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中國網友為何稱日本戰國是村戰

2021-01-11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中國網友為何稱日本戰國是村戰

日本戰國時代,到底是不是村長打架這個問題,在網絡上引來不少大V自媒體參與其中,大家各有自己的觀點,也喜歡和古代中國進行對比。更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在如此狹小的地區內,還分成68國,打得有聲有色,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非要說村長打架(後文簡稱「村戰」),這也是錯誤的,畢竟小學數學簡單地除法問題可知,30萬平方公裡(日本戰國面積)除68國,平均每國大約是4411平方公裡,已經相當於一座城市的面積。但從實際角度來看,自應仁之亂後,表面上被分成的68國,但實際能夠完整統治一國的大名屈指可數。

就算是能夠統治一國的大名,排除掉自身和家臣掌握的領地外,其餘都是國人或者地頭控制,對於統治不穩定的主君而言,並不會真心把這些人計算在內,因為他們總會隨著形勢的變化,倒向更強勢的大名。

就如同上杉家強勢時期,倒向上杉家的國人不知凡幾,而在上杉家面對北條、武田而寸步難進後,這些國人又分別倒向北條及武田,將牆頭草的「優良傳統」發揮到了極致。面對這種情況,身為主君是否生氣?除了部分暴戾的主君外,其餘均表示理解,這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常態,大家都不容易,互相理解一下多好。

上文提到了北條家,那麼就不得不提到北條早雲,當然這裡就不再重複北條早雲的真名,網上資料頗多,不了解的自行搜索,有人願意「科普」的話,就直接在評論區流言即可。

北條早雲受室町幕府命令,來到今川家處理繼承問題能夠順利執行,隨後執行幕府命令,對上杉家(這個時候的上杉謙信還不知道在哪)進行壓制。當時的上杉家主要分為扇谷上杉和山內上杉,兩家經常處於嚴重內鬥狀態,迫使日本關東地區的領主、國人、武士選邊站。

北條早雲就趁著這個機會,發展自身實力,隨後進行擴張。這位北條早雲同學,被後人認為是戰國第一位大名,但從他的發跡史來看,實力其實並不強。他第一次發起對外擴張戰爭時,實際兵力就是武士加上足輕也不到百人,從這點來看「村戰」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畢竟,日後威震日本關東地區的北條家先祖,起家人數也就這麼一點,村戰不過如是。但考慮到當時的統治者,對於領地的控制力度極為有限,實力足夠的國人甚至可以無視這些名義上的統治者,讓這些主君也是愁的只能「人間五十年」。

隨著戰國時代繼續向前推進,有志向的戰國大名,決定對這些不聽話的國人進行統一管理,如後來被織田信長消滅的朝倉家,就依靠自身強大的實力,命令朝倉家領地內的國人,禁止建立城寨、必須居住在指定的城市內。各地區的戰國大名,通過類似的方法,進一步加強對於國人的控制力度後,戰鬥規模開始逐步提高。

那麼,戰鬥規模提高到什麼程度呢?如果說之前就是幾十人或者上百人的「村戰」,現在終於提高到「千人團戰」。

以日本西國的毛利家為例,在毛利元就還未從為家督之時,戰鬥規模也就是百人級,再往上就不是毛利元就能夠承擔的。成為毛利家督後,戰鬥規模進入「千人團戰」。不過,這個時期的毛利家仍然屬於國人,只是實力大於普通國人。

隨著戰事及領土逐步擴張,對內控制進一步加強,毛利兩川制建立後,「千人團戰」已經可以隨時打響。於是,打著替主君報仇的口號,驚險地消滅了殺害主君的陶晴賢,實力進一步擴張後,毛利家終於可以萬人大戰了。當然是騙你的,沒有必要的話,誰也不會動員如此多的兵力。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動員。戰國時代,大名麾下除了直屬部隊外,其餘就是家臣及國人。根據面對的對手,會動員相應的兵力,不到生死關頭,絕對不會動員全部力量。畢竟,各地需要人員駐防,而且動員的兵力中,絕大部分是農兵。

所謂的農兵,就是平時是農民,耕種農地、繳納各項賦稅,而到了戰時則會被動員起來,成為戰鬥中最微不足道的的炮灰。戰鬥中,則被下級武士指揮、驅趕。這才構成了日本戰國時代最基礎的軍隊。

