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皮膚含水量較多,因此看起來格外柔軟嬌嫩。尤其是寶寶白白嫩嫩的小手,最是惹人憐愛。但是當有一天,媽媽握著寶寶小手,卻發現寶寶原本嬌嫩的小手出現了皸裂脫皮,媽媽既心疼又納悶「寶寶的小手為什麼會出現皸裂?怎麼才能呵護寶寶的小手,防止手部皸裂呢?」今天,我們就來一一解答。
皸裂是寶寶在寒冷乾燥多風的季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它一般表現為皮膚乾燥、增厚,還有皸裂、脫皮的現象。
寶寶的皮膚在順皮紋的方向會出現一些裂口,其深淺、長短不一,經常伴隨有出血和觸痛,嚴重地影響著孩子的正常生活。手皸裂引起的皮損常見於手指、手背、手掌側。
下面這些寶寶的小手就出現了皸裂、脫皮的現象,看著好心疼。
導致寶寶小手出現皸裂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每個寶寶的情況不一樣,成因也可能各不相同,家長們要及時找到自家寶寶小手皸裂的真正成因,採取對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1
環境寒冷乾燥而多風
寶寶小手易失水而導致皸裂
在寒冷、乾燥、多風的季節,寶寶的小手為什麼會更易出現皸裂?
(1)寶寶的皮膚很薄嫩,對外界的抵抗力低,對氣溫的適應和調節能力還很差。加上寶寶皮膚缺乏保持水分的天然保溼因子,皮膚失水速度也比成人要快。
(2)寶寶的皮膚會因為外界刺激而出現屏障功能下降,含水量降低,尤其是寶寶的小手常常暴露在外,手部皮膚更容易出現乾燥、皸裂、脫皮的情況。
該怎麼預防和護理呢?
把寶寶皸裂的小手浸泡在溫水中20分鐘,或用溫熱水浸泡過的毛巾熱敷寶寶的手背。這樣做可以軟化寶寶的皮膚角質,軟化後再連續一段時間給寶寶小手塗上專用的寶寶潤膚霜或者尿素軟膏、楊酸軟膏,寶寶的手部皮膚會逐漸改善。
PS:睡覺前採用上述辦法為寶寶「護手」,效果更好哦~
0~2歲是寶寶皮膚的脆弱期,十分需要每天保溼,保護皮膚屏障。不要等到突然發現寶寶小手皸裂才想起來塗保溼霜,寶寶受罪不說,皮膚功能還受損。
因此各位家長可選擇一款溫和不刺激的寶寶專用護手霜,一年四季長期使用。呵護寶寶的水嫩肌膚,功在平時~
另外,還要提醒家長,儘量少讓寶寶接觸涼水,減少冷水洗手的次數,少用鹼性強的肥皂洗手,寶寶手上有水時要擦乾淨後再出門,而且要擦上護手霜、戴手套等以防皴裂。
2
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或微量元素
維生素是維持機體功能所需的重要營養物質,如果寶寶的手出現皸裂,有可能就是體內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
建議給寶寶做個微量元素檢測,看看具體缺乏以下哪種維生素,好採取相應措施。
維生素A
維生素A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對皮膚的表層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一旦缺乏,就可導致皮膚出現乾燥和脫皮等現象。
如果寶寶手部皸裂是缺維生素A導致的,建議平時可從飲食上來調理補充,讓寶寶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蔔、雞肝、牛奶、魚類、蛋黃等輔食,對皮膚可起到保護作用。
維生素B
體內缺乏維生素B可導致皮膚出現脫皮、痕癢現象,嚴重的話還會引起皮膚炎。
如果寶寶手部皸裂是是缺維生素B導致的,建議讓寶寶服用維生素B片進行治療,對皮膚有很好的修復作用。
維生素C
挑食的孩子比較容易缺乏維生素C,當缺乏維生素C時,會表現出胃口不好、皮膚脫皮等現象。
如果寶寶手部皸裂是缺維生素C導致的,可外用維生素C注射液搽塗手部患處,對皮損有較好的恢復效果。
維生素E
手部脫皮也可能和身體缺乏維生素E有關,寶寶身體一旦缺乏維生素E,就有可能導致皮膚脫水,引起手部等地方脫皮。
所以平時要讓孩子多吃一些含維生素E高的食物,如梨,同時注意手部皮膚護理,脫皮較重的,可用維生素E乳塗在手上,並一邊按摩,可更好吸收。
3
化學性因素:
接觸刺激性物質,導致接觸性皮炎
刺激性物質為什麼會導致寶寶小手出現皸裂呢?
寶寶手部皮膚嬌嫩脆弱,如果寶寶的手接觸過具有刺激性的物質,比如含鉛量高的兒童玩具太空泥,就有可能刺激皮膚炎症性反應,誘發皮膚皸裂。
還有一些物質本身不具有刺激性,但又可以作為過敏原引起過敏性接觸性皮炎,導致皮膚保護層受損。
接觸性皮炎可能由多種因素、通過不同方式引發,建議聽從醫生診斷決定治療方案。
另外,提醒家長要警惕出現在寶寶周圍的酸鹼含量高的物質以及不安全的化工製品等,避免寶寶接觸到刺激性物品。
4
生物性因素:溼疹、手癬
有過敏體質家族史的寶寶容易因過敏性皮炎引起溼疹,除此之外,遇到換季氣溫高低不定,皮膚乾燥,對各種刺激因素很敏感,也可能誘發皸裂性溼疹。
皸裂性溼疹成因複雜,一般比較頑固難治,需及時到醫院就診採取正規藥物治療。
手癬屬於真菌感染,具有傳染性。
該怎麼預防和護理呢?
提醒各位家長,家人之間臉盆、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千萬別共用,尤其是要為寶寶做到專物專用!
如果寶寶出現手癬需及時找醫生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專門的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特別強調,寶寶手部脫皮時,不要去剝掉它,要讓它自然脫落。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有任何問題歡迎給我們後臺留言,我們會竭誠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