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日本對中國三國那段歷史的興趣越來越痴迷,在三國的基礎上設計了很多的三國遊戲,並且經常把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三國時代進行比較。
除了用中國的三國題材出了不少的遊戲外,以日本戰國為題材的遊戲也是出了不少,日本的光榮公司,除了《三國志》《三國英傑傳》《真三國》等遊戲,也出了一部分《織田信長》《太閤立志傳》之類的以日本戰國為題材的遊戲。
由於日本歷史上在戰國以前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例子,只得拿自己的戰國和中國的三國進行比較,不過有網友吐槽說日本的戰國時代充其量也就是個村長與村長打架而已。
日本在戰國時期的整個國土面積大約在30萬平方公裡左右,而在這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最巔峰的時候總共分出了68個國家。
我們來換算一下,用30萬平方公裡除以68,平均每個國家的領土面積才4410平方公裡。這是個什麼概念?還沒有我國一個普通縣城的面積大,但這在日本戰國時期就是一個國家了,汗!
看多這裡,稍微了解一點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國古代,不要說是滅國之戰,就是隨便來一場戰役也是幾十萬人,長平之戰,秦趙兩國加起來一百多萬人在幹仗,赤壁之戰三方加在一起也要四五十萬人,而淝水之戰就更厲害了,僅前秦苻堅一方就出動了80萬的兵力。
而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全國總人口在戰國末期巔峰的時候才1800問人左右,中國在漢末時期的全國總人口卻有5000萬人,到了三國末期全國總人口也還有2000萬左右。也就是說,整個三國期間,在戰爭中損失了大約3000萬的人口。光是一個三國損失的人口就趕上了1.6個日本的人口。
日本在戰國初期,由於國家太多,地盤太小,隨便拉上幾百號人就能稱得上是「戰爭了」,雙方之間兵力能夠達到數千至上萬的戰爭已經可以稱為是滅國之戰了。
我們來看看日本採用的軍制,石高制。「石」是容積單位,1石=10鬥=100升=1000合,相當於現在的180.39公升,折合成糧食150公斤;「高」,是泛指數量。 對大名和武士而言,「石高」是日本大名和武士所授受的封地的數量。也就是說在日本戰國後期,1萬石封地的大名或者武士所能承擔的兵力是一年250人左右。
在豐臣秀吉完成統一後所統計的全國土地產量約為1850.9萬石左右。平均到68個國家,平均441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個國家所能動用的士兵也就是6750人。
這還是這些糧食全部用在軍事上,事實上,大名還要建設地盤,還要發展經濟,還要自己享受,也就是說真正用在軍事上的能達到百分之五十就不錯了,也就是2000多人而已。
從上面的數字我們不難看出,日本的戰國時代其實還就真的是村長之間的互相打架。當然,說是村長打架也有點太過分了,咱們再給他長個級別,畢竟雙方各3000人左右的互毆,怎麼著也能算是縣長打架了。
是如果玩過《太閤立志傳》的玩家應該知道,在太閤立志傳的設定裡,一隻基礎部隊的標準人數是200百名士兵,當時我第一次玩的時候,豐臣秀吉初次登場的部隊就是標準的200人……
這和中國三國時期動不動就是幾萬大軍,幾十萬大軍的戰爭來比較,實在是有點欺負日本的戰國時代了,因為根本就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