到了織田信長的兵農分離時期,這種情況多少進行了改變。這位桀驁不馴的戰國大名,利用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對自己的直屬部隊進行兵農分離,建立了一支不事生產,專門戰鬥的部隊。目前,並沒有詳細的資料確定這種類型的直屬部隊,到底有多少人。不過,織田信長確實對於農忙季節發動進攻情有獨鍾。

不過,織田信長的軍隊中,農兵佔據的比例同樣不小。你可以建立一支脫產軍隊,但臣服於你的小大名、國人則無法做到。加之農兵的主業是種田,副業才是農兵。因此,戰力不強不說,如果離開故土進行長時間的戰爭,本身就戰力堪憂,出現大規模逃兵、畏戰等情況自然就是家常便飯了。

因此,在進入萬人戰鬥時代,表面上已經脫離了「村戰」範疇,實際能夠有效戰鬥的人員數量,仍然維持在「千人團戰」時代。當然,這個時候的「千人團戰」可是實打實的團戰,農兵屬於吶喊助威,以壯聲勢的狀態。

到了豐臣秀吉徵伐北條家時期,萬人戰爭時代正式到來。當然,能夠加入這個萬人戰爭俱樂部的大名,同樣屈指可數。想要擺脫「村戰」有一個門檻,那就是錢。沒錢自然就沒人,別說招募武士了,想給家臣發點福利都會讓一個貧窮大名一夜之間長出白髮的戰國時代,萬人戰爭俱樂部就是頂尖玩家才有資格參與的。

憑藉著這個俱樂部的高門檻,成功將其他競爭對手擠下的豐臣秀吉,不但成為該俱樂部的實際控制人,隨便還成為日本的「天下人」載入史冊。而日本同樣在這個時期,由萬人戰爭邁入偽十萬人戰爭門檻。

如此龐大的軍事力量,也不是「天下人」豐臣秀吉能夠組建的,除了自己的部隊外,各地大名的軍事力量同樣計算在內。豐臣秀吉的實際兵力,仍然屬於萬人戰爭俱樂部的範疇。而戰國大名們,終其一生,也沒有一人能夠建立十萬人戰爭俱樂部。

日本戰國時代,從開始到結束,經歷了「村戰」、千人團戰、萬人戰爭俱樂部、偽十萬人戰爭,就此結束。「村戰」確實符合日本戰國初期狀態,而在進入日本戰國中期後,主要的幾個能夠影響日本走向的地區,戰爭規模基本都是一舉跨入萬人戰爭俱樂部範疇。

其他的大名們,進入戰國中期後,只要不是涉及到生死存亡,扣除農兵後,基本維持在「千人團戰」規模,倒不是他們不想進入萬人戰爭俱樂部,實在是養兵太貴,負擔不起而已。人窮志短,自然不會想著一統日本,只要能保證自己不會衰弱到「村戰」,那就謝天謝地了。

而人口問題,說實在的,被分成68國,大家分一分,每國能分到多少呢?

