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國外相關媒體報導,梵蒂岡的瑞士衛隊新成員在宣誓就職的儀式上放棄了文藝復興式的傳統的金屬頭盔,改用3D列印技術製作的PVC材料頭盔。據說這種打破傳統的新式頭盔有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說,新頭盔比金屬頭盔造價更加便宜。並且,這種PVC材料的頭盔佩戴起來更加舒適,涼爽。據說,瑞士衛隊正在尋找贊助商來列印這種頭盔。新式頭盔的單價約為6700元人民幣。
為什麼一個國家衛隊更換頭盔的事情還要媒體進行專門報導呢?僅僅是因為這個國家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岡嗎?事實並非如此。比梵蒂岡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是這隻衛隊本身。這支衛隊是專門用來保護天主教會聖座羅馬教廷和教皇本人的僱傭兵組織。衛隊一共只有110人,並且全部來自於瑞士軍隊。
這支衛隊有著光榮的傳統和英勇的事跡。在1527年5月6日的羅馬之劫中,時任西班牙國王和羅馬帝國皇帝的卡洛斯一世企圖抓捕教皇。瑞士近衛隊與其進行了慘烈的戰鬥,共有147人戰死在教堂外。因此感動了當時的教皇,遂決定從此只僱傭瑞士青年來保衛教皇。也因此從那以後瑞士僱傭兵就成了唯一由梵蒂岡指定的近衛隊性質的軍隊。
瑞士僱傭兵並不是單單在羅馬之劫這場戰鬥中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的品格。他們這種打起仗來不死不休的特點,是在15世紀時,瑞士士兵使用長矛兵方陣時期培養出來的。那時瑞士軍團的核心是長矛兵。他們使用的長矛約為12到15英尺長,矛頭約為一英尺。事實上,長矛兵方陣本身並不完美,瑞士人能在當時取得不錯的戰績完全取決於他們那一套有效的作戰方式。
在瑞士擴張的諸多戰役中,戰爭往往發生於山地中的小塊平地上。在這種地形中,紀律性更強的瑞士長矛兵往往比其他國家的佃農步兵更加靈活。在戰鬥剛剛打響的時候,瑞士軍隊首先派出的是戟兵和弓箭手。他們一邊進攻一邊尋找敵方軍隊的薄弱環節。這時的長矛兵則分散隱蔽在四周。當戰鬥進入關鍵時刻時,長矛兵突然進入戰場。長矛兵方陣的個數,寬度和指揮人選都是在戰鬥開始之前由最高統帥安排好的。在前進時,幾個長矛兵方陣互相掩護。方陣中的士兵行動都保持高度一致,絕不允許搶劫財物或者捕獲俘虜。甚至連救助傷兵都是不允許的。在遇到騎兵攻擊時,長矛兵方陣則馬上轉為防守。由於騎兵在進行攻擊時往往不能馬上停止,因此經常會在方陣前撞的頭破血流。而這時的方陣又是嚴禁追擊敗退敵軍的。有著這種嚴明的紀律,想不勝利都難呀!
那麼到底為什麼瑞士軍團打起仗來都不怕死呢?那是因為在當時的瑞士軍團中,士兵幾乎都來自於同一個村落,他們之間都有著相似的語言和意識形態。如果在戰場上苟且偷生,則會被其他人恥笑。即使活著回家,也會永遠抬不起頭來。因此,瑞士軍團的士兵都選擇拼死一戰。就算馬革裹屍,起碼不會辱沒自己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