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任華報導)他是阿勒泰地區第一批少數民族空降兵,退役後回到家鄉可可託海。30多年來,他收藏了數千件家鄉的老物件。如今,退休後的他成為可可託海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陳列館的一名義務講解員,向人們講述可可託海的故事,宣傳可可託海精神。
雖已年逾六旬,但身板挺直,行動利落,舉止間有軍人的風範。這是7月2日,記者見到巴哈提別克·加斯木汗時的第一印象。
「我從小就生活在可可託海,我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讓人們永遠記住可可託海的歷史,永遠記住可可託海精神。」巴哈提別克說。
1982年,從部隊退役的巴哈提別克被安排在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於可可託海的一個下屬公司工作。此後的30多年,巴哈提別克經歷了下崗、再就業,直至退休,一直沒離開過可可託海。
「1982年,我從部隊退役後,母親把她保管的我的小學、初中、高中畢業證書等物品交給我。看到這些東西,我感慨萬千——十餘年的時間,我從一個小學生成長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它們記錄了我的成長。」巴哈提別克說。
從那時開始,巴哈提別克就喜歡上了收藏老物件,小到布票、糧票、郵票,大到冰箱、衣櫃、書桌……別人不要的東西,他卻當成寶貝拉回家,擦洗乾淨,擺放在家裡。屋子裡放不下就放到地下室,地下室放不下就擺放到院子裡。
巴哈提別克收藏成痴:他曾用新買的席夢思床去換別人家的一張舊式俄羅斯鋼絲床;用一輛嶄新的山地自行車換來一輛又破又舊的永久牌郵政自行車……雖然這些行為會換來家人的抱怨,但巴哈提別克對收藏老物件痴迷依舊。
2013年,當地一家媒體報導了他收藏老物件的故事。
「我父親是可可託海的老礦工,我從小就目睹了可可託海建設者在艱苦環境裡無私奉獻,對他們的精神充滿欽佩之情。能通過收藏品來宣傳可可託海的歷史,宣傳可可託海精神,我覺得特別有意義。」巴哈提別克說。
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聽著紅色故事長大的巴哈提別克對紅色收藏更是情有獨鍾。他的藏品中,有許多紅色老物件。由此他還被人們稱作紅色收藏家。
近年來,可可託海先後被授予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成為廣大黨員幹部了解歷史、增強黨性的重要陣地。
巴哈提別克的收藏派上了大用場。2017年,他將收藏的幾百件老物件、老照片歸類整理後,捐獻給可可託海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陳列館。阿勒泰地區可可託海乾部學院也專門為巴哈提別克布置了一間藏品展覽室。
這些年來,在收藏老物件的過程中,巴哈提別克也了解了更多關於可可託海的歷史和故事。可可託海地質陳列館請他去當講解員,阿勒泰地區可可託海乾部學院也經常請他去給參加培訓的幹部們講課。他講述的故事生動鮮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前幾年,我曾幫助當地的媒體採訪過許多老礦工、老勞模。最近,我打算把這些人的故事整理成冊,同時挖掘更多可可託海的故事,讓『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可可託海精神傳播得更遠更廣。」巴哈提別克說。