至於說日本戰國是「村戰」,不算正確,也不算錯誤,大規模戰鬥有,但更多地是小規模戰鬥。畢竟,我們總是會關注大場面,而小場面則是較少關注。更不用說又是外國歷史中的日本歷史,能記住大場面已經很好,小場面當然是刻意遺忘了!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村長打架,日本戰國到底是不是村戰?
    比如春秋戰國、三國爭霸、五代十國等  但如果提到日本戰國  近幾年來  流行的一種觀念居然是  日本戰國=村長械鬥?  提到日本戰國是村戰這個說法  首先最深入人心的  當然是日本戰國的國土面積實在太小  日本戰國時期  總國土面積大約在30萬平方公裡  而在巔峰時期
  • 日本戰國時期,其實就是村長打架?
    戰國大名那麼日本戰國,究竟是不是村與村之間的鬥爭呢?我一起來看看吧。之所以稱日本戰國為「村戰」,主要還是因為日本面積小,分裂的國家多,自立為王的大名更多。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古代的諸侯。其中,豐臣秀吉就是一個著名大名。日本戰國時期面積三十多萬平方公裡,最多分裂為66國,大名更是數不勝數,沒有上千也能成百。
  • 日本戰國大規模「村戰」
    日本戰國時代是1467年的應仁之亂到1615年德川幕府消滅豐臣氏結束,148年的時間多處於戰亂時期。日本現在國土面積37.8萬平方公裡,戰國時代北海道還不在日本手上,日本當時領土近30萬平方公裡,在奈良時代,日本就被分為66國。
  • 國土面積30萬平方公裡,卻分成68個國家,日本戰國戰爭是村戰?
    提起「亂世」這個詞語,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亂兵匪患、命如草芥、成者為王,比如春秋戰國、三國亂世、五代十國等,但如果提到日本戰國,近幾年來大為流行的一種觀念是:日本戰國等於村戰?所以我們今天就要來研究一下:日本戰國到底是不是村戰?
  • 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屬於村戰這個級別?真要這麼想您就錯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只要是看日本戰國相關的影視作品或遊戲時,總有人評論「村戰」或是「村長互毆」,彈幕更是刷的不亦樂乎。說句寒酸話,日本歷史中大書特書的所謂戰國時代,也就是幾十個縣長(個別還是鄉長)打來打去的歷史,更諷刺的是,最後統一縣長們的,竟然是個農民。」所以今天咱們來討論一下日本的戰國時代的這些名戰爭究竟是不是村戰?
  • 縣長們的野望:為何數十萬人參戰的日本戰國,卻被人調侃成村戰
    那麼日本戰國到底是不是縣長們的村戰呢?說日本戰國是否是村戰的,這個標準實際上還是要看的他對比的側重來看,通過參照點來看,就一目了然。因此日本的戰國的無論是從動員的人數,還是戰場的強度(武器)上來說日本的戰國時代的,在世界範圍內都算不得是村戰,如果這也叫村戰那麼的歐洲的戰爭,是不是也可以被人稱之為歐洲村長宗族間的家暴呢。
  • 日本:所謂「日本戰國時代」在中國人眼裡不過一場「村戰」而已!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國家強盛,進行了許多舉世聞名的改革和創新,湧現了一大批英雄,為子孫後代留下了許多著名的故事。另一方面,日本實際上有一個「戰國時期」。同戰國時期一樣,中國也是一個戰爭、分裂、霸權的時期。這也是日本一代又一代人推崇的一段歷史,甚至拍攝了大量的電影和電視劇。
  • 日本戰國時代前期的戰爭為什麼基本是「村長鬥毆」的規模?
    有種觀點認為:被日本人大肆吹捧的日本戰國時代不過是「村長鬥毆」而已。這種觀點出現後便引發了巨大爭議,至今都能在相關內容下看到類似的爭論(撕逼)。而本鬼認為這種觀點算是正確而又不正確。要知道日本的戰國時代廣義上持續了一百多年,戰爭狀態在此期間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日本戰國時代前期,大部分戰爭的規模基本上就在幾百人左右,而中國明朝同時期的有些村落鬥毆規模則有數千人。由此可見,日本戰國時代前期的戰爭恐怕連「村長鬥毆」都比不上,遭到調侃和鄙視也算是人之常情。
  • 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規模太小,怎麼能和中國的三國做比較
    近年來,由於日本對中國三國那段歷史的興趣越來越痴迷,在三國的基礎上設計了很多的三國遊戲,並且經常把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三國時代進行比較。除了用中國的三國題材出了不少的遊戲外,以日本戰國為題材的遊戲也是出了不少,日本的光榮公司,除了《三國志》《三國英傑傳》《真三國》等遊戲,也出了一部分《織田信長》《太閤立志傳》之類的以日本戰國為題材的遊戲。
  • 漢卿說:如果把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放到中國來看,相當於什麼規模?
