  • 毛絨玩具日常該如何保存?
    大家好,這裡是專注IP設計以及周邊設計的玩偶大師~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想必都在準備過年的年貨了吧~玩偶大師看到周末有許多人私信詢問平常的毛絨玩具要不要再過年的大掃除中一併清洗了,或者清潔完了該怎麼保存?
  • 你知道為何,毛絨公仔受小孩喜歡嗎?
    公仔玩具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但是,你知道為何小孩子們如此喜愛嗎?這是因為,毛絨公仔可以陪伴孩子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隨著時代的變遷,兒童玩具的種類比以前豐富了許多。特別是卡通毛絨玩偶,已經成為市場之間的大消費,吸引了不少家長購買呢?
  • 孩子玩具種類多,不知道該怎麼買?1-12個月玩具攻略,家長快收藏
    挑選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玩具:新生兒階段寶寶雖然剛剛出生,什麼都不知道,但這不代表他們不需要玩具。玩具也是早教的一種,可以刺激新生兒的視覺、聽覺、觸覺,進而促進大腦的快速發育。這個階段最適合寶寶的玩具有黑白卡、撥浪鼓等。
  • 比起各類型的玩具,或許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毛絨公仔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我婆婆在帶,不因為別的,僅僅是因為我們夫妻兩要上班,實在是沒有辦法。小兒子現在才不滿周歲,又因為長期是他奶奶帶的,因此他對他奶奶有一種很強的依賴。實際上,在買玩具這個問題上,我與我婆婆一直存在著不同的意見,我比較偏向於給孩子買毛絨玩具,因為毛絨玩具帶給孩子的觸感會更加的柔和,其中也有我自己喜歡毛絨玩具的原因在。但是我婆婆就非常不喜歡,因為毛絨玩具很難清洗,或許很多人都會有我婆婆那樣的想法,這無關對錯。
  • 初芒床上用品毛毯怎麼維護和清洗,這些常識一定要知道
    人們家中都會有毛毯,初芒床上用品的毛毯更是多式多樣,但你可知道不同面料的毛毯應該怎樣保養和清洗嗎?這裡有幾種常見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1、保養毯子時,要尤其留意避開太潮和黴菌。避開直接強光和高溫。太強的陽光會使毯子的觸感和產品質量的變得更差,同時太潮環境下的害蟲防治也應該受到重視。2、不洗毯。不想洗滌的朋友們也可以給毯子加一個被罩,這樣毯子的清洗就不會很麻煩,直接把被罩拆下來清洗,其質量也就不會被損壞。3、初芒床上用品的毛毯在乾燥過程中,我們建議要經常對毛毯進行通風和輕拍,以清除附著在毛毯上的汗液、灰塵和皮膚碎屑,保持清潔和乾燥,防止黴變和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