    日本戰國時代,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織豐時代的這段歷史。最早出自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的《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開篇寫道「天下戰國之上」。因其酷愛中國兵法,便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以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 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很小?為何會被人說成是村子之間的械鬥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那就是戰國時期,當時各國之間相互攻伐,非常混亂,最後實力超強的秦國逐個滅掉了六國,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不過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在日本歷史上也曾有過類似中國戰國時期的「戰國時代」。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當時,有實力的大名都希望通過前往京都達到目的,這才有了影響日本局勢的上洛。那麼,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呢?所謂的上洛,意指朝日本京都移動的行為。當時日本的首度是京都,日本人模仿中國,稱呼首度為「洛」,因為周朝以後的朝代經常定都洛陽,這極大影響了日本。因此朝京都移動的行為就被稱作「上洛」了。
  • 「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三國時期」相差千年,為何總被拿來比較
    ,設有專門的三國課堂和三國知識考試等,還經常把他們的戰國時期和中國的三國時期相提並論。 中國的三國時期,廣義上講是從190年董卓進京,至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結束; 日本的戰國時期,廣義上是指從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開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徹底消滅豐臣氏結束。 那麼,年代相差千年、發生地點完全不同的兩個歷史時期為何會被放在一塊做比較呢?
  • 日本戰國迷們,別吹你們的愛豆了,這真的太尷尬了!
    不說清粉這種禿子頭上的蝨子,就簡單地舉個例子:日本戰國粉,我可能這幾天對日本戰國的一些歷史比較感興趣,然後呢,就上B站搜了幾個視頻看,有關原之戰的,有桶狹間之戰的,還有有關武田勝賴滅亡的,不得不說,確實還有一些人在刷「村戰」這個梗,但是有些人的反應就很迷了。「中國史書天天吹牛!」「井底之蛙!(指村戰論者)」「晚清愚昧民眾!
  • 日本戰國是村戰?描述不準確,真相是縣城間學生打群架
    說到日本戰國,這段是日本最為精彩的歷史。日本的歷史跟中國比較相像,從部落時代到分封最後走向統一。只不過,中國是來了幾個循環,而日本只有一次而已。這段歷史,由於日本遊戲的渲染,在中國算是膾炙人口了。只是,有幾點可能我們並不不知道。日本用歐洲的話來說,就是一幫「騎著狗打仗的孩子」。
  • 為何日本戰國歷史上名將無數?其實真正牛的是日本遊戲公司!
    hello,大家好,感謝觀看聊遊齋,我是齋長相信玩過《信長之野望》《太閤立志傳》《戰國無雙》這類遊戲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本戰國史上有很多的歷史名將,其名聲與數量甚至要比中國歷史上的名將還要高上一籌。這就令我相當不解,日本論面積,頂多就相當於中國一個小省之大,怎麼就冒出這麼多牛逼的名將。
  • 日本也有戰國時代,號稱比中國戰國場面更大?看過地圖後我笑了
    中國「戰國時代」一詞的出現,最早記錄於西漢末年史學家劉向的《戰國策》中,從此這個名詞開始被後世接受和使用;而日本的戰國時代,則是在劉向之後1500年的15世紀,由日本人武田信玄提出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武田信玄是個中國迷,酷愛中國軍事戰略,所以他將中國的戰國直接搬到了日本歷史上用了。
  • 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
    摘要: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日本戰國時代,相比於九州地區,四國地區明顯離京都更近,但四國四面環海,地理上也疏離於政治與經濟中心,整體陷入極為混亂的交戰狀態,由於交戰方勢力相當,一直處於互相牽制的尷尬局面中。
  • 《麒麟來了》:島國觀眾仍然鍾愛「村長打架」
    這意味著,作為日本放送協會(NHK)每年電視劇中的重中之重,「大河劇」的選材又一次回到了日本人熱衷的「戰國時代(1467-1615年)」……《麒麟來了》海報反派當主角,太難了 「麒麟」是中國文化裡的一種「瑞獸」,當君主賢明時就會降臨人間。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日本戰國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直到豐臣秀吉統一了全日本,眼看奪位無望這才臣服於秀吉,很快德川家康被秀吉委以重任,做起了五大老。最后豐臣秀吉徵朝,死在了野心之路上。德川家康乘勢而起,一舉控制了整個日本建立了江戶幕府即德川幕府!日本戰國是混亂的,所以被人們戲稱村長械鬥。然而就是這段混亂的時期造就了日本特有的戰國文化,日本戰國經歷了南北朝戰爭,鎌倉幕府,足利幕府,江戶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